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训佐先生出身于皖东高宝湖畔的书香门第,天性里即带着水的灵动与颍秀。家族中的前辈几乎都以教书为业,且都能书善画。所以郑训佐先生的幼年是在严格整饬的庭训中度过的,他卓越的天资很早就显山露水了。而今已过天命之年,他依稀记得儿时临池学书的场景:“童年时,傍晚在祖父的督责下,站在矮板凳上就着八仙桌写二尺见方的大字,夕阳下,风回池水,树噪归鸦。”此情此景,则在记忆中漫漶成了人生最初的底色,从此墨色浓淡总相宜,徐徐铺展……
杜牧诗70cmx140cm
“水怀珠而川媚,石蕴玉而山辉”,正因为郑训佐先生对于诗歌和哲学笃定的信仰,他笔端的书法作品才如此蔚然深秀。中国书法就其境界而言,是书法家智慧、思想、品格的外延,也是学养的印证,与之相关联的学科涉及文字学、诗学、哲学等,书法家若有一定的古典文学素养,便能构成书法和文学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古典文学研究者如能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也能获得同样的效应。世人也许对书法大家们的书法艺术成就叹为观止,然而书法大家绝不止于书法,他们在其他人文领域的造诣同样横绝于世,文学、绘画、戏曲、音乐皆为他们高蹈性灵的诗意栖居之地,书法不过闲事尔。山大前辈如陆侃如、蒋维崧等先生,都是如此。
杜甫诗句 35cmx140cm
王维诗35cmx120cm
赵嘏诗70cmx70cm
作为研究魏晋文学的学者,郑训佐先生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并将它贯穿于书法创作及理论的内核中,其书法艺术便在宣纸与墨色的交融中演绎出特有的厚重、流畅和明快,其书法文艺评论自是如竹簧清音涤荡心魂,于普世的人文情怀中透出一种崇高与孤独。诚如一篇评论文章所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文化品格的建立如同源头活水灌溉着训佐先生的心灵。由此而来的法古鼎新、整合自运必然是老树新花,古韵新声,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古韵悠扬、新风扑面的自我风神。”
古联语35cmx2x140cm
郑训佐先生已在山大中文系的讲台上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作为学者,他是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教授;作为老师,他的才情和人格魅力不知让多少学子为之倾倒;作为书家,他的作品或隶、或行、或章草,融古朴和经典于一体,传统文人优雅的气节内蕴毕现,笔锋流转间自成一种深邃悠远。在他的作品里有着碎玉朱砂深埋的宁静,一任外界风雨琳琅,世情浮华。
张蕴诗70cmx140cm
郑训佐先生首先是一位钟情于传统的唯美的古典文学的学者,这是他文化素养的沃土,诗和哲学则是扎根于古典文学沃土的双生花,馨香清远。带着这样的心态来观照郑训佐先生的文章和书法,就不难发现,他总是处于一组组鲜明的对应关系中。也就是说,他的艺术创作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处于两种交集的因素制约当中,总是受到来自两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恰恰是这些成组的对应元素,从外部到内部交互作用,促成他艺术上的厚重。
高翥诗70cmx70cm
郑训佐先生曾以“鱼在水中,冷暖自知”自评数十年的书法历程。在历经书法艺术的三千弱水后,郑训佐先生终究情定于浑朴烂漫的章草。曾经多以临摹为主,现在他开始读帖,静观章草本身,正所谓,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此处且借用庄子一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鱼之乐,终究还是源自其哲思的诗化。(夏莉娟 记者)
唐人诗 140cm x70cm
艺术家简介
郑训佐,安徽省天长市人。1958年8月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并留校任教,曾任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山东大学书法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曾任第七、第十、第十一届中国书学研讨会评委,山东省社科项目评委,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评委,泰山文艺奖评委。
主要从事书法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在《新华文摘》、《文史哲》、《山东大学学报》、《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中国书法》、《书法》、《书法世界》、《书法报》、《书法导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独立或合作出版了《寂灭与再生》、《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中国文学精神》、《中国文学史》、《左思与左棻》、《读中国(第二卷)》、《孟子译注》、《书法》《篆刻》(教育部审定教材)、《清代名人手札赏评》等三十余部著作。曾获教育部教材奖(合作)、泰山文艺奖书法创作一等奖、山东省社科奖、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奖、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中国优秀图书奖(合作)等二十余项奖励。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被国内外重要政府机构、艺术收藏机构及企业家所收藏。曾出访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并举办展览。国内报刊、杂志、电视、网站等媒体对其学术和艺术成就多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