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中专有一类是为传情达意、祝贺送福而作的,不仅有画意而且存文心,饱含传统文人精神。山东画家曾昭明承继这一画风,创作了许多深含美好祝愿的花鸟画,其自定义为“吉祥花鸟”。
赞美自然景物之瑰丽和万物生命之蓬勃是曾昭明着力营造的花鸟画意境。他认为,优秀的花鸟画作品就要表现出生命的价值。在他看来,千姿百态的鸟、五彩缤纷的花,无不散发着朝气蓬勃的生命力;人生年华也应像花儿那样尽情绽放,像鸟儿那样动情歌唱。他的《花鸟四条屏》以春日的迎春、酷夏的荷、金秋的菊、寒冬的古松为主要描绘对象,再配以寓意吉祥的鸡、鳜鱼、仙鹤等,用《春满家园》《香远益清》《傲霜晚香》《松鹤延年》的四季美景,给人送去一片明媚心境。
《花鸟四条屏》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对画家而言,只有将真情实感注入到作品之中才会打动观者的心。基于这种美学观,曾昭明坚持用人文情怀观察自然,用爱美之心与万物沟通、交流、对话。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在他敏锐的目光下,都幻化成了有情有义的小精灵。它们在画面上欢呼着、舒展着,将观者带入一个祥和、温暖的花鸟世界。
画家以高涨的艺术热情对景创作,往往会被未知画面随兴出现的鲜活效果所打动,因此时有神来之笔光顾,使画面浑然天成。在这种高境界的创作状态下,自然物象被赋予了文化的意味,成为蕴含画家情感的“意象”,从而使画家完成了由“画心象”到“寻心迹”再到“发心声”的转化。在曾昭明的笔下,无论是梅兰竹菊、玉兰牡丹、凌霄藤萝、蔬菜瓜果,还是飞鸟家禽,都不再是苍白的图式摹写,也不再是简单的对物写生,而是融入了画家人生阅历及艺术思想的情感表达。他的花鸟画也因为经过文化的过滤而具备了一定的哲学意味和人文价值。这正是其画作备受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
《诗意乡愁之大福禄》
曾昭明作画时而阔笔泼墨,直写胸臆;时而笔精墨简,华滋豪放;时而浓笔重彩,酣畅淋漓;时而淡墨轻彩,简括清逸。其行笔果断、构图新颖,善于运用疏密、抑扬、巧拙、交错等手法来布局造势,进而营造出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然美景,常能给人带来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这样的亲和力既发源于画家自身儒雅、平和的性格,又得益于其对民间艺术的广泛吸收。他追求物象与绘画技法本身的和谐,追求一种自然而然焕发出的怡情韵致。其用笔、运墨、赋色都会随物象的表现需要而变化,能让观者在平淡天真中得到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感受。
淳朴大气是曾昭明画作的突出特征。他擅用朴实大气的笔墨出人意料地营造客观与主观、传统与现代、写实与抽象、真境与幻境或相互交融、或穿插组合的画境。这些作品有鸟语花香的明媚之境,有植物丰茂的繁荣之境,也有绿荫融融、光影迷离的梦幻之境,令人神游其间、陶醉其中,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既是画家在意境创造上的成功,也是其对中国花鸟画所蕴含的人与自然亲合一体的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更是当代人理念意识的一种新体现。由此,其画作也就比原有花鸟画的传统表达形式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曾昭明的花鸟画颇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把花鸟画的旋律与节奏作为衡量绘画语言的重要依据。他笔下的花鸟既质朴大气又灵动清秀,给人以生命的律动感。这种动感节奏使画面中的一切都富于生命的活力,体现了一种向上的进取精神。二是大胆吸收虚谷、吴昌硕、潘天寿及于希宁等大家的艺术元素,构成了富有冲击力及张力的绘画形式。三是用艳丽明快的色彩体现出雅俗和谐、明丽隽秀的色彩风貌。四是广泛吸收民间绘画的艺术元素并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特有的文人画和现代构成的艺术创作之中。曾昭明将生命的律动、深具冲击力的绘画形式、艳雅和谐的色彩新风貌及民间绘画元素有机融合,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绘画语言风格,构筑了自己的小写意花鸟画风范。(李新平)
诗意乡愁之长长的思念
画家简介
曾昭明,山东龙口市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协名誉主席,花鸟画委员会名誉会长,山东中国画学会艺术顾问,山东省书画学会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