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4-27 09:35:36
  杜小荃坚守传统的同时,再细看他的画,梅、兰、菊、竹及各类花卉皆有“新法”,展示了一个青年画家正沿着“学古不泥”这条正途大道前行的身影。

  水墨氤氲赋长歌——杜小荃艺术思想探微

  杜小荃是活跃于当代画坛的一位成就突出的青年书画艺术家,善于批评、长于赏鉴,绘画以花鸟为主,旁及水墨山水,书法篆刻亦力主汉魏之风,甚能别出新意。画风直追吴昌硕雄浑苍茫之气,独显古雅浑厚,气息高古。多年来,他一直潜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学习及研究。在艺术理论方面提出了很多有益于当下画坛发展的诸多学术观点。提出了中国画“以古为新的复兴使命”的观点,并“从复古也是一条路”阐述了自己鲜明的复古理由与坚定地学术信念。主张“以传统的笔墨语言与古典的艺术形式去阐释时代精神”。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蕉阴图》纸本(毛边)136×24cm 2020年8月

  杜小荃的画不仅是视觉的享受,同时也是诉诸心灵的乐曲。从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万物的温情。他喜爱观察并善于捕捉身边点点滴滴的细节,瞬间的动作、片刻的态势定格在他的画面中,“动”立刻化为了“静”,这份“静”中,蕴含着自然界生命的律动,微妙玄通,让人体味到一种空远幽玄的意境。

  多年来,杜小荃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憧憬,固执地坚守自己的艺术信仰,一直把文化和责任作为身体力行的至高准则。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岁寒交》纸本(毛边)136×24cm 2020年8月

  中国画,文化做基石

  艺术必须有文化的支撑。中国画尤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因此,审视一个中国画艺术家,应该着眼他的文化情怀,而非枝枝节节的技法。这在青年画家杜小荃身上有着鲜明的表现。他强调绘画要以文化为底蕴,画中才会有融会贯通的意境。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夏韵》纸本(元书)45×22cm 2020年8月

  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最高境界是情趣美,画花鸟最难也在于画出情趣。杜小荃先生的画,却做到了画里有情,画外有画,情景交融,把花鸟画画出神来,画出情来。杜小荃作画,总是先把自己沉浸于文化的意境之中,带着对传统的敬仰和古典的谦卑,从近现代齐白石、吴昌硕、八大山人的绘画中汲取灵感,探索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杜小荃认为,中国画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和罗马、埃及等其他文化并存于世界,充分说明了它超强的生命力。中国文化也一直以自己的独立性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岩间清韵》纸本 136×34cm 2020年9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画家和文化人基本上是合二为一的,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趋。杜小荃长于借花鸟鱼虫以寄其意,书画的灵魂是“诗心”,是拔出流俗的对社会人生的审美体认和关照,表现的是生气流行的生命力。这缘于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守中国画的传统,一直坚守对中国文化的崇敬。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典范,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民族形式风格。中国画在技法上虽然是可重复的,但在精神气格上却是极难学的。若不能沉潜静思,只是机械地学习技法,实在与传统艺术之精神相去甚远。杜小荃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很快复兴,并成为一股强大的热潮。这也是书画艺术品收藏兴起的重要原因。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水仙(写生)》绢本(仿古)32×50cm 2006年10月

  敬传统,坚守底线和责任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有人觉得讨论“传统”这个话题太厚重,但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浓缩,不谈传统显然不现实。几年前,杜小荃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艺术评论家。他认为,很多画家偏离了传统,为创新而创新,打着创新的名义谈“中西结合”,实际上只为追求利益而创作,偏离了艺术的本质。杜小荃认为,要从中国文化的层面去理解传统。“中国的绘画的传统太深奥了,不经历苦功夫是学不到精髓的。”他学吴昌硕,是因为“吴昌硕书法、篆刻、绘画、诗词并举,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入而独特的理解,作品里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当然,遵守传统,不意味着否定创新。而一切的创新都源于“根”,那就是传统,两者并不矛盾。文化,源于生活,绘画是对生活很自然地进行一种艺术表达,只要能反映生活感受的作品,就可以称其为个人的风格。所谓创新,是建立在传统和写生的基础上,如果为了创新就在形式上回避前辈大师,最后只能走入死胡同。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相忘江湖》纸本(元书)45×22cm 2020年9月

  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首先对人生和社会有着独到的体察与领悟,“中国传统画家应是具有广泛修养的人,是具有较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的人。我们的思想并不守旧,并不尘封,我们的作品是承继历史而逐渐成熟的一面旗帜。西画是讲究写实的,理性的东西多。中国画则不同,它的出发点就是写意的,讲究状物抒情,表达一种感情、一种情绪、一种理念。这是中国画高深的地方。”这就要求中国画家首先要有定力,对传统文化进行执著地研习。

  当然,他同时强调,这并非意味着要机械地墨守成规。画家个人的创新必需根植于传统,但决然不能离开大的环境。实际上,杜小荃坚守传统的同时,再细看他的画,梅、兰、菊、竹及各类花卉皆有“新法”,展示了一个青年画家正沿着“学古不泥”这条正途大道前行的身影。(韩雪)

  杜小荃国画作品欣赏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一品熏风》纸本(毛边)46×24cm 2020年9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忘忧草》纸本(元书)45×22cm 2020年9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芙蓉脂》纸本(元书)45×22cm 2020年9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滴露含光》纸本(毛边)46×24cm 2020年9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秋野拾趣》纸本(毛边)46×24cm 2020年9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野韵》纸本(毛边)46×24cm 2020年9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独抱寒山》纸本 34×68cm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阿环真态》纸本 34×68cm 2019年5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一卷顽石坐青莲》纸本 34×68cm 2019年5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一团和气》纸本 34×68cm 2020年9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湘灵倒拔青鸾尾》纸本 195×97cm 2020年3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石癖》纸本 46×24cm 2019年12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流泉鸣翠》纸本 136×34cm 2019年8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真竹鸣笛》纸本 128×68cm 2017年6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门庭新风》纸本 136×34cm 2018年12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大富贵》纸本 80×40cm 2018年12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梅花》纸本(毛边)32×50cm 2006年10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玉堂富贵》金笺 136×68cm 2006年1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十里桃花》136×45cm 纸本 2015年3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月吟含香》30×45cm 纸本 2018年3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空香如洒》45×45cm 绢本 2007年9月

  杜小荃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篆书对联 136×22×2cm 纸本(万年红洒金) 2020年2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篆书对联 136×45×2cm 纸本(红宣洒金)2020年9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钟鼎铭文 30×45cm 纸本 2020年9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钟鼎铭文 30×45cm 纸本 2020年9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怀德惟明》90×45cm 纸本 2020年11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寿》136×68cm 纸本 2020年9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节临汉《封龙山颂》195×45cm 纸本 2017年6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篆刻《驾云乘龙》(附边款)4.5×4.5cm 寿山石(红芙蓉)2012年6月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艺术家简介

学古不泥  水墨氤氲——探微青年画家杜小荃的艺术思想

  杜小荃,1972年2月出生,山东临沂人。现居济南,农工党党员。曾先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书法篆刻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多年来,发表论文、艺评、散文及随笔等50余万字,曾出版美术批评文集、书画专集等20余种。

  第十一、十二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山东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农工党第七届山东省委委员、农工党山东省文化与体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山东省直艺术支部主委;山东省新的阶层人士联谊会班子成员兼自由职业人士分会会长。

  现任农工党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农工党山东省书画院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