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寂静,应属形容词范畴,并兼有名词的意义。是描写环境及心境的佳词妙语。用宗教意义来理解是心境升华的一种超脱,脱离烦恼忧患的心灵释怀。然而绘画中的静寂应是作品内容传达出来的气息,气息在绘画作品中非常重要:他是作品的语言展现,是让观者明白和理解绘画内容的通行证,同时反映着作者绘画水平及文化内涵。气息,是观者了解作者的桥梁,是考验艺术家的标尺,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的修养体现,它可以把作者的技艺与文化知识含量暴露的一览无余,可以使艺术家在裸奔状态下通透自己的优劣得失,所以气息也可以说是艺术的一面滤镜,从这里面我们可以反观自己,其中还有一面就是气息的知识含量非常之大,而且无有穷尽,关乎艺术生命的虔诚并值得尊敬,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艺术家的修养及人性人格修为不够,其他的内容含量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在真善美面前,它里面或多或少的些许缺失就会暴露出来。由此看来,绘画中的艺术气息是养出来的,而不是追求来的。所以我们应慢慢地在各种条件下来孕养气息。气息里面的寂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单元而已,但这个单元是气息表露的第一钥匙。
《春融只待乾坤醉》
南海岩先生是写实人物画家,他对人物的塑造除了笔墨情感、形式美感之外,用心最多的应是挖掘画面人物心灵的东西了,他常说:“画中的人物形象是活生生的人,有情感,有独白,是真实存在的形象,是我人生经历过的朋友,每一个进入我创作中的人物形象,他比现实中的人更完美、更仁慈、更善良,是我的知己,是我的亲人。”所以南先生每幅创作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带着情感来塑造的,因为这是他心里的形象,也是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南先生的绘画风格是彩墨写实,他用笔跌宕,泼墨大胆,绘色浓烈,构图恢弘,气势雄沉,是徐蒋体系中“西学东渐”的成功范例,是时代耀眼下的当众形象,细品其画作,冲击力极强,但慢慢地静下来我们发现,她的画面传递出来的气息是让人在静寂中来品读的,是在寂静中来思索的。其作品的间架结构及画面安静吗?其实并非安静能言,他的用笔泼辣,用色强烈……但为什么还能让作品感觉安静下来呢?这就是功夫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绘画背后的修养了。笔墨塑造中的动感和色彩形式中的动感,顺应了自然,关照了现实,并合乎了“天人合一”的法则,才有了“形而上”的美学情感及精神归属,这个精神情感是在寂静中产生的,也就是说静寂是让我们能够品读好作品的关键,只有用笔的自然,用墨的自然,用色的自然才会有作品里绘画内容的自然而然,才会完成精神世界的畅游。
《阳春》
南先生提出,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这是孔子强调道德重要性的句子。以仁德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他。南先生为什么引用这句话来理解艺术呢?是因为艺术是“成教化,助人伦”的高尚文化,是道德情操的至纯表现,是宣扬真善美的使者,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心学要诀》的人生境界。它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的总结,心境一定要放在一定的高度,才会有创作的格局。南先生讲:“心一定要洁净通透,有了心的净洁与通透,创作就有了风向,只要你能内心明透,其他的笔墨、形式、色彩、构图等等,都将会为画面整体和谐来服务,也就是说我们就有能力完成中和之美中庸之道的具体实践了,也就能围绕着创作命题来服务了。主观因素不变,其他形式都是配合”。所以寂静,是创作精神示外的必要调剂。
《暖风熏得牧人醉》
南先生讲:“写意者,写心也。创作一定要遵循自己的感受,画道即心道,内心的真实感受会直接流露在画面上。”油画家陈丹青先生讲“画出动人的画,凭的是感觉,而不是技巧。感受是很可贵的东西。”南先生讲:“任何形式的东西如笔墨、色彩、构图、形式美感、整体营造等等,都要观照内心,只有这样,主题中的‘神’才不会散。”由此说来,绘画的作品不仅是我们对景对物的客观再现,以及以形写神,还要力追我笔写我心,达我性情,行我哀乐,畅我们自己心中的神才可。心静了画才会静,作品的思想内涵才会游离出来。南先生一幅三裁的小画要画五六天完成是有原因的,除了忠实自己的感受以外,他是在洗心、炼情,锻艺、融贞,追求艺术精神气脉的融汇贯通。
《呈祥》
对于作品中静寂的理解,不应是单纯笔墨的呆滞摆放和色彩的机械变化,以及形式的程式变化。我所理解的静寂,等同于参禅,并呈有悟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禅定了“神”才会自然出来,这个静寂的气息等同于禅定的效果。参禅是禅宗用以学人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我觉得静寂应该等同于此。譬如我们品读一幅作品,首先我们是先要愿意看进去,看进去了才会理解其意,但看进去的条件是首先画面先要安静,画面气息安静,我们就愿意读进去,读进去,才能看出更多的内容,了解更多的绘画语言,明白所表达的真情实感,进而让思想走进去,与你作品产生共鸣,得到启示或欢悦的感觉,也就是说让个体精神到作品内容里游走了一番,我们所理解的“超然入梦”应是此道。也可称为意游,可见静寂效果便是品读画作的发端。
《暖气浮春》
南先生讲:“绘画创作不仅贵在赏心达性,而且还贵在养心怡情。静寂的出现是人与物大化同一的精神超逸,如果融合在潜意识当中,也就是自然而然地生发,当是至上的境界”。潜意识是审美标尺的提高,是畅神的依归,是对过滤的现实的精神缔造,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自然形式。潜意识塑造的境界是一种自然而然,是一种修养的取舍调味,是在情与景的对比,人与物的对比,墨与色的对比,点与面的对比,布局的营造中和谐同化的思索过程,所以潜意识并不单纯,是大智慧的提纯再造。吴昌硕先生提到“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这里面的通就是圆通,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处事灵活,通达事理。“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所以,我们要尊重绘画的创作规律来学习,为作品的内美完善而充实给养,来达到其中的真意。海岩先生的创作是借古开今的绘画艺术,既有中国传统文人的藩篱,又有东西方文化审美的精华,是有我心性的自然而然,他的笔墨素养在潜意识中自然博弈,并适应于绘画中布局空间营造的经纬之道,不仅在形式上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在超然精神的层面上,又让绘画性情的本真鲜活生动了很多,进而南先生的艺术呈现给我们的是大化之境的卓然而立。他把控虚实,严塑形神,细听心语,开明悟道。追求“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唯美之境,达成了意游的一种空间概念。所以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评论绘画艺术的情境中说道“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的太空浑然融化,合为一体。他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李洪伟,著名评论家、画家)
画家简介
南海岩,1962年生于山东省平原县,1982年毕业于德州师专艺术系,同年分配于平原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1994年入北京画院深造于王明明工作室,并受益于卢沉、周思聪和姚有多等教授。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其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二十一世纪中国绘画精华录》等大型画集。
作品《阳光璀璨》于1999年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净土》于2003年获得第二届中国画大展铜奖,《金谷》于2004年获文化部全国画院双年展优秀作品最佳作品奖。《虔诚》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出版有《南海岩画集》、《当代美术家精品集·南海岩》、《南海岩重彩人物画集》、《名家名画·南海岩彩墨人物》、《百年中国画展名家精品·南海岩专辑》等十余部作品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