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朱研墨,意兴喷发
为文写作,需要环境安静。绘画也一样,身边常有人影晃动,声音嘈杂,怕就不行。
朝晖却不是这样,画友相聚,品茗说话之间可以挥毫洒墨,信手之间,旁逸横出,东涂西抹,似不经意,耐心收拾,云烟缭绕,水气氤氲,尺幅山水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禅家有典:“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心动。”朝晖进入画境却任你风动幡动,我自不为外界所动,心有大静,又有大动,为一腔画意而心潮涌动。辛弃疾《贺新郎》有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朝晖亦这般潇洒,让人不禁为许多人憾,憾许多人但见朝晖画作,却不知看其作画更能得一番意会。朝晖挥毫,直如郑板桥所说之“野战”,东一笔,西一笔,全似不合逻辑,都似横空出世,又如一神秘棋家一次次出人意料地布子,再如一钢琴高手在拿钢琴出气,忽然惊涛裂岸,蓦地风云激荡,刚才电闪雷炸,旋又山鸣谷响,待到你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却发现声声都有呼应,笔笔都有关联,最后一笔落定,一幅颇有内在韵律的山水画作呈现在你面前,他那里却已是气定神闲,一笔一砚几碟颜色而已,却把旁观者看得个惊心动魄。
台北孔庙一角 38x68cm
看朝晖作画,会想起苏东坡谓文与可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文与可胸中不过有竹,朝晖胸中却不知有多少万水千山。这万水千山,有从案上得来,他自小随舅父、山水画家陈维信先生学画山水,临摹沈周、石涛、龚贤、董其昌等人的作品(罗裳《于无声处听惊雷——山水画家常朝晖》),“后又钟情‘元四家’,深受王蒙、倪瓒的影响,集米芾、龚贤、董源、巨然以及近代黄宾虹等诸家之笔墨精神,创造了水墨与重彩有机结合的小青绿山水新样式,风格繁复细密、苍莽浑厚、奇崛古雅、别开生面。”[1]集众家之长,获自己之果,食乎牛羊却不类乎牛羊(鲁迅语),将朝晖画作放入上述诸家画作之中,却又一眼可见与诸家皆有不同。
既转益多师,也师法自然,钟情山水者必脚野,多少年下来,东南西北,或秀丽,或雄奇,或壁立险峻,或苍茫巍峨,朝晖领略了多少大山,多少大山也认识了朝晖。山水之间自然蕴含天地之精神,山山水水也自有语言和声音,只要会聆听,可以收获许多从古来画幅和理论中所得不到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次次与山水交往,交往得久了,得许多山水之灵气,就如清人张潮所说,游历山水贵会心,心领神会之中,眼中之山水与胸中之山水相互映衬,相互激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少氤氲多少蓊郁藏乎于心,就差出之于手挥之以笔落于绢幅之上了。
崂山道中 35x68cm
但是,要以为朝晖胸中所藏案头地上山水太多,画时只要撒豆成兵那样搬出来就行了,却又错了。苏东坡谓自家为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虽吾亦不能知也,并非故弄玄虚,禅家倡人心于风动幡动之外静如止水,绘画却贵乎心动,尤其贵在能有一种不由自己的自由的律动,胸中藏许多山水是不假,每画一幅却都如一次自发性的生命的形成,郑板桥自道画竹一段可与苏东坡的话相映:“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却又如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说“胸中之山水妙在位置自如”,既自如,又位置,既野战,又有纪律,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就只能意会,无法为外人道了,而朝晖所画,也就既不是古代画卷上的山水,也不是自然天地间的实象,却是他胸中的积蓄、酝酿与汹涌,这就既不属于古来哪家,也不属于南宗北宗哪门哪派,诸法皆备于我,可以满纸氤氲,也可以“半边”“一角”,或设色或着墨无可替代出于一心这只能是常氏山水。
狮子岩壁画 38x68cm
倒是著名美术评论家范迪安先生看出端倪,他说:“常朝晖的作品更为虚灵,从他的作品《深山问答》、《一帘风雨》,《静观水月》、《眠云秋韵》等这些诗意十足、禅意充分的文字便可以看到他营造的不是实象而是心象。心象是他绘画的出发点,因而他的笔墨是服从这种心象需求的,不露点线痕迹,墨色交织,求其拙意雅韵,由此可以揣想到他作画时顿悟通神的禅家状态和任其自然的道家意趣。”
中国山水画,没有老庄精神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儒释道,怕也不会有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中国山水画,尤其不会有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中国文人画,就像明四家之一、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唐伯虎,一身就秉承儒释道三家之气。如他自题《山路松声图》诗:“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道气者,“僧道修行之功夫,超凡脱俗之气质”也。再如他那首著名的《言志》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就又有儒家气质。
仰山即景 38x68cm
朝晖性格潇洒,每使人想到魏晋竹林中人。生在中国,又即彩即墨,自然会饱受中国哲学精神的浸润。但是,常朝晖毕竟是现代人,在绘画上,他大胆广采西画技法,让中国山水画与西方印象及其他画派联姻,他还是读过尼采的,有朋友问他闲暇时喜欢做什么,他回答随性翻书,在读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和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罗裳《于无声处听惊雷——山水画家常朝晖》),由此可见,常朝晖涉猎庞杂,广收博纳。读过的书,在思想中会沉积,也会作用于目光,采东西古今之灵气,在看山看水的时候就会有哲学的思考,会有人文关怀,一旦发之为画,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有相应的蕴涵,有相应的喷发与呈现,这就无疑会使作品更具内涵和分量。
古来成大事者,要耐得住寂寞,祖籍山东即墨的常朝晖,即以“即墨”名其画斋,既含“积墨”、“近墨”之意,也取“寂寞”之谐音。若无画斋之中常年的积淀和探索,若无一次次高山大川的独自往还,哪得日后的尽情挥洒,哪得让人惊奇的造诣和喷发。有人评价朝晖的画:“‘贴近文脉’画展中《云芳气度》的旷远幽秘的情境,在大开大阖间张扬激越,似有天外之声穿越时空悠悠而来,蕴含了画家开阔乐观的人格力量。”中国美学有“比德为美”,西方美学也有“移情”,这就有了中国人象征高洁的“松竹梅兰”的审美意象,也就有了梵·高火焰般的向日葵散发着生命的热量。既耐得住寂寞,也不畏喧嚣嘈杂,丹青挥洒是精神,朝晖以豪爽性格挥潇洒的丹青笔墨,常氏山水让人可以在精神上有所休养和逾越。人生在世难免迷惘,难免蹉跎,看朝晖的画,能让人精神朗澈,胸怀开阔。
可以这样说,常朝晖的绘画中有精神的高蹈,有生命的律动,有人文的力量。(砚者)
天下奇峡太行山 34×45cm
著名画家常朝晖:寓情山水 笔墨由心
仔细品读常朝晖最新出品的写生篇——开元山房图记,让我的心灵为之振奋。作者笔下的山水画,有着开放的文化观和丰富的哲理性,可谓用山水再现禅境,画中有一种禅的静谧之气和道的清纯之美。其作品大多采用全景式的饱满构图,并且从设计美学中汲取了不少养分,给人一种精致唯美的艺术享受和审美愉悦。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扎尕那 50×35cm
古人云,绘画乃心境之物,一切笔墨、造型、意境均是心境之反映,每一幅画作都是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探、所求和所悟。翻开常朝晖先生的绘画,其对于世界的体验,对于人生的感悟,皆在画面上以笔墨、线条、色彩、块面和结构等感性符号传递,赋予了画家的精神内涵。不论是色彩上的古朴淡雅,还是绘画技巧上的疏密浓淡,意境上的含蓄蕴藉,意蕴悠远。它给观者带来的是视觉上的审美盛宴,是精神上的诗意栖居,是灵魂上的休憩净化。
明代唐志契说:“凡学画山水者,看真山真水,极长学问,便脱时人笔下套子,便无作家俗气。”此语有力地证明了创作山水画要到自然山水中去,深入、细微地观察自然万物,认真地去研究自然美的规律,发现自然界的美妙。作品《观澜桥》正是他写生作品的佳作,桥峦起伏、亭台轩榭、林木交错,是客观山水形貌不做照搬式的速写和记录,在点线面块的交织中,恰当留下色彩发挥的空间,缀以少许亮色做冷暖过渡,使笔墨的表现与整体色调里的具体物象相吻合,笔线、墨点、色块与物象若即若离。笔墨之处,皆是乘物有心。
壶关峡谷 34 ×45cm
结合常朝晖的个人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这情与画、意与象的结合是必然的。常朝晖很小就喜欢画画,家庭环境对其美术兴趣的培养也极为有利。他舅父是画家陈维信,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常朝晖产生了浓厚的中国画情节。后来,他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接受全面正规的学院派绘画体系训练。在山艺学习期间,他的收获不仅在于较为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广泛的审视现代中国画发展的开放性思维。毕业后,常朝晖幸运地走进山东省美术馆,后又转到山东画院,成为一名专业画家。常朝晖勤于创作,勤于思考,其画作中一切手法的存在和调用,都展现了一种自我追求的境界、一种博大的抒情气概,一种“神”与“韵”的追求,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享受,令品评者如夏饮甘泉、冬辍醇酿,陶然乎山光水色之间,超拔乎太虚无极之境,尘虑顿去,精神灿然。
在艺术圈成名较早的常朝晖,具有责任感和宽容感,积极、严肃地关注当下文化状态及其存在方式,以明确的艺术方向对各种造型因素及材料性质进行革新。就其作品构成而言,业内人士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解析:一为以传统的文化为母体,参以外来因素并使之产生共鸣,画家多以满构成的图式来完成情感表达,既讲究用笔法度、墨韵浸染,又注重色彩营造的亚光感,使作品所表现的玄远境界具有现代意味;二为当代文化语境的感知与传统文化的审美相挂钩,作品高古典雅而又鲜活生动,这里面不仅流露出画家对传统的迷恋,而且更有时代的气息。因此,这两方面的情感在笔墨、气韵中得以交融,使画作形成了一种架构中外、弥漫古今的立体框架,孕育成了画家作品的语言风格。
黄昏中的小吴哥窟即景 34×45cm
笔者认为,常朝晖用鲜明独特的个性化水墨语言创作着,传统积淀厚实的笔墨技巧,全新的审美思维,使之能够在色彩以及图式语言等方面取得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他通过中国古典山水的发展和继承脉络,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关键的承接点,并探索每个关键点的继承和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守住中国画的根和魂,创造出充满时代气息的最新颖、最美好图画的必由之路。
常朝晖的山水画之所以耐得住品味,绘画技术层面处理得精致是一个重要因素。他对树木符号化的刻画,并非粗率的勾勒,而是细细思索之后了然于胸的考究布排。树木的形状姿态随意舒张,与弥漫在画面中流动的云气呼应配合。在他的艺术创作中,画中无论哪块黑白都能自然地做到相连相绕,起承转合井井有条。各种干湿浓淡的线条和墨块质感的对比使画面本身达到了丰富和矛盾的和谐统一。
历代艺术家都强调“书画同源”“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必善书”,不借助书法则无以在国画中尽情地造型写意。常朝晖的书法在纸上呈现出轻重、浓淡等种种变化。书写时,毛笔仿佛变成身体的一部分,自身所有的修养、修炼似乎都可以顺着神经传入笔端,这线条便有了精神内涵……
太行铁壁 34×45cm
济南怡文轩艺术交流中心、策展人王小杰说,山水画家常朝晖是“纯艺术”的追求者,也是继承经典后的“自我表现”性的个性伸张者。读解他的作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正是他的笔墨形态、笔墨美感、笔墨质量与由此聚合的力逼经典的艺术取向。常朝晖踏踏实实、坚韧不拔、不投机、不取巧,抓住中国画的“主心骨”、笔墨之“慧根”,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坚持精神的历练、道德的持守、情感的培养、哲学的浸润,使自己达到忘我的境界,将自己的精神贯通到自然生命之中,与之相鼓荡、相融合。这样,绘画中“形神相离”的问题彻底解决,画面也就“活”了起来。
读常朝晖的《华山北峰》《白云峰》《沧浪亭看山楼》《留园曲溪楼》等力作,可以看出,画家均在肆意涂抹中勾勒山之形态,又以元四大家之一的王蒙笔意书写山之筋骨,并用墨色的浸润来增强画面的完美感,加之半隐的房舍也因此感觉显得既幽远又神秘,完美地再现了古老的哲学形态。在这里,画家又对部分山石施以赭石色,层层铺染,颇有西方绘画的视觉效果,并借助墨的浸染,使其浓艳的色彩去甜弃俗,统一在浑然的作品意境时,进行着传统文化与外来思潮的整合,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天门积翠浓 34×45 cm
梁启超说:“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唯心所造之境为真实。”艺术需要更多的感情投入,有感而发和充满幽深意境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常朝晖正沿着他所认定的目标——“画出一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意境”坚定地走下去,寓情山水,因心造境,笔墨由心,画随意出。我相信他的艺术一定会为大众所赏识,必能终成大器。
“墨象禅心”——常朝晖的山水画艺术
早在南朝宋时,宗炳就为后世的山水画家留下了“澄怀味象”这个美学命题。中国人所画山水,既是自然之山水,又非自然之山水。“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千年以来,我们画山水画,赏山水画一大重要原因,就是山水画可以让我们象“圣人”一样悟“道”,象“贤者”一样享受“味象”的愉悦。以虚淡空明的心境体味山水之“道”,又能以独具形质之“象”来实现对“道”的观照,是中国山水画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不仅需要聪颖的天资,更要不辍的勤奋,常朝晖无疑是当代青年山水画家中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佼佼者。
常朝晖1968年生于山东济南,祖籍青岛即墨市,199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仅在三年之后作品《梦幻田园》即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在同龄画家当中表现非常突出。这也得益于良好的世家传承,他的舅舅是著名山水画家陈维信先生,对山水画的耳洙目染使他培养了浓厚的兴趣,常朝晖从小就表现出了绘画方面良好的禀赋。由于舅舅陈维信早年在北平故宫国画研究所从事临摹古代名画工作,而后又进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所以童年时期的常朝晖幼小心灵里就植入了极为正统的艺术基因。1988年他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接受系统全面的学院派绘画训练,打下了良好的传统绘画功底。2007年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首届山水精英班,开拓艺术视野的同时,也为他跻身为中国一线青年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家山附近的山坡 40X30cm
常朝晖现供职于山东画院,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文化部青联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致公党画院副院长、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导师。不惑之年的常朝晖,在艺术语言上也日臻成熟,笔下山水别开生面。他的山水画点画自由,不拘形似,气势连贯,“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作品笔墨之间荡漾着由生命感受而来的内心意象,透出虚静洒脱的笔墨意趣,在墨彩涌动中流露出郁郁生机。在创作上他力求澄怀观道,以纯真之情,体味物象,万趣融其神思,气韵融其笔端,以深刻之哲思,写自然之山川,观天地之大道,研绘画之至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常朝晖深知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这句话的道理,数年来他走遍祖国东西南北之山川,深入古刹名寺,应目会心,以神法道,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中取自然之精气。经多年反复探索,他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以其气象正大,笔墨精到,意境深远,耐人品味之作品在山水画坛呈现出独家面貌,成为山东当代青年山水画创作的代表性人物。
临县古镇西湾村即景 65X45cm
常朝晖山水画精心营造的“墨象”之下,隐含着他一颗“心轻万事淡物欲”的“禅心”。他的很多画作充满了禅意与佛性,隐于山水树木之间的点景人物——背光佛像和菩萨,呈现出符号化倾向,几乎成为识别常朝晖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他在题画时也常选用饱含“禅意”的诗句,在本画集收录的作品中多有体现。如“春似故人来有信,云如高士去无踪”;“人是人非都不问,花开花落总关心”;“秋来每四顾,画意满虚空。默坐屋庐静,悠然天地通。微泉带寒石,枯木起遥风。想见西斋里,幽怀与我同”;“山中岁月时来往,世外风云任卷舒”……。这些题诗,多有闲、静、清、空、淡、远的深层意境,正是禅境的示现,也是常朝晖一颗“禅心”在笔下山水间的自然流露。
本册画集精选常朝晖山水画33幅,是他近两年来的精心创作。这些作品体现了作为一个成熟艺术家的从容其心态,笔精墨妙,意境深远,胸荡烟云,心开丘壑。画中万般景象混融相生,苍苍茫茫隐晦于深不可测的幽冥之中。画面空明澄澈,笔墨虚实相携,境界亦真亦幻,气势磅礴间自有沧海横流,浓墨淡彩中裹挟了丝丝禅意。这些作品,天地交融,万物浮游之大美若隐若现。超越自然真实的尽意墨象,引导我们进入对宇宙大道、自然生命的静观状态中,这是一种静居燕坐而能仰观俯察六合万物情状的享受。常朝晖的艺术之树才刚刚吐露新芽,我们更期待它的枝繁叶茂。
姊妹潭 35x68cm
至情至性 亦真亦率
——常朝晖山水画近作赏读
给画家写文章,免不了要涉及到画家的作品,幸运的是,我与朝晖自相识到相友相悦已有十几年光阴,且时常与其共同研习山水画艺,自然也就对其作品“见多闻广”而能心领意会了。
朝晖的早期作品专家学者已多有论述,基本共识是:技术技法精湛娴熟,语言形式丰富新颖,艺术风格独特成熟。从整体上来看,其作品处处漾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彰显着风姿卓立的唯美特质,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坛具有开创性意义与较高的文本价值。
如果说常朝晖的早期作品较为注重的是绘画的技术性、形式感以及崇尚意境的禅性荼味,那么他后来的作品则是更倾向于山水画的真率之意与自在性,这恰恰契合了禅宗“看山三阶段”的精髓要义。他现在已走入第三阶段,并在其间寻求徜徉。
东坡笔意 55X35cm
我曾细心阅读过康德的《论崇高感与优美感》一书,在这本书里,康德把人与事物的“美”划分为两种情形,即崇高的美与优雅的美。若以此读解和体悟常朝晖前后两个时期的山水画艺术,似乎更为简单明了,亦即他的前期作品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优美感,而其后期的作品则更多的是凸显出一种崇高感。
若以时序来界定常朝晖前后期的作品,我认为这个时间大致应在二00四年左右。品读常朝晖后期的山水作品,的确令人吃惊、耐人寻味。这些作品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原本便擅长的积墨设色法之外,用墨用水更为滋润清丽,运笔造境率性而为,天真自然,无法而法。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已无所拘泥,少所碍绊,笔墨酣畅,浑厚华滋,境界阔大,浑茫深邃。显然,这是画家个体生命在经历了时光的淘洗锤炼之后,自然而然所焕发出的一种本真精神与本能追求。大彻大悟,当是天下所有画家皆梦寐以求的一种至高境地。从常朝晖的作品里,我触摸到了传统魂灵至今跳荡不息的脉搏,感悟到了天地山川的云芳气度和精神本源。是的,画家与山水,犹日与月,似水与天,同辉共色!
人间山水 55X35cm
有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那就是每个人的才情、阅历、学养与敬业精神,这是自古至今所有优秀的艺术家均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四个元素,此四者缺一难成大器。朝晖先生是十分幸运的,上天将这四样稀有的、神圣的珍物,毫不吝啬地赐予了他,而他则如鱼得水,将此四者淋漓尽致地加以发挥运用……仅几年光景,便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界颇具影响力的青年画家,委实是天不负人、人不负天啊。
在与常朝晖多年的交往中,我发现他是一个十分感性而又充满智慧的人。智慧与聪明、精明、机灵等等这些词汇意义迥然有别。一个具有智慧的人,必须要具有天赐的才情、丰富多样的人生阅历以及后天修来的综合学养。常朝晖的智慧表现在绘画上,便是他以很轻的年纪就达到了多少画家至老至死都难以企及的水准高度。表现在为人行事上,他是那样的不拘小节、率真豁达。我知道他有很多的朋友,也有很多的人愿意和他交朋友,天南海北,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他就像是一块磁场巨大的磁铁,时时吸引着你、感染着你……我便是被他吸引到身边并深受其惠泽的众多人当中的一个。
扎尕那 50×35cm
在很多人看来,拥有了地位与财富,似乎也便拥有了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幸福。而在我看来,这一切其实都是虚空的,并终将会如烟飞灰灭般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一个人,尤其是做为一个以绘画为生活方式的画家,其生命价值与人生幸福的终极体现只有一个:那就是其作品的价值和作品的被广泛认同。
常朝晖用自己的作品证明和体现着其生命的价值,又用宽厚仁义、乐天达观的襟怀静观世事变迁,对待他人,帮助朋友,他因此也获得了较一般人更高层次的人生幸福。
通过纵横比较,我得出这样一个可能会引人猜忌的结论:常朝晖是一位具有纯粹意义的山水画家,是天地间一个真正自在的逍遥者。因为他对艺术的虔诚态度,更因为他对生命本义的深层次体验,我因此愈加笃信我的判断:他的山水画艺术必将会迈入一个人迹罕至、风光无边的上善境地! (张俊奎)
画家简介
常朝晖
1968年生于山东济南,祖籍青岛即墨。199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09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国致公党书画院副院长,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画院青年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