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中国画名家九人作品展
开幕时间:9月28日(周一)15:30
展览时间:9月28日—10月15日
主办单位:大众报业集团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东出版集团
承办单位:山东齐鲁美术研究院 山东画报社
展览地点:山东出版美术馆(济南市胜利大街56号山东书城5层)
参展艺术家:李学明 梁文博 宋丰光 岳海波 王书侠 卢东 李勇 张宜 刘明波
序言
从事艺术者最常问的就是如何才能确立自己的风格,产生不同于他人的杰作。这不易产生答案,因为都在摸索。这方面的无数道理,所有大学课堂、教授和评论家都在讲。今天读九画家“家园专辑”,似有所悟:“读老书(画)”和“回老家”。乍一看觉得了无新意,仔细一想非但不错,还有很深的道理。古今中外的经典杰作都是“老书(画)”,它们一般是背时的,不会是簇新之物;而我们知道,在习惯中往往新的才是好的,都有一种追新的想法。将老旧对照身边的各种新,会发现差别,感悟原理。我们于是就会发现,最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它们还没有被时间的老汤泡过,滋味不够醇厚。至于回老家,那都明白,就是找到过去的熟人熟地,一些陈旧的往事也就勾起来了。
书画和人事一样,不能喜新厌旧。只要与老旧的事物缩短了距离,人就不会变得浅薄,也不会追逐新潮。自我最容易在逐新中丢失,而难以在回溯中扔掉。古老的艺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也就更靠得住。有些作品因为当时所处的环境、一些特殊的原因才获取较高评价,然而换一个时代就未必了。时代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只有在每个时代都立得住的艺术,才会是可靠的,才有可能变成经典。把作品的时代荣誉计算在内,然后更多地交给时间。不到一百年,恐怕是很难检验出真金来的。无论多么权威的专家讲“当代经典”,都不要相信。当代怎么会有经典?
“回老家”比“读老书(画)”还重要。有人说自己就出生在城里,没有老家。怎么会没有?度过童年的那条街就是老家。一定要与陪伴自己成长的那片土地紧密相联,走得越远越要回望。有人以为读了那么多书,上了那么高级的学府,已经和老家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了,所以就没法交流了。这怎么可能?不止一个人言之凿凿,说回头见了青少年的朋友,特别是老乡们,已经没法往深里交谈。真不知道他们想深到哪里去。如果只交流对方感兴趣的,而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从这里进入,一切也就迎刃而解。老家的功课一生都不能荒废。大哲学家康德一辈子没有离开德国的柯尼斯堡小镇,难道还有人比他知道得更多吗?他每天下午都要沿着固定的路线去散步,和镇子里的人谈话,了解各种事情。他与这个世界上最粗壮坚韧的一条线索维系着,只要没有断掉,也就不会无知。这些知识连书本都不能弥补。
现在的状况往往相反:向往大都市,老家的路径越来越生;读书看画选取流行和畅销,或一般人听起来很别扭的名字。唯恐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时髦的人物、见解、科技、建筑、表演,生怕被潮流抛弃,有一种跟不上的恐惧感。有人觉得乡音刺耳,最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实际上所有重要的艺术家,成长的路径不是逢新必追,而是纵横寻觅。他们的方向感来自一次次综合,是从交错紊乱的痕迹中梳理头绪,经过不断的权衡和对比。沉着和坚定,非凡的意志力,虚心听取与判断,对真理始终如一的热爱,对经验的普遍借重,这一切构成了他们的卓越。貌似保守陈旧的特征,实际上是由慎审和求知演化而成。满口新词的人少有可信者。
经典艺术实际上和老家有极相似的一面,品质也差不多,都指向了原有和根本。这是值根生发之处,是让一个生命牢固的基础。脱离了它们是有严重后果的。学习和行动偏重到这里,看起来笨重守旧,但纵观那些事业有成的人物,他们身上一般都很难抽掉这两个条件。这可能是迟来的觉悟。一些特别有才华的青年画家,前途无可限量,直觉、感受、笔墨各方面好极了,可惜这往往只是开始。他们中的个别人投入大城市以后,只几年就不行了,身上有些极珍贵东西很快就没了,好像蒸发了一样了。
这里并不是说一个人要死守狭隘的精神与现实的边界,不再开阔视野,而是说怎样在纵横交织的潮流中立定。只有立住,然后才是其他。人需要深厚的根性,而无土不生根。天生肤浅的人一直呆在老家,也很容易跟上风头,这样的人到了眼花缭乱的地方只能更糟。人生要有出发的勇气,但勇气并非一个方向。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告试自己的学生:不要到大城市里来,这里氧气稀薄,还是回到小镇去。当然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这句话,而要从中听出深意,那就是重视自己的独立思考,在一种相对清寂的环境里感悟和创造。
我们一再警惕自己变得眼界狭小,所以要广泛地阅读和更多地行走。但这一切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让内心变得更专注更有力。从最熟悉的那片土地上起步,建立起个人的知识结构,搭起精神的脚手架。这种事情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现在有一种倾向,即在消费和物质主义时代,回头打量我们一度拥有的那些珍藏,不仅没有亲近的欲望,反而对其不恭。好像它们在网络时代突然就失去了价值。谁来作出裁决?真是需要慎重。
学习就是上路,就是一路上遭逢许多东西。惊喜和恐惧都在其中,有时候难免模仿,强调和追逐,如果没有足够的警觉,也会耽搁旅途。当我们上了年纪幡然醒悟,已经有些晚了。艺术的小时代,物质主义的腐蚀力会潜移默化,自我的迷失是随时发生的。有些朝气蓬勃的上路者多么可爱,他们身上带着一片土地给予的全部能量,离开了故土,到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去了,隐没到高楼大厦之中。过了几年再次见到,会发现原来的那双清澈的眸子,满是嘲弄的意味,如此地玩世不恭。他不停地说出的一些话,都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是从所谓的“大地方”学来的,来自不成器的老师和朋友。我们以前听到的那些朴素而又自然的见解,全都没有了。找错了路径和榜样,成长便不可期待。
我们要在时代的滔滔洪流里安定自己,然后才有判断和甄别;只有不断地回到家园,才会在广泛的寻找中巩固自我。这九画家的“家园之论”,多么宝贵!(张炜)
作者简介
张炜,1956年生于山东龙口市,原籍山东栖霞。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
张炜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的作家。他的文字深沉、细腻,立足于理想中的乡土与传统的道德立场,充满着人文关怀与哲思。其80年代前期所创作的长篇乡土小说《古船》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长篇力作,一经发表便轰动文坛,成为20世纪80年代文学创作潮流里长篇小说中的佼佼者之一。
参展艺术家
李学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李学明 故园元夜图 120cm×240cm
李学明 太平清话 137cm×121cm
李学明 太平令 90cm×62cm
梁文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人物画艺委会主任、山东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梁文博 甘南草原 68cm×68cm
梁文博 格尔登寺所见 68cm×68cm
梁文博 好曲奏给阿妹听 68cm×68cm
宋丰光
山东桓台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1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宋丰光 春早 43cm×29cm
宋丰光 馨香 43cm×29cm
宋丰光 尾 43cm×29cm
岳海波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委员会委员,山东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
岳海波 白茫茫大地 68cm×68cm
岳海波 栖霞图 68cm×68cm
岳海波 天趣 68cm×138cm
王书侠
1958年生于泰安。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王书侠 涧满新流积翠浓 180cm×50cm
王书侠 龙潭飞瀑 180cm×50cm
王书侠 山中日月长 180cm×50cm
卢东
毕业于泰山学院美术系,于1996年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泰山学院美术系教授。
卢东 荷韵 66cm×66cm
卢东 家园 66cm×66cm
卢东 秋声 66cm×66cm
李勇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院聘画家。
李勇 青山无尘·泓 136cm×68cm
李勇 青山无尘·涓 136cm×68cm
李勇 青山无尘·涟 136cm×68cm
张宜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常务副主席、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曲阜师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
张宜 明时有卧龙 68cm×30cm
张宜 十年磨一剑 68cm×30cm
张宜 桃溪正飞红 68cm×30cm
刘明波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刘明波 梵音 49cm×80cm
刘明波 寒云路几层
刘明波 修筑绕禅心 51cm×5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