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逸觅真趣 淡然入田园——李学明其人其艺漫笔
庚子初秋,余去郑州参加现代豫剧《向警予》艺术研讨会。回来路过莘县,忽然想起此地乃学明兄故乡,何不邀兄一聚。一则数载未见,可畅叙幽情;二则同去他的美术馆,再赏其艺,可谓不虚此行也耶!
学明兄还是老样子,一身素衣便装,还是那样潇散洒脱,那样谦和亲切。老友重逢,喜出望外,双双携手踏着故乡温情的热土,登雁塔,访驿馆,觅遗迹,寻旧踪,忆往事,叙别情,欣然相对,不胜感念。
走进学明美术馆,一幅硕大无比的国画映入眼帘,不由余眼前一亮,心中豁然。此画约两米见方。右下角几个鹤发童颜的老叟坐着马扎子在月下谈天说地,一群顽皮的村童簇拥在老人身边,有的在洗耳恭听,有的却引颈仰望。左上角一轮明月半空悬挂,几多星辰时隐时现。中间是大的留白,几乎占了整个画面的五分四。右上角题款:《月是故乡明》,款下又用八大山人散淡笔意题了杜甫那首《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尺幅,大空白,旷达而高远,宏阔而空灵;画中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笔墨纯真而明彻若洗,线条遒劲而飘逸洒脱。这种计白当黑,以少胜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出奇制胜,精妙绝伦的独特艺术构思,非功力弥深,胸襟阔大者不能为之。
余以为,此并非只是一幅笔墨精到、构思奇特的国画,乃是一首饱含深情,耐人寻味的乡愁小诗。读之,不能不让人感慨万端,潸然泪下。
从一楼登上二楼,一幅幅品读,一笔笔体味,似乎走进学明兄“问道四方,见非常人,行非常路”的艺术人生苦旅。透过画面,余窥探到学明兄那一颗悲天悯人之心,体味到学明兄对故乡,对艺术,对人生,对生命真实质朴的诉求与感喟!
晚间,学明兄与美术馆的晓光馆长同我共进晚餐,晓光兄亦是书画人,性情具焉。大家品茗论道,把酒言欢,文章道德,艺术人生,津津乐道,好不快哉。期间,学明兄邀我为其书画写篇评论,令我惭愧甚甚,实难为情。然学明兄再三相邀,甚是恳切,遂不顾浅陋鄙微,不惴冒昧之嫌,欣然从命。
入夜,秋风瑟瑟,月朗星稀,更深人静,万籁俱寂,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翻开学明的画集,打开记忆的闸门,一步步走进学明的内心世界。
学明兄是一个出身贫寒,志存高远,阅历丰富,学养深厚,颇具性情的中国画人。他干过临时工,当过民办教师,上过社来社去的大学,做过县文化馆的创作员,从事过报社编辑,担任过大学教师。几多艰辛,几多蹉跎,几多变迁,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得意落寞,他从未有放下过自己手中的画笔。每走过一个地方,跨过一道坎,手中的笔就多了一份灵性。他画年画,版画,连环画,画写生,练书法,深研古代画论,扎根传统,走进经典,关注当代,重塑自我,终以散逸恬淡的中国人物画独步中国画坛。
在我看来,学明的人物画,可用四个字概括:
一曰“散”。“散”,是中国文人画的理想境界,亦是中国古典哲学道家思想关乎生命真实的一种思考。它超越笔墨形式而存在,依赖思想精神而升华。是发扬老子“大制不割”浑沦朴素之道,通过生命体验,从对世界的认知与感知,到对物象的体悟与升华而生成的一种散淡浑元一体的生命真实。看得出学明的“散”与黄公望的“浑”是一脉相承的。黄公望的"浑",并非是“浑浊不清",而是“返虚入浑,积健为雄",追求的是一种浑然元真气象,“浑”即为"真"。学明的“散”,并非是“散乱”,而是以散淡的笔触,去写内心的蕴藉,以松静的心智观照生命的状态。与黄公望的"浑”有异曲同工之妙哉!读他的《湖上行乐图》,那荷间小阁,居士雅集,水上行舟,顽童戏水,让人瞬间赶走了喧嚣浮躁,脱离了尘世苦海,进入了一种平朴简远的禅意化境。
品他的《星汉灿烂》,老叟平卧竹榻,仰望星空,小童手扶榻背,翘首数星斗入梦。顿时感到,这里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深沉思念,有难以触摸的心灵细语,有飘渺天国的驰思遐想,有透彻心肺的人间回旋。读此画尤如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让人进入了一种久久向往、期待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况境。这种“散”,是“形散而神不散”,这种“散”,是知识与阅历的沉淀,性情与品格的展布,是数十年“问道四方”苦苦追求,几经嬗变,厚积薄发之使然。
二曰“逸”。“逸”,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概和气度。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有诗曰:“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这里所说的“逸”,是一种逸气。种“气”超越了笔墨技巧,冲破纯技法的蕃籬,进入一种有法而无法,无法而有法的艺术自由王国。这种“气”是远离名利角逐,步入了一种绝俗而不欺俗,无尘而不染尘,与天地浑然一体的人生境界。
余从学明画中知悉,他从中国古代文人画中,汲取了不少营养,且能化古为新,自出机杼,形成了既不同于古人,又异于今人的自我艺术式样。他的人物画既有陈老莲的高古,亦有梅道人吴镇的逸气。陈老莲的“古"是对传统的崇奉,是一种古意的横陈,不免有些刻意与雕琢,而学明的"古",是一种超越时间粘滞所带来的束缚,冲破自然物象概念所形成的桎梏,而幻化出来的哲思与心结。
看得出,魏晋之风与陶渊明的田园情结,对学明影响是至深的。他的《月是故乡明》,《儿戏》,《秋水》,皆为“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一种放浪形骸之外,寄情田园的野逸心趣。而吴镇的隐逸文化和道禅哲学思想,亦是他艺术创作的理论基础和作品的灵魂支撑。
三人合作。李学明画人物,张志民画山水,郭志光画花鸟。
他的《江山放舟图》,山体嶙峋,江面空阔,一叶扁舟缓缓行于水上,知己二三,端坐船尾,高谈阔论,旁若无人。一梢公头戴斗笠,手持长槁,目及远方,人置于舟中,心驰向山水,真可谓“放怀天地外,得气山水间”。这种气便是逸气,而这种逸气是画家洞破世间万相,参透人生真谛,而表达的一种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诉求。
他的《老宅闲步图》,在逸气中又平添了几分童稚逸趣。老者倒背着手,悠闲的在老宅里散步,眼前是几株萧疏而又斑驳的老树,身后是提着拐杖东躲西藏的儿童,一老一小,一前一后,老树枯枝,童真逸趣,跃然纸上,把天伦之乐,闲情逸兴,挥洒的淋漓尽致。
学明这种“逸”境创造,出于“性情”,归于自然。所谓“凿破混沌”,就是从人真实的生命冲动,根性本源,而升发出来的。所谓返朴归真,乃是大匠不斫,“太朴散出”,是造化精神,自然而然的行为。
三曰“雅”。“雅”,是中国文人画中不可或缺的气格,是判断画者优劣的基础标准。东坡先生曾云:“俗病难医”。是说俗与生俱来,不可逆转,一旦入俗,终身不能摆脱。雅与俗相对,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雅”说到底是作品中透出的一种文气,即书卷气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人写了一辈子字,画了一辈子画,却没有半点书卷气,充其量是一字匠、画匠而已。
两人合作。李学明画人物,郭志光画梅花。
学明的画,不管是月下高僧,还是林间居士,不管是舟上老叟,还是柳下顽童,也不管鸿篇巨制,还是尺牍小品,每每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率意质朴,古拙清雅之气。笔墨之间蕴含天地正大气象,方寸之犹见古风大雅之姿。这与他的性情与阅历,学养与才气,书与画,天与地,生命与艺术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种“雅”,不是画出来,而是养出来的。
书画同源,同法,同质,同气。一个优秀的画家,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书家,其次才是画家。夫观当今画坛,真正书画双修的人凤毛麟角,坐下来认真读书的人也为数不多,大都是胸无点墨的江湖术士。有的甚至连款识也不懂,更无从谈及以书入画,意境再造,出神入化了。
三人合作。李学明画人物,岳海波画石头,梁文博画紫藤。
看得出学明的人物画笔墨线条,意境内款识,皆得八大山人之真意。去掉了那些烟火气,留下了率性与本真,充盈着飘逸出尘,超然物外的气度和格调。尤其是他画中长款,以八大的笔调一气呵成。散淡疏朗,亦紧亦松,如清溪流韵,朗月映怀。
余历来认为,书画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雅好,当代文人的逸趣,与名利地位没有半角钱关系。人雅其画亦雅,人俗其画必俗。书画者当先做文人,后为画家。文人就应该有谦谦君子之风,君子之画,便以“雅”为其毕生追求之高标也。学明数十载修心养性,提纯笔墨,几经嬗变,终达其“雅”,实属难能可贵矣!
四曰:“透”。“透”,通也,彻也。是指对事物通透明彻,对人生大彻大悟。学明兄是一位学贯中西,明彻物理,参透人生之人。这里所说的“透”是建立在对传统笔墨的理解,对艺术本体的认知,对人生感悟基础之上的。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学明兄秉性正直,豪爽豁达,为人仗义疏财,真诚热烈,满腹经纶却不事张扬,大度谦和,他可以和乡间老农做朋友,家长里短,一聊就是大半天,也可以和名人硕儒成知己,探讨经史哲学,生命轨迹;对学生他能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同道他亦能推心置腹,坦率直言;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他不讳言,不掩饰,无挂碍,活得真实通透,洋洋洒洒。他笔下的世间众像也都像他的人一样,有憨态可掬的老者,有纯情顽皮的村童,有正襟危坐的文人雅士,有含羞弄姿的俏丽女郎,大都乃澄乃明,令人可爱。他画配景,时而泼墨如洗,大片荷叶以淡墨铺衬,并不去勾筋勒蔓,显得既苍茫厚重,又清新明快;时而惜墨如金,轻轻点缀,那空中月牙,陌上浅草,多一笔则滞塞,少一笔则不到,真所谓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学明的“透”还在于他对生命的体悟。他认为,世间万物俱为生命本体,老叟、顽童,高士、游僧,乃至一草一木,荷塘月色,都是生命的律动。他画中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皆为真情的流露,通达而酣畅,真实而质朴。即使是配景映衬,仍旧活脱爽利,趣味无穷。说到底,画画是一个情意世界,一种在切身体验中蓦然涌起的关于生命的沉思,一种以笔墨为载体,以意象生命为皈依,展现其内心寄托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应学明兄之邀,仓促草就拙文,奉君一哂。亦恐挂一漏万,难尽其意,惭愧!惭愧!
悟庐好成于黄河之畔 (许好成,别署悟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画院书法教授,东营职业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东营图书馆原馆长)
画家简介
李学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1954年生于山东莘县,197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作品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第九届全国美展、全军第九届美展、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第二届全国名家邀请展、全国三百家画展、第二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等全国性展览,曾举办“文心禅境——李学明水墨人物画展”等个展。作品曾获“山东人物画大展”一等奖等诸多奖项。《沂蒙丰碑》入选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著有《李学明画集》《从山林到庭院》《李学明人物画新作集》《当代中国画名家精品丛书·李学明人物作品精选》《李学明踏雪寻梅卷》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