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著名画家魏百勇的山水之美、笔墨之美、艺术之美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1-26 14:42:59
  魏百勇认为写生是最好的提炼加工的过程之一,是人与大自然最好的交流方式,山的坚韧、水的广阔给予他充分舒展个性的空间。

  孔子将山水比作仁智之人,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庄子则提出“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观点,崇尚在自然中翩然忘我的超然。儒释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字上,而且在书画作品中更好地表现出来。自魏晋以来,山水在画家的笔下以各种风格、程式一步步走来。历朝历代的画家们都在探寻着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创作。

著名画家魏百勇的山水之美、笔墨之美、艺术之美

  魏百勇是一位军旅画家,他性格爽直,山的坚韧、水的广阔给予他充分舒展个性的空间。忙碌的工作之余,他坚持外出写生。他认为写生是最好的提炼加工的过程之一,是人与大自然最好的交流方式。面对山和水,束缚和压力得到释放,人性得以解脱,画笔下的山和水便有了操控灵魂的力量。也因此,他是一位高产画家。这也是他仅用三年的时间,便创作了一百多幅大同风光系列作品的原因。

著名画家魏百勇的山水之美、笔墨之美、艺术之美

  他饱含激情,用良好的心态去拥抱生活。他说:“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美,只有善于发现美,才能把美的东西表现出来。”他钟情于岭南画派的作品风格,这让他的山水作品少了些棱角,多了些婉约。空谷幽兰、鸟鸣山更幽的场景,在他的山水作品中都有很好的表现。山花在峭壁上绽放,溪水潺潺,在山谷间流转,松柏静静地聆听。声音需要有空间,寂静需要有空间,有了空间,山水画的精髓才能更好地诠释。山里面有什么?北宋苏东坡说“空山无人,水流花谢。”这是山水画的意境与空间,这意境与空间唤醒人的情感,让人产生共鸣。有一段时期,他在这种程式的山水中徜徉,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著名画家魏百勇的山水之美、笔墨之美、艺术之美

  魏晋士人在山水中寻找精神的寄托,现在的我们则需要山水安放心灵。山水画的境界近于儒家的理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魏百勇把所有画者当作自己的老师,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他认为所有的书画流派都有可汲取的营养,南方山水画的明朗清秀,北方山水的苍茫气韵,他兼容并蓄,广采博取,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在他的作品中山的各种角度、各种形象在记忆里组合、衔接,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水墨变化丰富,彰显了笔墨之美。

著名画家魏百勇的山水之美、笔墨之美、艺术之美

  山水画是人的山水,禅意的、现代的、古意的。魏百勇笔下的人物多是古代高士,他们临水而立,观瀑,观山,逍遥自在。透过那一幅幅山水作品,观画者的思想跨越时空,不知他笔下的山、水、树、石是现代的还是古人的。分明看到那条涌动着艺术之美的河流在昨日和今日之间,奔腾不息……(蔡风华)

著名画家魏百勇的山水之美、笔墨之美、艺术之美

著名画家魏百勇的山水之美、笔墨之美、艺术之美

著名画家魏百勇的山水之美、笔墨之美、艺术之美

著名画家魏百勇的山水之美、笔墨之美、艺术之美

著名画家魏百勇的山水之美、笔墨之美、艺术之美

  画家简介

著名画家魏百勇的山水之美、笔墨之美、艺术之美

  魏百勇

  中国美协第九次全国美代会代表

  中国美协第二届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驻会)

  1986年10月入伍,历任战士,军校学员,排、连、营、团各级主官,县武部政委、县委常委等职。多年来求教拜学过靳尚谊、冯远、范迪安、徐里、龙瑞、杨晓阳、李翔、张志民等诸多大家。融古今中外名家之长,形成了“雄强浑厚”的艺术风格。所工作过的山西省大同县文化馆有60余幅作品陈列展示,大同市人民政府收藏“魏百勇大同风光系列作品”70余幅并设专厅展出。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诸多作品被军队院校、青藏兵站部、原解放军总部机关及北京军区和各级美术馆收藏。

  2015年8月转业到山东省文联后的主要创作情况:

  2016年7月,中国画作品《更喜岷山千里雪》入选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2016年7月,合作作品《中华泰山》《泰岱旭日》分别被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和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收藏;

  2016年8月,作品《李清照》《范仲淹》入选山东省“三个一百·百位山东历史文化名人”美术创作工程;

  2017年5月,创作的巨幅国画《雄峙天东》入展2016国家艺术基金“新丝路·新梦想”一带一路十省美术名家作品巡展;

  2017年9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创作国画《雄踞图》并陈列在重要场所;

  2017年10月,创作巨幅中国画《黄河之水天上来》陈列在山东某重要场所;

  2018年,为山东省某重要场所创作的长10米、宽3米的巨幅中国画作品《海晏河清·国泰民安》;

  2019年9月,作品《中国》入选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20年2月,抗疫系列作品《铮铮铁骨》被中国美术报及诸多美术平台转载。

[ 责任编辑:林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