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南昌的一次活动中,佑明寺邀请了一些国内的艺术家,恰巧安排我与韩英伟先生住在一间,活动几天,一起吃,一起住,从其游。闲暇聊浙江美术学院旧事,知道他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访学西子湖畔,而且与浙江美术学院的前辈如朱颖人先生、卢坤峰先生等交谊深厚。作为迟他十年后才上学的晚辈,我在几天的交往中,以师辈待之,一口一声“韩老师”,但聊起话题来没有遮拦,说到学院趣事,我前仰后翻地在饭店的床上打滚,韩老师也是时而在椅子上架起了脚,时而在饭店的写字台上端坐,来一些猛料逗我。正是叙述这些艺林旧事,无意传递了两人的价值观、审美趣味,加深了相互间的理解。活动结束后,韩老师一再交代去济南要招呼,已然把我这学院后生视为自己的小老弟。
拟古(一)25.1cm×32.4cm
拟古(二)25.1cm×32.4cm
接着,不时在专业刊物上看到韩英伟老师的绘画作品,并获赠他的花鸟画集《清荫轻啭》,基本了解了作为花鸟画家韩英伟的轮廓,用现在美术学界时髦的说法,就是有关韩英伟绘画艺术的几个关键词。
梦回沧州68cmx68cm
第一个关键词是“文人画”。大部分中国水墨画家走的都是文人画的路子,董其昌的“南北宗说”,更为文人画清理出一条明晰的线路图,王维、苏东坡以降,“元四家”、明代吴门画派更是高擎大旗,是绘画史几乎成了文人画史。一部丰富的绘画史成为单一的文人画史倒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切口越小,做得越深,内涵越丰富,中国绘画史后半章的史实已经告诉了我们,文人画是怎样汇聚释道儒的精神,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的。但文人画中“逸笔草草”、“见与儿童邻”的观念,越来越成为一些人降低入行门槛的理由,于是,认识字只要愿意就可以当书法家,想画画拿起笔一涂抹就是花鸟画家。潘天寿先生年轻的时候写《中国绘画史》时就提出了这个弊端,它也是伴随董其昌为我们清理出线路图的同时出现,“世人每谬以草草漫无法则者为文人画;沈氏此言,实为其当头棒喝。然文人画无实诣之误会,已早见于有明季世矣”。潘天寿写的“沈氏此言”就是沈颢的一段画论:“今人见画之简洁高逸者,曰:‘士夫画也。’以为无实诣也。实诣指行家法耳!不知王维、李成、范宽、米氏父子、苏子瞻、晁无咎、李伯时辈、士夫,实无诣乎?行家乎?”读到这段画论,我们更感到文人画是行家画之上审美境界的选择,是传统文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形成的稳定结构,而不是专业身份业余水平的理由。
西苑伴月68cm×68cm
韩英伟的花鸟画创作选择文人画的趣味,水墨为上,求苍润遒劲。“苍润”作为审美趣味是一个矛盾体,黄宾虹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读韩英伟的绘画不管他画什么题材,仿佛都在围绕着这个指向努力,用自己的绘画实践,力图步入传统文人画审美的稳定结构中。
凝秋直径42cm
新月直径42cm
这就又引出韩英伟绘画的第二个关键词——“图像资源”。实践者面对美术史,都有自己的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画家作为参照,是学习也是接近。我们讨论问题时总喜欢把审美问题和技术问题分开讨论,其实,实践者心里都晓得审美、技术等是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递进的关系。韩英伟绘画的“图像资源”,第一个名字是八大山人,他更多地选择了八大“清逸超群”的品质,没有太多寻究其“冷怪不羁”的个性。第二个名字是虚谷,但这个“虚谷”还涵盖了吴昌硕等晚清海派画家“尚碑”的潮流,这些画家在前者的审美铺垫下,或浅尝辄止,或一挥而就,宣泄一时之快。甚至同以八大山人为榜样的前辈潘天寿、李苦禅等,都在韩英伟的绘画资源谱系表里留下了标记。聊到第二个关键词,我们已经清楚韩英伟的绘画品味,是在谋求一个属于自己的学术脉络,他并不是一个以所谓“雅俗共赏”要求自己的全能画家,也不是一个将在梅兰竹菊间随意挥洒理解为借物移情的画家,绘画题材上大多选择禽鸟鳞介,四时花卉、古木寒枝反而成为画面的配景,对一时之快非不能也,是可为而可不为也。当然我们期待韩英伟先生点厾之间画出写己心境的花卉草木作品,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画!明白自己想要的境界有多高,并以自己的实践为未来提供这个时代的审美标记,这种有意义的审美标记的留存,才是一个画家真正的理想。
渔罢34cmx137cm
韩英伟绘画的第三个关键词“苍厚”。同行间讨论作品首先得有前提,那些鸡同鸭讲的话题还是不要展开为妙,于是我在讨论绘画时,喜欢聊底线,因为高的东西遥不可及,可以说不可解,于是回到底线最容易说事。比如说绘画品味中的“雅”,其实很难说,雅还没有弄清楚的时候,有人还来个“雅俗共赏”。这是我喜欢思考“不俗”,虽然“不俗”并不等于“雅”,甚至离“雅”还有很大的距离,但“不俗”是一个前提,只要不俗了就有驰骋的空间。接着将是技术问题,有没有技术难度是一个专家的基本要求,假如一张画太没有技术难度,也不会让人佩服,或以“逸笔草草”欺人也未可知。打开韩英伟的画作,有多“雅”姑且不论,“不俗”是肯定的;寓圆与方的状物手段,不是一般画手可以达到的,说白一点就是你想临摹还有几分技术难度。正是有这个前提,我们还可以在韩英伟的绘画里读到进一步的认知,那就是其老笔纷披带来的“苍厚”,其寓圆与方的造型和喜欢压笔(用笔根)产生的笔墨形态,都是在苍厚审美趣味里的创造。
春消息137cm×23cm
前面的前言,也透露了当下花鸟画的困境,就是入行容易,上层次难。很多专业刊物在编辑当代有特色的花鸟画家和书法家专辑时,会发现书法家和花鸟画家的体量很大,但真正让我们喜欢和佩服的不多,究其原因是太多画家缺少个性,没有自己的审美选择,或者是太有个性又不具备专门家的技术含量,基本做到“奋不顾身”地力求“雅俗共赏”,不是在高层次引领审美品位,而是降低常识性的基本要求去迎合大众,大众口味(复杂而单一的混合)其实不会有错,迎合就是不具备艺术家特质的所谓“画家”的表现。济南的韩英伟能够在这貌似繁荣的花鸟画领域,引起同行发自内心的钦佩,正是其不停地在画面营建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哪怕有点冷寂、有点苍茫、有点朴拙,都是源自内心的坚持和诉说,告诉别人自己内心真正的选择和人生趣味的体会。(雪小石)
横塘秋暮248cm×124cm
拟雪个63.1cm×35cm
秋色佳136cm×68cm
画家简介
韩英伟,山东济南人。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创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参展及获奖:
获2000年“山东跨世纪中国画精品展”银奖;2000年“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作品大展”书法入选;2001年“全国新时代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2005年“第十二届当代花鸟画邀请展”入选;2006年“李苦禅纪念馆开馆,全国花鸟画邀请展”入选;2007年“中韩邀请展第六回赴韩展”。
1998年出版《韩英伟水墨精品集》;2000年《美术观察》12期专题介绍;2001年合作出版《当代中国画新技法——写意花鸟》;2005年出版《清音轻转,韩英伟花鸟画集》;2003年《美术界》8期专题介绍;2005年“山东卫视”专题介绍;2006年“山东卫视,九频道”专题介绍;2006年《书画文献》8期专题介绍;2007年出版《书画名家韩英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