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布面油画175cm×154cm 1999年
《天空》局部布面油画175cm×154cm 1999年
《天空》局部布面油画175cm×154cm 1999年
《天空》局部布面油画175cm×154cm 1999年
《空》布面油画170cmx450cm 2005年7月-2006年9月
《空》局部布面油画170cmx450cm 2005年7月-2006年9月
《空》局部布面油画170cmx450cm 2005年7月-2006年9月
徐青峰早年的油画代表作《天空》(1999)反映了他人物画创作的突出才华,观众为他笔下精湛细腻的人物塑造所打动,往往会忽略他作品中的人物与自然环境的融洽无间。也就是说,徐青峰没有像一般人物画的创作,突出主要人物的刻画,将背景与环境简略处理,而是投入了更大的注意力和技术,通过对海浪和沙滩的描绘,使人与景物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表现。这表明,徐青峰作品中的人物与风景是不能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辉。
2007年-2009年《血战台儿庄》250cmx400cm
《血战台儿庄》局部1
《血战台儿庄》局部2
在肯定《徐青峰《血战台儿庄》(2009)这一类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成就的同时,徐青峰在风景画方面的作品数量和质量更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在景观空间与物体质感的表现方面,徐青峰达到了一个令人诧异的高度。早在2000年,徐青峰就开始了《青岛系列》的风景创作,此后的《北九水系列》(2005)、《哈尔滨系列》(2010)、《黄河三角洲系列》(2014)、《威海系列》(2017)、《内蒙古系列》(2019)等,徐青峰创作了众多各具特色的风景画。这些风景画尺幅并不算大,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画面空间辽阔,景深悠远,咫尺千里,小画大景,表达了一种宁静而从容的心态,堪称诗意的风景。
在20世纪中国建筑史上,青岛与哈尔滨一样,都保留了一批优秀的欧洲建筑,青岛火车站、基督教堂、八大关的别墅群和街道深处的老巷,在绿树环绕的山地中,红瓦蓝天,天然具有如画之美,成为许多画家写生必到之地。青岛地区涌现出许多风景画家和水彩画家,与青岛独特的城市风貌密切相关。徐青峰深入到这个人文风貌独特的城市,从2000年开始,连续10年进行《青岛系列》的风景创作,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众多佳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青岛街景。这些作品描绘了青岛的各种欧式建筑,历经风雨,静静地矗立在街头,大多数情况下,作品中并没有人物的出现,从而营造了一个时空凝固的图像。画家选取的视点,使观众如同一位独自旅行的探索者,缓行在城市之中,转过一条街,在马路的中心,蓦然看到全新的景观。以《青岛曲阜路街景》(2010)为例,开阔的视野,向两侧延伸的建筑和街道,高耸的屋顶,使这座欧式建筑如同一座城市纪念碑,无言地述说着城市的历史。
作为山东籍画家,徐青峰对于海景画的描绘,具有特殊的感情,他将海岸的礁石,清彻的海水,待发的渔船,都表现的宁静而富有诗意。在《金色的羊口湾》(2014)一画中,徐青峰展示了他对于夕阳下云水相映极为复杂的光影关系的精微把握,从而将风景画中的某种永恒性因素固化,具有能够穿越时空的艺术经典的气质。这种对于水色天光的色彩表现语言,在中国当代油画家中也是极为少见的。概而言之,徐青峰在他的油画中过滤了风景中的权力性暗示和某些夸张的表情性笔触,力求回到原本的人对自然的观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纯眼”与“初心”。这样的“纯眼”是一种类似于儿童观看世界的眼光,在看见世界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心灵,这种超越时代的纯粹的观看,正是风景画最为可贵的品质和气息。优秀的风景画以其对自然的表达,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绿水青山令我们反思自我,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中国山水画自宋元以后成为中国绘画主体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重新认识风景画在当代的价值所在。
《北九水系列之一》油画35cm×45cm 2005年
《松花江畔》布面油画40cm×50cm 2010年
《松花江畔》局部布面油画40cm×50cm 2010年
《哈尔滨中央大街》布面油画40cm×50cm
《哈尔滨中央大街》局部
《暖冬》布面油画60cm×60cm 2009年
《青岛曲阜路街景》油画71cm×90cm 2010年
《从大学路望去的迎宾馆》油画60cm×60cm 2008年
《老街》油画70cm×90cm 2008年
《青岛市湖南路街景》油画58cm×97cm2006年
《渔山路街景》布面油画30cm×40cm 2003年
《青岛火车站》油画70cm×90cm 2006年-2007年
《青岛基督教堂》油画50cm×40cm 2006年
《青岛基督教堂》油画70cm×90cm 2008年
《欧人监狱》油画60cm×90cm 2002年
《青岛八大关冬色》布面油画38cm×55cm 2009年
《中山公园雪景》40cmx40cm 2010年
《雨中街景》布面油画25cm×20cm 2009年
《青岛老巷之一》布面油画24cm×18cm 2009年
青岛老巷之二布面油画24cm×18cm 2009年
《青岛韶关路街景》油画38cm×55cm 2009年
《浮山采石场》油画34cm×34cm 2006年
《赶海》油画40cm×60cm 2000年
《石老人海滨》油画90cm×130cm 2005年
《石老人海滨》局部1 油画90cm×130cm 2005年
《石老人海滨》局部2 油画90cm×130cm 2005年
《青岛第二海水浴场》油画38cm×55cm 2009年
《待发》油画60cm×70cm 2009年
《金色的羊口湾》布面油画60cm×90cm 2014年
可以说,徐青峰研究并继承了法国印象派和俄罗斯风景绘画的艺术语言,并加以综合吸收,使这一印象派的风景语言与中国独特的地理景观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具有现代感的自然景观。杜甫《客至》诗云:“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徐青峰笔下具有中国意味的风景又融入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文人绘画中的自然观与诗意性,具有一种“悠然见南山”的超脱与喜悦。以2019年的两幅作品为例,一幅题为《向列维坦致敬》,一幅题为《通往朝阳生产队的路》,这体现了徐青峰绘画中的艺术史文脉,他接受了美术史上著名风景画家的影响,不仅从构图上,也从取材(乡村风景)和色彩上向前辈画家和美术史致敬。在徐青峰的作品中,中国北方的风景如内蒙古、哈尔滨,海滨风景如青岛、威海、长岛、黄河三角洲等,都得到了技艺纯熟的独特表现,特别是他到访欧洲时描绘的风景,由于在自然景观题材上的接近,更使其笔下西方建筑风格的城市老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描绘,深入到欧洲经典的风景画底蕴。
古希腊美学家在艺术和自然两者中寻求美,他们发现,判断两者谁更美是困难的。一方面,他们认为艺术美低于自然美,因为艺术本身只是反映自然。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家撷取了分散在整个大自然中的美,并且弥补了它的缺陷。英国古典主义画家雷诺兹在其《讲演录》第三讲中提到一个概念“超越”(go above),在他看来,“艺术整个的美和恢弘在于能够超越所有独特的形式、当地的风俗、殊异性以及种种细节。”他主张艺术家应该专注于“普遍的自然”,追求自然永恒不变的理念。这一“超越”的理念,导致古典主义画家在进行风景画的描绘时,偏好高角度,即从视觉的角度来说,较高的角度有助于画家对自然进行“概括”,超越细节,在有限的画幅中纳入更多的景色。徐青峰的作品虽然也具有广阔的视角和概括性,但却具有更多的现代因素,即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角度观看自然,将风景、人物和日常事物妥帖地收入画中,使观众如同旅行者,在第一眼即看到陌生而又新奇,熟悉而又意外的动人景象。
《向列维坦致敬》布面油画60cmx80cm 作于内蒙古恩和俄罗斯民族自治乡 2019年
《通往朝阳生产队的路》布面油画60cmx80cm 作于内蒙古恩和俄罗斯民族自治乡 2019年
《绿水金山》布面油画60cmx80cm 2019年
《威海写生之一》布面油画60cmx80cm 2019年
《威海写生之二》布面油画60cmx80cm 2019年
《威海写生之三》布面油画60cmx80cm 2019年
《威海写生之三》布面油画60cmx80cm 2019年
《梭鱼台船厂》布面油画80cm×60cm 2017年
《筹备中的中国油画小镇》布面油画80cm×60cm 2017年
《三连岛》布面油画60cmx80cm 2019年
《金蝉落潮》布面油画60cmx80cm 2019年
《长山岛海景》布面油画60cmx80cm 2019年
《黄河三角洲湿地》布面油画60cm×90cm 2003年
《黄昏中的黄河三角洲》布面油画 2003年
《冬日》布面油画 60cm×90cm 2014年
令我感动的是,徐青峰的风景画中,自然地流露出一种17世纪荷兰画派绘画中所具有的从容与平静,其代表人物维米尔(1632—1675)的作品曾经引起中国写实油画的代表人物靳尚谊先生的关注,并将其古典主义的宁静与高贵气质融入自己的人物画创作中。在徐青峰的油画作品中,具有令人惊异的空间感的表达,观众不仅可以走入画中,目测身感画中的空间距离,甚至可以感到画中景物可以触摸其形体和质感。徐青峰的风景画对于空间距离和景物质感的精确表达,让我想到维米尔的著名油画《德尔夫特的风景》。
《有古桥的德累斯顿》布面油画60cmx90cm 2018年
《油画青岛基督教堂》70cm×90cm 2008年
《油画青岛基督教堂》油画局部70cm×90cm 2008年
《油画青岛基督教堂》局部2 油画70cm×90cm 2008年
《青岛火车站》油画70cm×90cm 2006年-2007年
《青岛火车站》局部1
《青岛火车站》局部2
《青岛曲阜路街景油画》71cm×90cm 2010年
《从大学路望去的迎宾馆》油画60cm×60cm 2008年
《从大学路望去的迎宾馆》局部1
《从大学路望去的迎宾馆》局部2
《从大学路望去的迎宾馆》局部3
维米尔(1632—1675年)《德尔夫特的风景》1660-1661年98cm×17.5cm布面油画 现藏于海牙博物馆
维米尔《德尔夫特的风景局部1》
维米尔《德尔夫特的风景局部2》
这一杰作创作于1660—1661年,是荷兰黄金时代最著名的城市风景画。德尔夫特是荷兰的一个重要城市,在模仿中国青花瓷器的基础上开创了荷兰青花瓷。维米尔的这幅完美的大师之作,描绘了光与影的相互作用,天空中云的形状微妙地反射在水面中。这幅画描绘的是画家从南面观看德尔夫特,这里有风的呼吸,使城市具有一种特别的静穆气氛,维米尔通过水面、城市和天空这三条水平线,反映了城市的宁静,他在绘画中对建筑物也做了微妙的处理,使之比实际上的建筑更为整齐。令人欣慰的是,跨越时空,徐青峰的风景画中,蕴含了他对维米尔风景画精神与技术的理解,从而建立了中国风景油画与欧洲风景油画的文化联系。
今天,风景画在中国绘画中仍然不被视为重要的体裁,大多数风景画家依然将风景画作为一种色彩语言的训练方式,以快速写生的方法描绘眼前所见。还有一些画家,依靠照片的描摹,追求作品如同风光摄影一样的细腻华美。与此不同,徐青峰“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他胆大心细,以写生为媒介进入精心的创作,在画布上涂抹颜料以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他的作品远观非常“逼真”,近看则具有从容挥洒的笔触,这种将丰富的空间景物和色彩差异高度地统一在一个具有纵深感的视觉之窗的高超能力,使徐青峰超越了地形画、风景照和记录性速写的模式,丰富了中国当代油画的版图,提升了中国风景油画的品质,也使徐青峰成为当代中国令人瞩目的优秀风景画家。(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油画学会《油画艺术》执行主编,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 2020年11月18日)
画家简介
徐青峰,现为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写实画派成员,文化和旅游部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