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水墨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当代表现形式,尽管当代的水墨山水画形式语言眼花瞭乱,风格样式多变,但以笔墨精神为内核的文化纽带没断过,始终守护着山水画创作的这个边界。但是相比传统山水画笔墨而言,当代水墨山水画无论是语言结构还是形态特征等方面都实现了突破。这不但是对传统山水画笔墨语言表现性和表现力的拓展,而且也是在思维方式上从终极理性思考模式向当代社会个体关注的人文情怀的转变,这正是当代水墨山水画时代精神的体现。研究和梳理当代水墨山水画创作的思路和方法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传承。
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中国当代水墨山水画,在继承传统文化养分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当代外来艺术的优秀因素,并融汇对现实社会生活和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不断创新绘画语言以体现出时代气象。当代水墨山水画家更加深刻更加自信地体现出对传统笔墨精神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多元化的笔墨探索和文化价值的回归与重塑形成了这个时代水墨山水画创作的主要特征。
▲刘明《牧歌》 69X69cm 纸本水墨 2014年
1、拓展艺术风格,使其多样化
(1)把传统笔墨技法与写生融为一体
此类水墨山水画是传统山水画生命的延续。是在继承传统笔墨规范及表现方法的基础上,走进大自然,重视自然山川的真实物像对山水画创作的现实参照意义,在山川河流自然美的直引下对传统笔墨技巧和程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不断发现和创造新材料及运用综合手段加强对自然山川形象的提炼塑造和对客观对象的深入刻画。由于现实山川景色的时代迁移,画家不再完全局限于古人提炼出的笔墨技巧,面对山川的现场写生使得画家能更加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深入。同时现代构成意识的运用和各种艺术观念也渗透其中,使这一类山水画的具体样式变化丰富。由于对现场山水写生的重视和对于题材性和主题性的偏向使得传统笔墨又焕发了新生,产生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
(2)强调视觉冲击力和主观精神意味的象征性
此类山水画在参照书法用笔的古典传统规范同时,不再局限于笔墨技巧的精妙和对个人的内心的反省,而是以当代人的自然观和世界观看待自然山川,以自然山川物象作为参照,以面对自然山川时的真情实感为基础,用画家的艺术功力和涵养从现实山川的感悟中提炼出笔墨语言,通过画家的主观精神意味强化画面形式和高度个性化笔墨语言的提炼,加强画面内在形式因素的语汇构建及其象征意味,将自然山川形象特征用传统笔墨皴法转化为一种具有主观性的艺术语言概括,来表达画家对于自然、生活之间的崇高理想,营造出来一种寓意深远的宏大的山水意境,体现出画家心灵深处的、隐喻的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由此传达出画家心灵深处对大自然神秘本质的敬畏,探索自然景色的永恒结构和画家内在的精神气质。在实践的创作中用大的笔墨块面、少量的饱和度高的色彩构建出具有形式美感的画面,给人营造出了一个寓意深远和具有主观精神意味的审美体验。贾又福的作品把太行山脉的浑厚雄壮“静”和山里人的朴实柔美的“动”结合起来,利用墨色的大块面之间的留白表达出山川的博大精深,同时让黑色的山川渗透出一定的象征意义。把山的博大与人的精神相联系。周韶华则运用宏观的现代笔墨和色彩融合感,弱化了皴擦点染的微观的笔墨效果,借鉴点线面以及形体之间的构成关系加强山水画的视觉冲击力。
▲刘明 《太行牧歌图》 48X180cm纸本水墨 2013年
(3)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整个宇宙空间视野的不断扩大,以及影像技术的启发,拓宽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和艺术视野,使山水画在视觉和审美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山石云水组成的自然形象和时空观念。此类山水画通过对画面的拼接、组合以一种超现实意识建构建新的山水画时空观念,利用人的视觉对物像分离图象的重新视觉组合能力,以丰富的想像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具有哲理性审美境界。这种创作方法在打破自然时空的限制将传统山水画的某些笔墨语言因素及题材和主观的超越现实想像思维相互重组和融合,以视觉形式的潜意识和心理空间的联想为新的探索,用富有哲理性的审美观为当代水墨山水画展现了新的意境诠释和文化认知,使山水境界更加趋向于一种超乎现实的表达。画面中局部有时具象,有时抽象、有时又混合一体超乎现实,但是整体看又是合乎视觉逻辑的。刘国松是较早在山水画领域探索这种超现实的神秘感和宇宙意识的实践者,他以宏大的山水场面叙述着当代人对“天人合一”的重新阐释。卓鹤君的山水画作品以传统山水画的某些景象作为蓝本展开想像,把超现实的想像移植融合到其中,在传统山水物像与当代人的想像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把人们的视觉和想像带到远古或者宇宙未来的时空。张志民的《北山》系列中,树石的随意穿插与布局显示了对传统笔墨的驾驭能力,画面的时代气息和对远古精神的畅想相结合,浓重的笔墨和似是而非的造型表达出了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卢禹舜的《静观八荒》中,把传统的某些皴法从原来的山水结构和功能体系中分离出来加以放大,使它们成为画面结构的主体形象,加上梦幻般的艺术想像和对于超现实境界的理解,同时融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哲理性的独特感悟,营造出一种神秘的又曾相识的独特山水意境。
▲刘明 《春山卧游图》 139X69cm 纸本水墨 2016年
2、笔墨语言的多样化
(1)拓展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表现力
在继承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审美内涵中把自然山川以个性化的取景和当代笔墨构成理念营造出宁静淡雅的画面。或者通过勾、皴、点、染等微观的笔墨技巧和效果,借鉴或者加强点、线、面、色、形的构成关系展现出笔墨的材质美感,强化了画面的视觉特征,探索出自然山水和富有内在精神气质的新的画面结构呈现方式。虽然用色用墨依然强调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情趣,但是表达出的是具有时代感和文人气息的山水气象。
(2)突破传统程式,寻求新的笔墨语言表达方式
第一、开拓当代水墨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中国传统山水画经过历代的发展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笔墨程式,建立的一系列严谨的创作规则。当代水墨山水画的创作尝试打破传统笔墨程式中作画材料的讲究和用笔用墨的规范进行比较自由的创作,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外来绘画的因素,对笔墨语言的空间构成、画面张力和情感的表达予以突破。各种媒材和技巧运用使山水画作品产生丰富的画面效果。但是这种不同笔墨效果的运用要以传达山水画的当代气质为中心,不能为效果而效果。例如卓鹤君尝试用色彩在墨色图稿之上进行二次绘画,使色彩不再依附于规范的墨线而存在。第二次的绘画不是第一次的重复,而是在两次绘画若即若离的关系中表现出独立的形体。他的作品《雨后》和《幽谷放筏》中,采用某些肌理的制作来表现独立的和近乎抽象的形,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富有现代感而和山水精神的审美感受;方俊的山水画采用传统的笔法和当代相结合,大胆落墨小心处理,加之大面积的墨色渲染,形成了宁静悠远的田园风光。
▲刘明 《古风牧歌图》 120X60cm 纸本水墨 2014年
第二、运用抽象符号。传统山水画中的皴擦点染是山水画非常独特的一种面貌和技法,它更符合传统山水画内在精神的表达。虽然它也是画家从对自然山川的领悟和理解中抽象提取出来的,但是这种“抽象”是为完成具象服务的。山水画发展到当代,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符号作为一个表现方法不可避免地引入到了当代水墨山水画的视野中,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元素和艺术视觉效果。把山水中的自然形象特征用区别于传统笔墨皴法的一种更富有内涵性的抽象符号予以表达,体现出笔墨构成的形式美感和笔触痕迹的理性审美经验。在姜宝林的水墨山水画中,作品中的笔墨形式从具体形象及原有的传统语境体系中独立出来,形成一种抽象的图式符号,单纯笔墨语汇、重新构建的符号体系和画面整体关系的处理,展现出画家的理性思维和宁静的秩序之美。
▲刘明 《春山牧歌》 纸本水墨 2015年
第三、加强色彩在墨色中的地位。在传统水墨山水画中用色讲究“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一般要先以笔墨完成对山石头的塑造后再施淡色,色彩在这里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只是一种点缀或衬托。而在当代水墨山水画的创作中,对色彩的地位和功能进行拓展,增加色彩在画面中的占比。墨与色相互借鉴相互交融,色彩成为墨色的一部分,使画面更富有时代气息。另外也可以吸收中国古代壁画和民间年画的某些色彩因素来丰富当代水墨山水画的笔墨语言。胡应康的山水作品中,墨色直接与色彩相调合近,尤其是赭石色,由于在调合的过程中故意不那么均匀,运笔到宣纸上面后在墨色为主的线条下露出时断时续的赭石色,这并没使画面显得纷乱,反而更加生动有趣。
第四、强化画面布局的个性特征。与传统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的中规中矩不同,当代水墨山水画家加强了画面布局的个性化。打破传统“三远法”的维度空间,通过放大或者截取绘画题材的局部,在有限的二维空间内中呈现出多空间维度的视觉效果,运用独具匠心的形式语言构造,提升画面的视觉张力和艺术感染力。卢禹舜的《乾坤大义》系列作品摆脱了物像地域的局限而具有时空感,天地大美、宇宙洪荒的山水意境与革命领袖的精神境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以诗意化的笔墨语言和富有浪漫情怀的想象力,把山水、花鸟和人物融为一体,创造出时代感的新图式。张志民的《家园系列》笔墨浑厚、酣畅淋漓,将传统山水画深远、平远的章法与西方构成原理相结合,加之传统浓墨重笔的运用和现代视觉表达的巧妙截取,表现了对家园的深层次思考和感悟,同时又获得一种游走于现代和远古的精神感受。
▲刘明 《南山春意》 69X69cm 纸本水墨 2014年
以上是当代水墨山水画的主要风格类型和创作的方法,但是具体到创作实践中这几种风格类型和方法之间会存在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兼容性。其实他们都是对传统笔墨程式的突破和重新构建,强调形式语言及主观情感表达,把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以开辟更多的发展途径。这些改变并没有失去中国山水画独特精神的表达,而是更彰显出当代人的新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念。
因此,当代语境下的水墨山水画家在艺术形式语言和表现技法上进行的各种尝试使得当代水墨山水画的创作有着多种选择和途径:作品中以当代审美观和价值取向作为精神支点,表达出压抑的焦虑感、或者迷茫中的纠结心理、或者宇宙般的神秘感的情感等等,超越了传统水墨山水画中的视觉审美规范,满足了当代人在现代社会生活状态下的审美需求,是时代的产物。无论当代水墨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形式如何变化,归根到底都没有脱离民族精神文化这一内涵,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和形成了各自己的笔墨语言。所以在面对社会现实生活和多元化世界中采取兼收并蓄的心态成为当代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课题。继承、发扬、创新并重,中国山水画才能获得更好更远的发展。
画家简介
刘明,1978年出生于山东宁阳。2006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山水画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师从张志民教授。2012年考取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山水画专业博士,师从卢禹舜教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山水画专业博士、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山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山东艺术家委员会山水画创作委员会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