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以人为本,才能产生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品——著名画家韦辛夷谈《腊月二十三》的创作感触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10-23 14:16:38
  韦辛夷认为春运是用当今最现代的运输手段去完成一个最古老的亲情仪式,这“新”与“旧”是反差关系、互补关系、对应关系,所以自己于春节前夕,几番乘高铁、动车的亲身感受,而后完成了精品巨制《腊月二十三》。

以人为本,才能产生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品——著名画家韦辛夷谈《腊月二十三》的创作感触

韦辛夷 《腊月二十三》 275cm×585cm

  《腊月二十三》是韦辛夷先生2017年完成的创作之一,是继《闯关东》《拾荒者》《稷下学宫》之后又向公众展示的一幅精品巨制。读过先生的创作札记,与先生有过一次交谈后,让我们产生了更多的思考:一个画家的作品是否能打动人,关键是看其作品的原创性与深刻的思想性。这不仅要求创作者有天资、悟性,更多的是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人为本,以人的情感,以人的生活和生命体验,以人性中的善良为指归,才能真正产生有影响力的作品,也必然会有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

  Q:在当今社会,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出行乘车的经验,画家也不例外。春节人人都过,为什么你抓住了这个点,完成了这样一幅叙事宏阔的大画?

  韦辛夷:这也许是画家们的创作视点不尽相同吧,我也时常为其他画家的好画拍案叫绝。不相同,再各有呈现才有意思。

  出行是现代人们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常态,所谓“衣、食、住、行”嘛。在我看来,出行的目的性是一个矢量,是动态的闭合曲线,通常我们称之为归宿,就是孔子所说的“游必有方”。而“春运”恰是这个矢量的集合并发散,如果能看到大数据地图标识,那密集的线段也必将是一幅壮观而有趣的画面,它所产生的力道,大到无可比拟,是蔚为壮观的,难以想象的,这就是传统的力量。

  这幅画源自一年前春节前夕,几番乘高铁、动车的亲身感受。候车室里,站台之上,各奔西东人们的行态,都让我着迷,并陷入思考。回到家来,看着随手拍摄的两百多张照片,就产生出一种感动,趁着热乎劲儿,就画出来了。不画出来,拱得难受,画出来就好受了。

  Q:在创作的过程中,您有哪些感触?

  韦辛夷:与之前的大题材创作相比,这幅画是在相对放松的心态下完成的,我形容它为“沙滩拾贝”,是先画起来再说,画着画着想法就出来了,所谓的主题也就出来了。概括地说,“春运”——这是用当今最现代的运输手段去完成一个最古老的亲情仪式,这一“新”一“旧”恰恰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感受存在的最好诠释。从美术角度说,这“新”与“旧”是反差关系、互补关系、对应关系,当形成了画面,主题也就自在其中了。一张画,能给人们一些思考才好。

  Q:看了您这幅画,给人的第一感受是人挤人,人挨人,密密麻麻,春运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么多人物您是怎么把他们“抓”出来再摆上去的?

  韦辛夷:这幅画没有画大草图,只用了5分钟在信笺上勾了个小构图。我是想,这些人物都是随机组合的,怎么组合都好看,为什么我不可以也随机组合一回?就是说,画第一个人物的时候,还不知道第二个人物在哪里,怎么画;画了第二个人物也不知道第三个人物在哪里,于是就再看素材,哪个人物让我心有所动了,就画上去了,就像是玩拼图游戏块,你得去找,凸凹相同了,就嵌上去了。当然,这张画还是有整体构思的,随机不等于随意,画面大的节奏,疏密关系都是有所安排的。

  Q:这幅画给人的感受总有一些奇特,您把您自己也画进去了,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韦辛夷:大概有两个意思吧,一个是画面结构的需要,如果全是挤挤挨挨的旅客,就没有了“画眼”,缺少中心点,当然,也能是一幅说得过去的画,但视觉感受上就会“平”了。第二个是表明这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景象,是“我”的照相机所撷取的人物百态,强调“我”之个性,如果是其他画家去画就会是另一番样子,这有点“我写我心”的意思。待画出来一看,还好,整体上能协调。

  Q:我还注意到出现在画面上最多的两件道具是手机和拉杆箱,这里面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韦辛夷:你看得很仔细。确实的,我是刻意选择了持拉杆箱的人物和看手机的各式人物摆在画面上。我认为这两个物件均是当下时代最典型的生活物件。我们在时空的流程中可能察觉不到它们的典型性,可是如果我们把时空的频道往前调三十年,你就会发现那时候赶火车的人们多是扛着或提着红、兰格的各类编织袋、编织包,没有人拿手机,这就是时代的特点。如果把思维从当下再往前推三十年,你会发现根本无法构成你的想象,因为我们不知道三十年后会有什么时尚的物件出现。于是,就会明白“当下”的意义了——我们把当下的物件、场景如实地画下来,或许就是记录了时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美术的现实意义和批判现实的意义就在这里。

  画家简介

以人为本,才能产生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品——著名画家韦辛夷谈《腊月二十三》的创作感触

  韦辛夷,1956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中国人物画,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992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刘国辉教授工作室,为首届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成员。曾任第四届、第五届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第五届、第六届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书画学会副会长,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代表作有《鸿蒙初辟》、《蓄须明志》、《马陵道》、《灵山法会图》、《在那个夏天》、《小岗村之夜》、《广陵散》、《怀沙》、《好日子》、《拯救希望》、《大地之子》、《闯关东》、《拾荒者》、《苟坝的马灯》、《稷下学宫》、《鞌之战》、《腊月二十三》等。其创作风格凝重奇谲,具感染力和人文内涵。被誉为“融古今中外于一体,得诗文史舆之四味”的实力派画家。其水墨小品恬淡隽秀、意韵悠长。曾多次出访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埃及、越南等国家进行艺术考察交流活动。出版美术专著《占有空间•韦辛夷水墨人物画创作心迹》、《当代中国画精品集•韦辛夷》、《金手指美术自学丛书•写意人物》、《写意古装人物•仕女篇》、《写意古装人物•钟馗篇》、《中国画名家丛书人物名家•韦辛夷》、《名家•韦辛夷画高士》。出版文集《提篮小卖集》、《担水劈柴集》。

[ 责任编辑:林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