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张志民访谈录④|创作艺术,热爱生活,贡献社会——著名画家张志民以独特的视角感悟社会变迁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01-19 16:49:32
  艺术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著名画家张志民结合几十年的社会变迁,讨论艺术的创作。

  张志民访谈录(四)

  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是中国社会的改革转型期。城市化进程加快,打工潮此起彼伏,文化多元化迅猛发展,创业下海成为潮流,然而,此举在社会财富暴增的同时,也牺牲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从做下乡知青到读大学,再到留校任教;此时,张志民也逐渐从普通老师的岗位走到山东艺术学院领导岗位的前台。他看到了这个时期的社会变迁,也以一个艺术家的视角感悟到了环境变化会给后世带来的弊端。

张志民访谈录④|创作艺术,热爱生活,贡献社会——著名画家张志民以独特的视角感悟社会变迁

  记者:张院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今天,你一直是在思考,你的艺术也一直在变化。有的人说,你艺术的这些变化,与这个时代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你能否结合这几十年的社会变迁,谈谈你的艺术?

  张志民:好。我这些年一直是在高校里头,从上学到教学,几乎没离开过高校。在高校教学的这些画家,和社会上的一些职业画家不太一样。因为在高校教学的这些画家呢,他要画画,还要教学生。这样一来呢,他们就都要承担一种责任,甚至他们自己也都感觉到一种压力在。

  比如说,从继承传统中国画的教授或者画家,他首先要对中国传统的功力要有深刻的研究。这个功力不是说他画一个东西就行了,他还得有更深层次的传统功力。就和你们这些个干记者的,你得有文字功底,你得有编辑的功底,还得有普通话的功力,或者是演讲的功力等等。作为教授,你必须有功力才能够教学生。这一点就是说,我们始终不能丢掉基本功,或者说基础的功夫,这是首要的一个。这样的一个基本功,对今后的艺术创作呢,有的时候确实能起到一些对中国传统的这种精神的体现,在搞创作的时候能放得开。只要你平常这个基本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创作时就能体现出来,特别是面临一些大的创作的时候,就能很自然地体现出来,这是一个。

张志民访谈录④|创作艺术,热爱生活,贡献社会——著名画家张志民以独特的视角感悟社会变迁

  记者:那另外一个方面呢?

  张志民:这另外一个,就是我之前讲的,艺术创作一定要有创造性。你既然教学生,就得有创造性。所以说,我一直在想,之前我也说到这一点,我的教学理念就是三个方面——包括我们学校很多年坚持的教学理念都按我这个意思——就是课堂、生活、社会。

  课堂,就是一定要有严格的那种经典意识,包括科学的教学方法。不管是教什么,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去接受,让他们必须达到那种理想的基本功的高度。

  生活呢?就是热爱生活。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啊,所以一定要热爱生活。而且呢,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就要求我们要下基层,接地气,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嘛!

  当然,从政治上说,我为人民服务了。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呢,就是从我们创作这个角度呢,我们从人民当中走来,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作品才能立得住。如果你和大自然没有什么交流的话,你和人民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话,你还画什么画?

张志民访谈录④|创作艺术,热爱生活,贡献社会——著名画家张志民以独特的视角感悟社会变迁

  我一直在说,我就能感觉到,古今中外很多艺术家都是这么做的。中国的咱不说了,你像西方有好多的著名的画家,比如梵高,大家都知道的。梵高画太阳,他说:“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咱们有好多人就说,梵高画太阳,直至他扑向太阳到死。这就是说,他一直对大自然热爱到那种程度。

  所以说,课堂是一个方面,这是经典意识。要热爱生活,这是另外的一个方面。要真正的热爱生活,就是要把生活感觉和大自然对话,融入大自然当中去,这样才能画出好的画来。

  再一个方面,社会。为什么要加这个社会?有好多人就说,加上这个社会是不是政治性太强了?我说不对。特别是前些年,有一些犯错犯罪的小年轻,多数是搞艺术的,他们就缺乏社会的历练,缺乏社会责任感。无论你是搞画画的,还是搞音乐的,还是搞其它的艺术专业的,我倒觉得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意识。这个社会责任意识就是要感恩社会、敬畏社会、回报社会、贡献社会,这是很重要的。

  之前我说过,对大自然就得有敬畏意识。有些艺术家,或者学艺术的孩子,他没有敬畏意识;加上现在条件一好,自己在各方面又有一些优越的条件,他就容易忘乎所以。这样一来,他就没有任何敬畏了。对经典的东西不敬畏,对大师不敬畏,对大自然不敬畏,对社会不敬畏,那他就肯定要出事。所以说,我加上一个社会。

张志民访谈录④|创作艺术,热爱生活,贡献社会——著名画家张志民以独特的视角感悟社会变迁

  这个社会责任意识,我并不是说一定要唱高调。当然,有社会责任的艺术家,能够想到社会责任的艺术家,他肯定他的艺术要好,因为他底气足,腰杆子直。我一直在讲这个问题,古人说“天地之德不易”。这方面对做官的要求,就是要“得天地之德不易也”,就是说你为官的,你要得这个天地之德,那是很不容易的。但是还是要做像天地这样包容、这样无私奉献的人。

  画家也应该养天地之德,存浩然之气。如果这样,在你画画的时候,你就能体现出一种天地之气来。那种气息,和你坐在家里画绿萝,那种气息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一直说,课堂、生活、社会这三个问题。所以说,这一点我觉得这些年我们也很注意这样去要求,去做。所以说,看一个画家的作品,首先看他画的这个底气。

张志民访谈录④|创作艺术,热爱生活,贡献社会——著名画家张志民以独特的视角感悟社会变迁

  记者:你具体讲讲这个底气。

  张志民:其实一张画,这个大家都知道,它有的时候不能光看它表面上展现出的一些漂漂亮亮或者是秀秀气气,它有的时候得看这个整体,整个的这种气场,包括它给你的那种意境;更深层次的,就是那种思想性和文化性。从思想意识层面,这张画能让人们感觉到很多,从画面当中感到一种精神。我认为,这才是好的画。

  记者:能否结合山东地域特点、齐鲁精神谈谈这方面呢?

  张志民:你这个问题很好。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社会责任从传统来讲,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咱们山东人的特点。

  从这一点来延伸,咱们齐鲁画派如果算作一个派的话,它如何打造?我说不用打造。我认为,山东人是个什么性格,齐鲁画派就应该是什么样的风格。这不是很自然而然的吗?咱山东人在全中国都有良好的口碑,都觉得山东人义气,都很喜欢山东人。那你的画又合山东人的性格,合那个气息的话,那不就是齐鲁画派吗?那不就很好了吗?为什么要硬生生去打造一个画派呢?要是你画的很秀美,很细腻,很柔美的那一路,他很可能就不应该是齐鲁画派的。这里不是说细腻不好,它是另外一种风格,它可能是南方或者是另外一个地方的风格,它可能不一定是我们山东的画家。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就是说齐鲁画派就应该富有山东人的性格特点。

张志民访谈录④|创作艺术,热爱生活,贡献社会——著名画家张志民以独特的视角感悟社会变迁

  记者:那您这些年是怎么做的呢?

  张志民:我的创作始终是与这个时代分不开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到今天,四十多年的时间,在改革开放初期,最初那一段我是学习阶段。在学生阶段,我也是始终抱着这种心态。逐渐逐渐地,特别是毕业留校以后当老师,和学生们一块交流,一块儿走进大自然去写生,再通过对社会一些交往的历练,特别是担任行政职务以后,我就感觉到,这个过程产生了很多的矛盾。

  记者:你是怎么处理这些矛盾的呢?

  张志民:怎么处理这种矛盾?这是我当时比较困扰的一个问题。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到,天地之德或者说天地之气,社会责任,时代担当,这些都对我的绘画是有帮助的。

  当时好多人就说,有的人当上领导以后就不画画了,你怎么越当领导越画的更好了呢?我说,我得感谢党和人民,感谢上级对我的信任,让我做到领导的这个位置。我认为,我到这个位置上——说句不太谦虚甚至不该说的话——没有人敢贬低我、欺负我了,增加了我的自信了,我是院长,要是画不好,哪还行啊?

张志民访谈录④|创作艺术,热爱生活,贡献社会——著名画家张志民以独特的视角感悟社会变迁

  记者:其实对你来讲,当院长也是一种压力?

  张志民:应该说是动力,同时也是一种压力。

  所以说,我就会更加努力,而且必须努力画好。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当院长这只是行政职务,有好多行政事务处理起来非常复杂,特别是在十几年前,东省当时让扩大招生,学校就要响应扩招,于是我们要建新校区,要搞建设。大家知道,我们长清新校区1200亩地,基础建设必须要贷款,学校自己去贷款,以我的名义贷。这个非常厉害,晚上睡不着觉啊!特别是有的时候向银行里贷几千万的时候,更是睡不着觉。但是贷的多的反而没感觉到什么,比如贷一个亿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大压力。

  我记得,有一个银行的行长贷给我一个亿。他问我还有多少年退休,那时我说,我还得七八年以后才能退休。他说,好,那就贷给你八年。这样就这一亿,根本就不用考虑。但是有几个几千万的钱呢,反而贷给我两年、三年。

张志民访谈录④|创作艺术,热爱生活,贡献社会——著名画家张志民以独特的视角感悟社会变迁

  记者:时间短,就感觉压力大?

  张志民:那肯定啊。时间短就得赶期还。而且赶期的时候,不能在我办公室签字,必须到银行面签。我一边儿一个银行的人,站在我旁边,守着我在这签字,那个时候我就发现,那上面写的借款人:张志民。不是贷款人,是借款人。我说,一下子借这么多钱,钱也太多了!法人代表嘛,就得写上,所以就这种压力,确实是占用很多时间。

  但是,慢慢时间长了,我就逐渐地把这种压力转化,甚至这种占用我时间的这种心理,那种不愉快,还有压抑,甚至有的时候是一种愤怒。

张志民访谈录④|创作艺术,热爱生活,贡献社会——著名画家张志民以独特的视角感悟社会变迁

  记者:你要找地方发泄啊!

  张志民:对,那我就全都用到画上去了。特别是画山水,它又不像画人物画那么造型严格——人物画你如果把鼻子画歪了,很可能麻烦了——山水画,你这块石头稍微歪一点,可能就显得丰富多彩。所以说,山水画它那个下笔更加有力度,而且更加狠,更加沧桑,它反而那种沧桑感就出来了。所以说,我充分地把这个宣泄到画上。

  我看了历史上好多个文人,他们一些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做法,就是一个人如果把生活当中的那些不愉快,那些压力,甚至把这些精力甚至苦难,把这些生活的经历都用到艺术创作上,会怎么样怎么样。

  记者:巴金说过,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

  张志民:对,这个拜伦也说“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古今好多了不起一些文学家、哲学家,都说过类似的话。所以说,经历丰富很重要的。所以说,我认为我担任行政职务以后呢,对我的画风那种自信,和那种能迅速地把失去的时间找回来,那种感觉出现了。我画了很多的画,这个期间我反而画了很多的画。

  记者:就是说,你要是不经历学校的这个发展过程,你艺术可能不一定出现今天的这种面貌?

  张志民:有可能,也可能不好画画了,也可能就画着玩玩而已。

  记者:单纯作为画家的话,也可能您刚才所抒发的这些情感的东西就不具备了,可能对您绘画这种变与不变,就不存在了?

  张志民:对,就不存在了。变化可能就不多了,是这个意思。

张志民访谈录④|创作艺术,热爱生活,贡献社会——著名画家张志民以独特的视角感悟社会变迁

  记者:所以说,我觉得作为有情怀、有责任担当的艺术家,真的要和社会打交道,要结合。

  张志民:对,要结合。借着这个话题,我继续讲。

  特别是新校区建设之后——我就不谈新校区建设过程当中我们面临的种种压力了,也不讲我们跟有关部门斗智斗勇了——一个荒凉的山坡,变成后来一个花园式的很漂亮的新校区,这个当然与党委书记和我搭档,与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我就想说,在新校区建设完成后,我们搬过去以后,这个过程对我的画风影响都很大。

  记者:那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呢?

  张志民:你刚才谈到的话题呢,非常便于我梳理这个思路。新校区位于长清,开始去了以后呢,我们当时那边没有教工宿舍。都没有宿舍,那我们老师呢,每天都有大班车,一般从城里到长清坐一个多小时。当然,我们几个领导都有小车了。那小车起码也得四十分钟才能从市里到新校。这一路也挺长时间了。有的时候,累了就迷糊、睡觉。但是多数时间是通过玻璃看车窗外的环境。

  我为什么老感谢这个行政职务给我带来的一些意外的发现呢?我就突然发现城郊那些石灰厂、水泥厂,全部都是在我们这个路上。我就发现,济南周边怎么这么多山被炸了,被劈得都快没有了,山头快没有了。当然,这很便于画画。因为它不像太行啊、峨眉啊,那种高大雄壮,但是我感觉这种缓缓的小山头也很可爱,很有意思。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越朝阴的地方——可能跟咱山东的气候干燥有关系——阴面可能是还潮一点儿,越阴面植被越好,阳面秃山了,我感觉很有意思。我就在琢磨,这不就是人的头发吗?因为有好多呢,就是头发,不是头发了,就是那个树,就像头发一样就长这么一组,旁边收拾光的,也很好玩儿。我发现济南周边的山很有味道了,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环境被破坏。

  记者:你的这种意识就是这么萌发的?

  张志民:我意识到需要环保了。那这时候我就开始思考了。我就想,当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李可染先生提出为祖国山河立传;我回来就查一些资料,我就想:新中国刚刚成立,李可染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奋斗在最前沿的第一批画家,就和那个时代全国人民一道,和那些科学家一块儿,来建设新中国。他们是建设新中国的第一批人,他那个时候肯定是为祖国山河立传,画一些好的山河,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新中国,画祖国山河,祖国的美好,为祖国山河立传。那一代人提出来太重要了。

  今天已经过去七十年了,我现在突然想,这么多年过来了,我们这代人不能光提这个问题了,应该是在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同时,为祖国山河呐喊。我觉得,在这个时代,画山水画,就要为祖国山河呐喊。

  画家简介

张志民访谈录④|创作艺术,热爱生活,贡献社会——著名画家张志民以独特的视角感悟社会变迁

  张志民,号张大石头,1956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浙美)山水画高研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名家、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书画学会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国画教学、研究、创作与艺术教育工作。出版有《张志民山水画集》《中国山水画构图研究》等专著、教材数十部,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画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