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的创作历时五年,在这五年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如今在此于诸位前虽不能详谈,且漫谈之。
韦辛夷《稷下学宫》270cm×530cm 2016年
韦辛夷稷下学宫手稿
虽然说是漫谈,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历史题材的画作都离不开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只有尊重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地创作出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恢弘画作。
韦辛夷创作稷下学宫
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讲述稷下学宫的文化考究,另一方面是简谈《稷下学宫》的创作,即创作时的心得与感悟。
韦辛夷稷下学宫草图一稿
“稷下学宫”中的“稷”字,多在“江山社稷”一词中得知,“社”是大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而稷下学宫的创建是齐威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
韦辛夷稷下学宫草图二稿
在讲学宫前要先讲齐国,齐国由姬发分封,史存国号八百二十五年,而学宫起于齐后时期的战国期间,由齐桓公田武所创,存史一百五十年。稷下学宫是如何创立的,我为作画从而去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韦辛夷稷下学宫草图三稿
是士这一阶层的逐渐壮大促使稷下学宫的出现。士如果下面的笔画长一些便是土,没有土就没有士,井田制后期的崩坏,商的兴起,在战国时期士的壮大是学宫的鼎盛时期。易中天先生讲过:“士,有份无位,无权无势、无职无务。”齐国的历史与士是密不可分的,而士正是稷下学宫的主角。
韦辛夷稷下学宫草图四稿
在作《稷下学宫》之前,我还有一作品——《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正是《稷下学宫》的前身,与此不同的是《百家争鸣》所呈现的是“人”,而《稷下学宫》所呈现的是“宫”。《史记》中用高门大屋描述学宫,如何表现高门大屋成为画作的一大难题。我先后画了六幅草稿,最终选用浑厚的顶梁柱表现学宫的气派。王志民在谈《稷下学宫》时讲道:“柱子运用地很巧妙,给人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韦辛夷稷下学宫草图五稿
《稷下学宫》抓住了关键的要素,一是雕刻着青铜纹样的顶梁柱,史书记载当时的齐国正是青铜器鼎盛时期,此外柱上还有用以照明的标志性火炬。二是特定的人物,有实有虚。画眼的设定是激烈辩论的两个年轻人,这两个人便是鲁仲连和田巴,而年轻人身下的席垫更有讲究,辩士在辩胜的情况下将会获得对方的席垫。三是动态线即“引导线”,这是画家创作时不可缺少的构思,画中右下侧一个浅色的人物成为整个画面的关键,直接将观赏者的视角定位在画眼的位置。
韦辛夷稷下学宫草图六稿
一幅历史题材的画作,不仅仅需要着眼于历史,了解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要融入作者的思考。《稷下学宫》的创作历时五年,我每次考察,都感受到一股召唤的力量,使得画作有着更强的思想性和精神内涵,有着更强的指向性,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韦辛夷)
画家简介
韦辛夷,1956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中国人物画,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992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刘国辉教授工作室,为首届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成员。曾任第四届、第五届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第五届、第六届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书画学会副会长,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