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契阔 洋为我用
刘青砚出生于青岛市一个书香世家,曾祖父为清末进士,祖父、父亲均为当地知名书画家。成长于浓厚的艺术氛围,刘青砚从小嗜书如命,文思敏捷。上小学时,一贯严厉的父亲除了教授他书法,还让他在学业之余习画,作为一门手艺以备将来生活之需。于是,在青岛市一些专业画家和中学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幼年的刘青砚打下了坚实的素描造型基础。
油画《山湖秋色》80cm x 120cm 作者:刘青砚
中学时,学校成立美术组。课余时间,美术老师时常带着他们外出写生。自那时起,刘青砚认识了油画颜料,知晓了什么叫油画,并开始了他最初的油画创作。高中两年期间创作了《跑到北京了》、《周恩来》。因这两张创作刘青砚在青岛画界也小有些名气了。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后,刘青砚被作为“77级”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被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院)油画系录取。后因各种客观原因阴差阳错地被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提前录取并入校。虽心有不甘,但他却也明白顺其自然事在人为的道理。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中最钦佩的张宏宾老师。在此之前,刘青砚还曾受教于另一位恩师杜大恺(作为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壁画专业走出来的艺术家),张宏宾和杜大恺对中国绘画传统及西方现代艺术都颇有研究。在刘青砚看来,他们是学者型艺术家,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博古通今,又融汇中西,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两位老师的教诲下,刘青砚立志成为一名因学养而成就的艺术家,并将“融合中西,学而不流”作为座右铭。
油画《光映时节》180cm x 200cm 作者:刘青砚 摄影:林连兴
1995年,已逾而立之年的刘青砚携妻奔赴情势动荡的俄罗斯,攻读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硕士学位。2001年,已是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的刘青砚,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再次前往俄罗斯攻读国立文化与艺术科学院文化与艺术学博士学位。消息传开,很多人不解:作为一位成功的画家,为什么要攻读俄罗斯文化与艺术学的博士学位。“首先,我想做一名学者,这就需要保持不断学问的状态,以获取更多学识;其次,绘画达到一定层次后,要想继续向前发展,单从技能的角度难有大的提升,只能从文化上寻找突破。”刘青砚如是说。
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留学俄罗斯,刘青砚既激动,又备感压力。“中国留学生,要拿俄罗斯国立文化与艺术科学院的博士学位,谈何容易?更何况,俄罗斯国立文化与艺术科学院的博士学位是出了名的要求严格。”如今,刘青砚想起博士论文答辩时的场景,仍觉得头皮发紧。“答辩委员会的13位委员来自俄罗斯各地从事民族学、艺术学、考古学等文化与艺术学领域研究的科学院院士。他们的提问不局限于我的博士论文,而是想通过答辩,了解一个痴情于俄罗斯艺术的中国留学生的所知、所思和所为。”历经3小时40分钟的紧张答辩,刘青砚以12票赞成1票反对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刘青砚对文化知识强烈的渴求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博得了他的导师B·玛尔蒂诺夫的好评:“他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学术素养,且思维敏捷,富有哲理。他曾在这里举办过两次画展,作品受到俄罗斯艺术家们的好评。他出版过几本专著,发表了不少论文,博士论文写得十分出色。作为艺术家,能投入大量精力做文艺方面的研究,并达到一定水平,这是俄罗斯艺术家也难做到的……我为能指导这样的博士生而深感自豪。”
油画《山峦的变奏》120x160cm 作者:刘青砚
金石为开 锐意创新
2004年春季,刘青砚在山东师范大学美术馆举办了自己俄罗斯留学归国后的汇报展。在展览开幕式上,他明确表示此次作品展既是向学校和业内同仁汇报,也是自己对俄派油画画上句号的宣言。“此言一出,许多同行感到诧异。在他们看来,我长达7年的留俄生涯是富有成果的。至少在山东,能够掌握俄罗斯现实主义油画艺术技能的画家屈指可数。但是我深知,要想将别人的油画艺术推至另一个巅峰,无异于痴人说梦。”
刘青砚坦言,在俄期间,他曾举办过两次画展,俄罗斯艺术家对其作品也肯定有加,他的一幅作品《夕阳下的农舍》还被当地知名画廊高价收藏。收藏证书上写道:“以一位东方(中国)画家在理解和掌握俄罗斯风景画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被收藏。”“请注意:不是达到了他们的高度,而是在理解和掌握他们的艺术上达到了一定高度。”刘青砚说,正是这句概括性的赞誉,刺激他义无反顾地做出了“否定”自我的决定。
“自踏上绘画之路,因种种客观因素我与俄罗斯便有着割不断的情结。在绘画艺术上,我对俄罗斯的油画理念、方法、规则,亦步亦趋。在长达7年的留俄生涯后,告别俄罗斯绘画,对我而言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刘青砚说。
油画《崂山雄姿》之九68cm x178cm 作者:刘青砚
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刘青砚陷入了思索中。回顾多年的留俄生涯,他发现自己并非纯粹地学习了俄罗斯的绘画技能,更多的是异域文化的积淀、视野的拓展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再认识。“俄罗斯是中西文化艺术的一个交汇点。站在这个交汇点上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会看得更客观、更全面。”刘青砚恍然大悟,必须从中国文化中寻找元素,发展自己的油画艺术。
从造型方面来说,刘青砚选择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表现方式。他理解的“意象”,是通过意志、意念、意趣呈现出的形象。在他看来,风景作为一种媒介,在负载画家的意志、意念以及意趣方面,几乎是其他载体无法取代的;加之于风景画中的形式语言的探索空间更为广阔和自由,故而刘青砚将风景画作为自己探索的对象。
在色彩应用方面,刘青砚大胆地将中国陶瓷的釉色运用到油画中。“当你走进欧洲各大博物馆观赏中国陶瓷艺术珍品,并将其置于各国艺术品背景下做比较时,你会感受到我们的艺匠们对于色彩的感知和把握。釉色经由高温淬炼的窑变后竟是那么辉煌灿烂且自成体系。我甚至认定,中国陶瓷之釉色也应成为我们民族艺术中的瑰宝。”此直观感受,促使他将中国陶瓷之釉色作为用色方面探索的一个基本点。
而在表现手法上,刘青砚有意将长期学习与练就的塑造型用笔,转换为随“意”抑或恣意地表现性挥洒,虽然过程并不简单。
“这些年,我的探索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师法自然,从‘有我之境’中探索方法;二是时常在宣纸和水墨的具体涂抹中体会用笔‘意趣’。”刘青砚说,他的目标是以中国文化元素为主体,画中国的油画。
油画《折叶沾花映月妍》660cm x280cm 作者:刘青砚
传道授业 挥洒创意
在刘青砚看来,美术艺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离开文化谈艺术便是虚谈。“纵观中国美术史,但凡有所成就的画家,往往对绘画以外的诸如书法、诗词等都颇有研究。这一点,我从接触的俄罗斯艺术家身上也得到了印证:在绘画领域取得较大成就的艺术家,多半学养深厚且富有哲思。而在我们国家,画家对文化的追逐正在消解、弱化;加上市场的冲击,绘画已然沦为技术,而非艺术。”
作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刘青砚带过一批又一批的本科生、研究生。“如今,不少艺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文化的缺失,对美术艺术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画家们的作品越来越工于取巧;而美术评论也常是陈词滥调,难听到掷地有声的犀利评价。”刘青砚说。
考虑到文化对于美术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刘青砚在招研究生时,同等条件下,更倾向于录取非本专业、非本校、非应届毕业的考生。“非本专业的考生文化基础相对要好;非本校的考生在课程知识结构方面有所不同;而非应届毕业生可能‘摔打’过几年,对生活、艺术会有更多感悟。”
每批新生入学,刘青砚总要给他们列书目,标明哪些需精读、哪些需泛读,并苦口婆心地督促他们好好读书。“我常跟学生讲,对绘画艺术而言,技能易解决,但文化累积需长久之功。必须加倍努力,方能走得长远。”为了给学生提供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刘青砚也保持常年阅读的习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布面油画《山东义和团》2018-2019年 200x300cm 作者:刘青砚
作为一位教师,刘青砚已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作为一位学者,他已取得俄罗斯国立文化与艺术科学院文化与艺术学博士学位。作为一位画家,他是山东省当代油画院院长,作品曾多次在国家级美展上获奖。“能否在油画方面有所成就,于我而言是一种追求,我会毫不妥协,持续努力。”刘青砚如是说。(孟娟 林连兴)
刘青砚部分作品欣赏
油画《复工——建设者》100 x 200cm 03 作者:刘青砚
油画《山润》70X70cm 作者:刘青砚
丙烯绘制壁画《春山綠水》300x900cm泰安火车站贵宾厅 作者:刘青砚
油画《同志——山东党组织创建人王尽美、邓恩铭》尺寸160x140cm 作者:刘青砚
油画《旭日东升》尺寸:140x120cm 作者:刘青砚
油画《钟声》70x50cm 作者:刘青砚
画家简介
刘青砚,俄罗斯文化与艺术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专家,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理事,中国欧美同学会留俄分会副会长兼山东分会会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山东壁画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当代油画院院长。
作品曾入选第七届、第十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和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以及首届全国壁画大展(佳作奖),在省级综合性美术大展数次获奖。近150余幅作品发表在《美术》、《中国油画》等各类专业性核心刊物上,在专业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近30万字,出版有《阿尔泰岩画艺术》、《壁画》、《建筑壁画》、《20世纪俄罗斯抽象艺术》、《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素描》、《俄罗斯学院派素描》、《壁画艺术概论》、《刘青砚作品集》、《刘宏刘青砚画集》、《油画名家刘青砚》、《壁画艺术概论》等12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