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寻绘画语言的路上永不停歇
——谈于文江的绘画语言
自幼酷爱美术的于文江,17岁考入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1984年的毕业创作《小伙伴》成为当年唯一入选全国六界美展的在校作品并获优秀作品奖。那时他的绘画风格以纯工笔为主,却早已在造型语言上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他笃定造型语言标志着画家对人物精神境界的理解水平,画家不仅要描写现象,更要通过笔触透过现象刻画形象更多样的意义。
凉山母子 180cm×90cm 2014年
在多年的探索中,于文江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独有绘画语言。他的工笔里包含着写意,兼工带写、亦实亦虚。拥有工笔和造型的一丝不苟,却绝不拘泥于刻板的外形;画面弥漫着轻松的氛围,柔和的色彩,恬静而又神秘。不以意足之求而坠入肆意妄为,满幅皆守理路和细谨。
雪原母子 180cm×97cm 2014年
笔者不敢说于文江的画好与坏,但他的画让人“满足”,面对画,他带来的是漫漫时光的纯净。他的画是无言的,却又饱含深情。无论是乡村的少女还是都市的现代女性,都像是一股涓涓的细流,又恍若山林间的清风,纯粹的让人放轻了呼吸。它们带给观众视觉与心情的愉悦,简直是画面的处女座。
晨祈 170cm×150cm 2011年
于文江的画不仅表现着一方水土,更多考虑的是随着题材的拓展,绘画语言如何表达,又如何在绘画语言上不停地超越自我。在彝族写生时,行走在绵延的大山,聆听着古老而又遥远的民谣。他用画家的审美方式,记录彝族人独特绚丽的风采。
午后斜阳 180cm×170cm 2007年
“人物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并不是把人物画好就好。”于文江对于研究人物的精神状态是非常在意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的人物画就开始在工笔和写意之间寻找一种新的机缘。他在寻找人物与山水的平衡状态,以笔墨臆造一个色彩丰富的世界。不仅感情细腻又富有意境美,画面的气氛更是充满了变幻莫测的神秘色彩。在浓墨重彩描绘背景的同时,凸显出人物的典雅与娴静之美。而美的概念绝不是表面的漂亮,不是芭比娃娃跃然纸上,而是深入自然里的甜美味道。
说于文江的画美,绝不仅是画中的人美,更多的是来自画外他到达的那片净土。这个世界传达给他的美感,他便用画笔深深的刻在了观众的心里。(李丹卉)
盛装的阿咪子 2014年
画家简介
于文江,1963年生于山东烟台,中国著名人物画家。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宁夏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水墨画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于文江工作室导师。
作品连续参加全国第六至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其中获第六、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获首届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获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银奖;获第三届全国当代工笔画大展金奖,获首届中国画展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