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年前,我在五龙潭公园内的新闻书画院遇到韩斌,如今那里已经大门紧闭,连楼梯都上了锁。早就见过他的画,感觉很传统,不知为什么总觉得画境有些清冷、忧郁。那时我刚从地方画界的风雨中狼狈逃离,对自身的处境既失望,但躲进小楼,又有几丝自在的喜悦。那时常在泉边痛饮,酒后回到居所的街巷,踽踽独行,又会有落寞的情绪升起。那是我的反思与怀疑期,许多我过去所敬畏的理念渐渐动摇,但新的观念和价值并未建立。韩斌给我的印象与画不同,他的豪饮、爽直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但从此就很少再有联系。
2017《空谷风轻》245x128cm
后来我常常远遁江南游逛、写书,偶尔也听到韩斌的消息,得知他在北京游学,后来听说又去了杭州,在中国美院读书。作为长韩斌几岁的七零后,我们面临的精神处境其实并无太大分别。后来再到杭州见到韩斌,感觉他性格中外露的锋芒已经内敛了许多。但这只是形式的变化,在他的画中,我看到山野蓬勃的生机,我们都在构建一个可以抚慰灵魂、安放生命逸气的艺术空间。
2017《艳晴空》240x120cm
韩斌的绘画依然追求笔墨,表达意象,但这不再囿于明清花鸟的空间,他远追五代宋元全景式的花鸟表达,又与宋元细笔勾勒的方法不同,纯以写意笔墨入画。天地一隅万物生长,笔墨淋漓。这是山野的吟唱,我们心中都有一片无人的荒野,寂寞,却生机内蕴,蕴含了无言的诗情,流动着万物的呼吸。至此我才把韩斌最初的画境和这个世界联系起来,在这十年间,他也有豪饮后的精神寂寞,只有这一隅世界是建构,可以让孤独的灵魂安居,保全时光的真意。
韩斌《其野芃芃之三》50×110cm
我曾经一百余次深入济南的南山,独对溪涧水流,野花盛开,当我习惯了山林的呼吸,幽寂至深处的风声、虫鸣,恍如生命的天籁,这是故乡的召唤。在韩斌的绘画中,我能够体会到这山林的呼吸,这是区别于那些精神匮乏图式制造者的创作。
在这个时光加速流逝的时代,每个人都应有一片这样的山野,这是自在的万物之居所,万物生息,也是时光与生命被自然保全的安宁桃花源。韩斌最爱一句诗“其野芃芃”,典出自《诗经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芃芃其麦与其野芃芃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是人工的田园之蓬勃,后者则是山野自然的草木繁茂、飞瀑流泉。
韩斌《其野芃芃之四》50×110cm
在这喧嚣时代的寂寞心,通向这由草木、野卉、溪涧、山岩构成的世界,明月清风,这是夜深之后山林升起的天籁,明月照亮幽寂的无人幽径。我们终究在路上,远行、回归,不仅走向现实的物质家园,也走向精神的灵魂归宿。
韩斌选择一个更为宏阔的草木空间,也是将花鸟画从书斋中解放,重归自然的山野。草木山石不再是文人的赏玩之物,而是重归宏大的寰宇,沐浴天光。如此韩斌才能在绘画中释放自己的激情,构建自我的家园。
韩斌《云水从流》120x240cm
作为七零后的画家,锤炼笔墨,提升境界是一生之事,但既然已经找到桃花源的入口,则已然置身真挚的探索之路,与那些迷茫的失途者相比,这又是如此欣幸。
十年后我们重新相聚,这是必然的重逢,当我们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独行,心系山野,总会在那人迹罕至的山林相遇。在深夜的街头,饮下数杯酒,终至迷离,这红尘皆是幻象,我们在街头挥手道别,夜已深,这夜色通向寂寞的山野,通向水流花开的溪涧,我行其野,其野芃芃,这暗夜中敞开的,是一个寂寞者的精神空间,一个诗意追索者的心灵世界。(张荣东 艺术评论家)
画家简介
韩斌,别署韩元斌、逸之,1976年生于莱州,1997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系,201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北京画院专职画家,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济南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芥英社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