首页 > 书画 > 正文

既雕既凿,复归于朴——著名画家南海岩“对话”傅抱石先生的画中诗意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5-27 09:59:01
  “既雕既凿,复归于朴”《庄子》,这是南海岩的创作态度,也是他的创作经验。

诗意一词,想象中应是有才华、有学问的创作,是值得回味的艺术,主要描绘的意境应该是长远的,有意义的。意境它是抒情性的作品,呈现的应是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跳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有无穷的诗意空间,让观者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图画。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和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的过程中情景、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海岩先生的创作开眼就是很“新”,因为首先他是描绘的现实的当代人的当代文化,是真实存在的现实中的人,现实中的物,最贴近人生活的形象,是我们经常见到的,自然事物也是一样,是我们身边的器物,甚至我们还都在用。他追求的是画中的形象之外的精神语言,这全是画面气息传递出来的,比如怎样憨厚、欢悦、真爱、呵护、希望、祝贺、虔诚等等,都是形以外的观感,他虽然没有像文学一样,把诗意的形成表露在符号之外,但也不能说他没有追求绘画中象诗一样的浪漫,他把简单的词语净化了,如《虔诚》,描写是一位慈祥的老者,他把老者应该具有的,能打动人的,让人深思的“画眼”都表现出来了,这是他的高明之处。虔诚是一个形容词,绘画创作就像给这个词加副词一样:是在怎样的市场背景下的虔诚?虔诚的动态是什么?她为什么虔诚?虔诚的意义是什么?等等,他不断地从深层里去刻画,从内心去描绘,直至达到心中的完美。这是有文化的创作,有内涵的描绘,有诗意的塑造,有想法的尝试,像这样的作品,才会有感于人,才会描写着绘画创作的含义,所以说最好的创作,都是内心深处涌现的意象,海岩先生一直都在这么做着。

既雕既凿,复归于朴——著名画家南海岩“对话”傅抱石先生的画中诗意

《虔诚》

抱石先生的画卷有诗意,来自于他对美术中史论的研究,他一生著书立传,深度研究美术史,对各个时期画家的绘画艺术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创作、经历和生活习惯几乎都有过研究,这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很大条件,同时这也更让他清醒的认识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和怎样创作出优秀作品来。他经常把自己“关”起来创作,不轻易见人,当别人看的时候,别人也是不解,就是这个道理。对于绘画艺术而言,他懂得太多了,知识量太大了,顺手而成,触手成春,他比别人强得很多,也是因为博学的缘故。抱石先生的诗意之境是他的内心之境,他每次创作前应有一个“框框”,也就是有个思路,诗境的语言已经有了,只是以绘画的形式把诗境表现出来了,用心中之情描绘出眼中之境,即以手中之笔描绘心中之意。如他的《风雨归舟》、《观海图》、《临江对酌》、《虎溪三笑》、《屈原》、《万千烟雨》再到《琵琶行》、《丽人行》、《赤壁夜游》、《渊明携酒图》、《九张机》以及后来的《王维诗意图·系列》、《杜甫诗意图·系列》、《李白诗意图·系列》,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词意,《九歌图册-系列》等等,都是以诗的定义来入画的,这同时也符合了他的创作习惯“向古追溯,新尔必雅”。他的绘画是诗意的创作,洋溢着浓烈的诗情,所以有人评价,抱石先生首先是一位诗人,再是一位画家,不然很难创作出这么有境地的创作来,我想这个定性,应该是对的,他的绘画完全归于人的灵性和精神,符合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创作出了“独与天地而往来”的作品。

既雕既凿,复归于朴——著名画家南海岩“对话”傅抱石先生的画中诗意

《潇潇暮雨》傅抱石

抱石先生的绘画意境最终还是要落在“虚无”上。虚无也是海岩先生的艺术追求,虚无本体是道的所指。“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惚惚恍恍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吗,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虚无在某些方面可以包容一切,却又有时不同于任何事物,虚无在某些方面理解为零,也可以理解为无限。虚无其实是事物的两面,不是同义词而是两个极端,虚是极大,无是极小,虚无讲的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两个极端,使得最高智者,即先达到虚无之门,神交死亡,万象化一,在重新回到虚无的本义上来,认识虚无并非结束,也非开始,它什么都不是。对于绘画来讲,就是耐看,有看不完的内容,它包容着一切。抱石先生的绘画艺术,“于磅礴大气中见精徽,于蓬勃生机中见率真。”(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的技艺,最终还是回到了“虚”字上。

既雕既凿,复归于朴——著名画家南海岩“对话”傅抱石先生的画中诗意

《向往神鹰》

海岩先生讲:“虚无这个词需得慢慢在实践中来领悟,最终目的为的是把画画得更有内容,更为丰富。”他给我举了个例子,我觉得挺有意思:“画画和欣赏翡翠一样。翡翠中有A货、B货和C货之分,A货是天然的,人工没有动过手脚;B货是天然的矿石,为了色泽好,人工用激光上过色;C货是又铸胶又铸色的,也就是假的。通常讲我们怎么来欣赏翡翠呢?我来讲一个四川九寨沟的情况!九寨沟确实很美,有山有水,在整体环境中有绿色、有蓝色、有黑色、有白色等等色调复杂,美轮美奂,美不胜收,我们虚起眼睛来细看一下就会明白,九寨沟大片水是绿色的,但深浅不一样,绿的层次也不一样,深的地方发蓝、发黑;浅的地方发绿,而且还能看到水草,水草有根的地方颜色也是不一样的;白色的是沙滩,沙滩和水分开,但水和沙滩相连处是沙滩上有浅水,这时候沙滩的白色就有水的蓝色了;在看山和天的感觉,天是蓝的,树是绿的,加上石头的质地不一样,有黑色的,红色的等;天空的蓝也有白云,有的地方还发一些青色……在大块绿、白、蓝、黑、红的色调中,又分出了许许多多的小色调。这种天然的色调美是用语言无法说出来的,读懂了九寨沟就明白什么是天然的翡翠了,也就明白什么是高级的绘画艺术了”。

既雕既凿,复归于朴——著名画家南海岩“对话”傅抱石先生的画中诗意

九寨沟一景

海岩先生画画心很静。用他自己的语言就是“我就踏踏实实地画,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到点儿回家吃饭,该干什么事儿就干什么事儿,画画不能有压力,该怎么画,就怎么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没什么压力。我画写实人物,从意象中画出写实,再在写实中画出写意,让画的四周虚下去,整体虚无起来,这画才有意思。”南先生“既雕既凿,复归于朴”《庄子》,这是他的创作态度,也是他的创作经验。“一流的艺术家不以写状山形地貌,描绘春花秋月为满足,而是借物象的特征,塑造意象,经营意境,抒发他的观感,寄托他的的怀抱,乃至驰骋他的想象,奔放他的激情。”(陈师曾《中国文人画之价值》)。有建树的艺术家们都在践行者这个过程。(李洪伟,作者系评论家 、著名画家

既雕既凿,复归于朴——著名画家南海岩“对话”傅抱石先生的画中诗意

画家简介

既雕既凿,复归于朴——著名画家南海岩“对话”傅抱石先生的画中诗意

南海岩,1962年生于山东省平原县,1982年毕业于德州师专艺术系,同年分配于平原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1994年入北京画院深造于王明明工作室,并受益于卢沉、周思聪和姚有多等教授。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其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二十一世纪中国绘画精华录》等大型画集。

作品《阳光璀璨》于1999年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净土》于2003年获得第二届中国画大展铜奖,《金谷》于2004年获文化部全国画院双年展优秀作品最佳作品奖。《虔诚》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出版有《南海岩画集》、《当代美术家精品集·南海岩》、《南海岩重彩人物画集》、《名家名画·南海岩彩墨人物》、《百年中国画展名家精品·南海岩专辑》等十余部作品专集。

[ 责任编辑:林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