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刚刚创作完成的《山花烂漫》这幅作品,又让大家眼感觉前一亮。因为对于主题性创作而言,特别是意义重大的主题性创作,花鸟画不管是构思立意还是在表现形式上,其难度系数相较于人物和山水画似乎更大一些。
李恩成:这次创作任务是国家画院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部署的。这么重要的主题性创作,让我感到压力特别大,当然越是压力越是具有挑战性,越是有动力。接到创作任务后,我也是构思了许久才付诸笔端。
《山花烂漫》240cmX200cm 绢本设色 2021年
记者:对于这次建党100周年的主题性创作,作为一名以花鸟画为专长的艺术家,您做了哪些功课呢?或者说您前期有哪些准备?
李恩成:这几年全国各地到处采风,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去了不少的革命圣地,延安、井冈山、赤水河、遵义城、泸定桥、大别山、五指山、万泉河等等,这些革命圣地让我不断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在革命年代中,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为了民主与自由,为了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遍布各地,广为传颂,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次精神的洗礼。
有了这些精神上的充盈之后,让我们对身边的万物又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情感。行走在山水间,看到那开在悬崖上的映山红,长在岩石缝隙里的溲疏花,攀援在松柏上拼命向着太阳生长的紫藤花,还有那一片片红色的山丹丹,白色的蓬壘花,紫色的鸢尾花,黄色的路边青,更有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繁茂的野草,不就是这些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吗?
这样的采风写生,意义非凡,不仅仅看到和感受到自然界万物的生动和无穷生命,也让我们的内心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知,或者说是对物象认知的一种升华。
记者:看您的作品很多观者都会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就是您对花草以及鸟虫的观察是非常细腻的,对它们的这份由衷喜爱之情流露于画面当中。您对这些自然生命的热爱有加,在这几次特殊意义的采风写生之中,对它们是否有新的情感产生?
李恩成:采风过程中,遇见的这些闲花野草在我们今天看感觉是美好而亲切的,但是在当年它们却是革命者们充饥的饭食,治病救命的良药,让我们对它们的敬意又加深了一层。
有这样的一段故事,1932年秋,藏身海南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琼崖红军,在对国民党军队第二次反“围剿”失败后,伤亡惨重,仅余下100多人。这支孤岛奋战的单薄队伍随后在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的带领下,再度转入深山,至此,琼崖革命斗争进入空前艰苦时期。在这保存革命火种的8个月里,冯白驹将军和他的战友们,在敌军的重重围困中,在深山老林里,常常就是靠野茼蒿充饥,这种野菜就被后人称为革命菜。我随中国水墨画院去海南五指山写生,每天的餐桌上都会上一盘革命菜,一边吃一边会将思绪带到那个战火的岁月。另外像马齿苋,灰灰菜,车前草,马兰头等等都是革命年代用以充饥的救命菜。但很多野草花也是有毒不能吃的,这就出现了在过草地时张思德尝百草的事迹。在长征途中医药大量缺失的情况下,各种中草药也成为给战士们疗伤治病驱疫的灵丹。
这是多么可爱可敬的花花草草,在平凡中滋养着我们,很多时候,我看它们看得出神,似乎听到它们在对我诉说着百年风雨的变迁。
记者:您的很多作品中,都十分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生态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等等,让我们感觉您总是先确立创作旨意,让心中意象不断明晰,再去组织选择最适用的笔墨语言方式。这幅新作,您的立意出发点是怎样的?
李恩成:这幅《山花烂漫》就想表现在山野间默默开放的各种野卉,在大自然的阴晴雨晦里野蛮生长,老去的落叶化作泥土保护着新生的嫩苗,年复一年,生生不息,展现生命力的顽强与伟大。
记者:您这幅作品在构图上有区别于以前的作品,有着一种很强的冲击力的同时又是隽永耐看的,并在蕴藉中慢慢让人体会到其无穷的魅力。
李恩成:这幅作品的构图确实有别于之前的作品,特别是在构图上,采用了大开大合,虚实相生的处理方式。右侧翠绿色帷幔一般的繁密野草反衬着左侧纵横交错穿插错落交织在一起的各种花卉,两者虚虚实实,走马与透风兼具。散布于花间草丛里的各色昆虫蜂蝶,既是自然物态,又循画理画趣,于刻意间求无意,于人为里觅天成,赋予这些草木生灵顽强而蓬勃的生命力。
作为一名艺术家用我们的画笔描绘自然生机,展现时代精神,用我们的热忱歌颂中国共产党百年华章,我们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为繁荣昌盛百花盛开的祖国自豪与骄傲。
《山花烂漫》局部欣赏
画家简介
李恩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现供职于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2014年荣获泰山文艺奖,2015年荣获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银奖。
作品及评介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美术》、《中国美术研究》、《中华书画家》、《中国书画》、《艺术界》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