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3-25 14:49:31
  早在唐代,当时的天兴县三畴原(今陕西宝鸡石鼓原)出土了十个花岗岩石刻,因外形似鼓,被称为“石鼓”,上面的文字被称为“石鼓文”。著名艺术家戴丕昌在课堂上便带领学生们共同领略了这穿越千古的美丽。

  真正的美是一种永恒。沧海桑田悠悠岁月风化了她的容颜,但她的美却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在世人面前站成永恒,历久弥新,代代相传。在戴丕昌工作室第十期书法班的课堂,当石鼓文的真容在戴丕昌教授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揭开面纱,我就看到了这种永恒的光亮。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早在唐代,当时的天兴县三畴原(今陕西宝鸡石鼓原)出土了十个花岗岩石刻,因外形似鼓,被称为“石鼓”,上面的文字被称为“石鼓文”。这是一种由大篆向小篆过渡的文字。戴老师简要介绍了这十块饱经沧桑石头的前世今生,讲述了石鼓文在中国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被誉为“石刻之祖”“汉字活化石”的中华瑰宝,所散发出直击人心灵的艺术魅力。通过老师的介绍,我感受到了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戴老师介绍了石鼓文圆浑匀婉的用笔和结构特点。结合例字,从独体字,上下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石鼓文结字特点和风格。同时通过例字让我们了解了如何分析解构每个字的艺术特征,如何推而广之学会发现美、品鉴美、践行美。经戴老师分析讲解,我看到了石鼓文因字立形,变化之中寻求艺术性的高超技艺,看到了石鼓文笔画间的呼应、书写者的笔意及笔势所共同赋予它的灵动的生命力。听了讲解,这些抽象的文字都化为一幅幅线条组成的图画,生动地呈现在我眼前。这也是戴老师课堂的魅力所在,不仅让人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方法。不只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文字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戴老师将临写石鼓文作为本期的首讲内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通过前一段时间对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等小篆的临写,同学们有了一定的控笔能力,在此基础上,临写更为复杂的石鼓文,难度系数会感觉低一些,自信心自然会在书写中逐渐增加,更能享受到书写的快乐。由此我体会到了老师课程安排的良苦用心和课程设计的科学合理。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针对同学们作业中出现的线条质量不高,造型能力不强,临写不准确等问题,作业点评环节戴老师一一指出,亲自示范。告诉同学们书写前一定要认真读帖,要把读到的尽可能落实到笔尖表现出来。读帖时,脑海里想象书者书写时的动作,要时刻谨记临帖临的是动作,临的是笔意,是神采。“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的观点老师强调了一遍又一遍。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晚清书画大家吴昌硕对石鼓文喜爱有加,曾说:“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这一生只临一帖的专注让人敬仰,这种精神也会感召着每一个行走在艺术道路上的书写者。书法水平有高下之分,但书写的快乐却像春日暖阳公平普照每个人的心田。坚持下去,一日有一日的境界,今天努力的你会在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张伟)

  艺术家简介

听著名艺术家戴丕昌讲石鼓文,感受古今相通的艺术感染力

  戴丕昌,号云峰山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创作研修班导师,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荣宝斋签约画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教育书协副主席,山东管理学院原艺术学院院长,现任山东管理学院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 责任编辑:林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