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民:古人所说的培养“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的那个感觉,那种深层次的东西。
过去那些老一代的画家,走一圈儿,画几个线条,回来就能创作出好的画。但是现在都是在那张纸上磨磨蹭蹭,然后把它画完。这是两种境界。
我之前曾经参加过中国美协组织的一批重量级的画家去太行山写生团。期间,有一个大画家,挺有名气的,他也去写生了。旁边有给他拿伞的,有搬着大画板的,有给他搬马扎的,有给他拿水杯的,还有给他拿救心丸药的——怕他血压高,写生过程中就晕倒了——全部准备好了之后,才开始画。咔咔咔…… 画了几下子。我一看,这画怎么和他在家里画的完全一样,一点也没有写生的感觉,没有那种现实当中生的感觉,确实和他在画室里画的完全一样。他一看我在那儿看的那么入神,他就说:“哎呀!老弟啊,你看这个纸太小了。”我当时心里想着呢,你画飞机难道要买一张比飞机大的纸吗?
试想一下,中国古代的大画家王希孟,他的那幅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也就十来米长五十公分宽,不大的一张画。这十来米怎么能表现千里江山呢?王希孟就做到了,而且他是18岁就做到的,这才是好的画家!所以我就说,画家的绘画理念如果不对,他怎么都不行。关键是观念,并不是画本身,是观念。
咱再说太行写生。我们后来画太行大峡谷。这个太行大峡谷就像鬼斧神工,啪的一刀,那边是山路,这边是房子。我看有些人在那里磨蹭,我马上就想到古人,想到我们的理念。
像西洋画这个地方,像梵高画这个地方,像塞尚画这个地方,为什么他们都是在玩颜色的?它这个光影和颜色如何结合起来?那个上面的蓝颜色,那个反天光那个蓝的, 还有那个地光那种暖的,它这个颜色和黑白的对比,他能把他画出来。我们用国画,一支毛笔,浓淡墨,墨分五彩,你不可能把这个气势画出来。到后来我觉得,我就不画,我看。我就想到,应该是培养理念, 写生当中就应该培养我们的理念。就在我那个小纸上,那个旅馆的签字纸上,我就画了一个方块,这边儿画了个曲线。
我就说,这就是太行大峡谷。为什么呢?这个方块儿就是那个劈的那一下子;这个虚线呢,如果是有水的话,它就是一个水沟;没水的话,它就是山路。就这两块儿,我都记下来了,已经记在我的脑子里了。当我回来再画,或者将来画画有用的话,我还可以用上。如果就是在那画一张,我感觉没啥用。因为我画了好多的这种画。年轻的时候,我画了好多这种速写本,就是认真的画;回来以后一点没用。所以说,我觉得写生首先是培养一个理念,就是完成古人的那种培养自己的那种高度,应该是这样。
画家简介
张志民,号张大石头,1956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浙美)山水画高研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名家、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书画学会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国画教学、研究、创作与艺术教育工作。出版有《张志民山水画集》《中国山水画构图研究》等专著、教材数十部,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画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