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艺与问学
2001年的时候,来济南,在一个展览上看到了张志民先生一幅原作。第一次见到原作,被他那种气势磅礴的气象感染,就那时候感觉如果能有幸跟这样一个老师先生去学,将是特别的荣幸(的事)。
后来就琢磨这个事,就开始报。
第一年试了试,第一年政治文化课没过,第二年就比较顺利考上(研究生)。
工作了的几年以后,就感觉到自己还需要再提升一下,后来就和张老师谈这个想法。那时候我说,能不能再往上考考。其实,当时自己(平时)也有个意向,特别喜欢了卢禹舜先生的画,后来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
对于我来讲,够有机会跟两个老师求艺(学习),是我一生的荣幸。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俩位先生的绘画风格,其实他俩在共同性(整体)的(绘画)风格性取向上是一致的,可能大家没有特别去深入了解这二位先生的画。
感觉到张志民院长的画,特别的那种豪放大气,一支笔一气合成到底,全是墨,基本上不大用颜色。但是,你要仔细的去琢磨,张院长的画里面很多“细”的地方,但是,他的这种“细”是在那种画大气的东西中,瞬间流露出来的,而不是专门去画“细”它。
张志民先生·画作
卢禹舜院长的画,比较工细,画的很仔细,但是他的(作品)细微里,不是一种纯粹的一个工笔式的山水,而是在“工”的当中有一种宏大的场面。
卢禹舜先生·画作
他们二位先生的最终追求是一种宇宙的高度或者一种气势磅礴的东西,而正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类这类(艺术风格)。因为我在第一张创作的时候,那时还感觉,用现在的话来讲还不太成个,那时候自己就不太追求树树是树树,山山是山的感觉,更(倾向于)追求一种宇宙洪荒的那么一种感觉。
张志民导师在教学方式上更注重的是传统,首先要把传统吃透,在传统吃透的情况下,在这个基础上更容易把艺术和生活能够结合起来。
比如说他讲课那些思路。他讲到笔墨的问题,他说:“这是笔墨画了什么层度叫好。”他说,就和揉面一样。你揉面,那你揉的面不能太过,太过了那个面馒头特别硬,又不能太软,又和不成个。能够很浅显易懂的生活化的东西,能够让人去体会。
卢禹舜先生,他的教学风格,他更注重色彩的一些感觉,他在画面整体的设计感上或形式感上会更要求学生有这种构图意识。
二、写生与创作
在山水画教学当中,分为临摹、写生和创作。在入手学的时候,一开始临摹为主,临摹(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古代传统的技法和笔墨,还有体会古人观察山石的方法。(就是)我们都面临的太行山时,那古人画太行山和我们画太行山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地质构造在几千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为什么画出的画差别那么大。
刘明先生·画作
那么写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在写生的过程当中,去让学生在走出的临摹时,去对照一下,这种面对的自然的这种山川的时候,应该如何用毛笔把它落实到这种宣纸上,那么这个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落实的过程当中,学生会感觉到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吃力。他感觉到,就是临摹临习惯了,在临摹的过程当中,那个树、树干的都是白的,空出来的。但在现实当中,树干是黑的,如何(表现出)这种转化,这个过程就有带来很多问题,那么,你把这个问题通过写生解决掉了,那么你就能逐步的使艺术和生活能够结合起来了。
但最终是创作,创造就是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去表达出来。比如说,我们学英语或者包括学汉语,首先要学拼音、单词、然后组词、造句,那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为单个的词语,多么漂亮,而是要写篇文章要表达自己的那种语言,这才是创作,创作是最根本的,但是你要没有写生,没有临摹,你后边那个创作当中,你很难去去完成,它是一个过程。
刘明写生作品欣赏
五莲山写生之一 34×26cm
五莲山写生之二 34×26cm
五莲山写生之三 34×26cm
五莲山写生之四 34×26cm
五莲山写生之五 34×26cm
五莲山写生之六 34×26cm
五莲山写生之七 34×26cm
五莲山写生之八 34×26cm
五莲山写生之九 44×24cm
五莲山写生之十 34×26cm
五莲山写生之十一 34×26cm
五莲山写生之十二 34×26cm
五莲山写生之十三 34×26cm
五莲山写生之十四 34×26cm
五莲山写生之十五 34×26cm
画家简介
刘明,1978年出生于山东宁阳。2006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山水画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师从张志民教授。2012年考取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山水画专业博士,师从卢禹舜教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山水画专业博士、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山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山东艺术家委员会山水画创作委员会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