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
——陈全胜先生的《洛神赋》连环画组画
陈全胜先生是一位修养全面,精力充沛的艺术家,他为人开朗、朴实、治学勤谨、更不慕虚名。砚田耕耘一个甲子,不被潮流所动,亦不受市场所左右,潜心于艺事,在自己的天地中跋涉修炼,奠定了扎实深厚的基础,其笔墨、赋色、造型、章法、立意、蕴藉着中国传统文化高度素养,均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早在东晋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以手卷的形式再现了曹植与洛神相遇相离,人神之间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时光流转千余个春秋,1987年陈全胜先生以连环组画的形式,重新诠释了曹植的《洛神赋》这一经典文学作品。在这12帧画面中,不仅有传统技艺的传承,同时也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其创作中既吸收了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等经典手法,又采用大量的“行云流水描”,让画中的人物具有极强的形式美感,同时让画面充满动感。山水与人物相融,相互穿插点缀。采用传统的对比色,借鉴民间年画,戏剧服装,及青绿山水的同时,又吸取了敦煌壁画的特征,绚丽、细腻而浑厚。画中所体现出来的现代连环画方式和卓越的形式美感,让《洛神赋》这部经典作品再度成为大众的聚焦之处。
据悉,1988年陈全胜先生的这组重彩连环画作品获得“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当时吸引了全国艺术界的目光,各大出版机构争相刊登,社会影响巨大。回忆这套作品的创作时,陈全胜先生说,这组以挂历形式创作的连环画与一般的连环画不同,既要有连环画的特性又要兼有独立的欣赏价值,耐看耐品雅俗共赏。为此在动笔前做了两个多月的准备,收集了大量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的壁画与石刻资料,系统研究,大量临摹,并去曹子建的墓考察研究了《曹子建碑》。动笔之后,特别是在造型方面融合了南北朝艺术特点,在构图的结构上强调装饰性,在情节处理上更注重了人物细腻情感的变化……旨在不堕于流俗,以笔墨展现传统经典魅力。
通过陈全胜先生的《洛神赋》组画,让我们感受是连环画的叙事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原赋文中清新哀婉的诗意表达也是其最最着力的地方。饱满的构图,动感的线条,简练的造型以及丰富的肌理效果,伴随着颇具形式感的意象化人物的悉数登场,在或浓或淡的黄昏色调中,极尽了浪漫凄清的意味。
于此,我们可以感知到:在陈全胜先生的创作中,他能够运用娴熟的笔墨技法和文化修养积淀去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并将这种感悟提升为一种个性化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他又能够自然地做到书画结合,运用得当,不露痕迹,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通篇细观,气韵生动,神完气足!这也展现出先生,高迈的眼界,扎实的功底,还有就是超乎常人的性灵!
任何一个民族的伟大艺术家,其作品都是超越时空的,就是在今天看来《洛神赋》连环组画这部经典的佳作,依然光彩夺目,这也是其历史价值所在。(傅晓燕)
《洛神赋》之一 45cm×45cm
《洛神赋》之二 45cm×45cm
《洛神赋》之三 45cm×45cm
《洛神赋》之四 45cm×45cm
《洛神赋》之五 45cm×45cm
《洛神赋》之六 45cm×45cm
《洛神赋》之七 45cm×45cm
《洛神赋》之八 45cm×45cm
《洛神赋》之九 45cm×45cm
《洛神赋》之十 45cm×45cm
《洛神赋》之十一 45cm×45cm
《洛神赋》之十二 45cm×45cm
《洛神赋》
陈全胜
祖籍山东文登,中国著名画家,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研究员。1950年生于青岛,长于济南。1986年当选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自1988年连续三届当选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连续两届被评为山东省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