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人们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很多形式的习俗。除了这些风俗之外,在江淮、江浙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一些地方还延续着端午节张贴或悬挂钟馗画来驱瘟逐疫的传统习俗,这种钟馗画被人们称为午日钟馗,这也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文化传统。
张宜《捉鬼图》76×49cm|纸本水墨
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随着历史的发展,端午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在民间,农历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此时随着气温的升高,瘟疫、邪祟和各种病害最容易流行。而且,五月也是蝎、蛇、蜈蚣、壁虎、蟾蜍等五毒的集中出没之时,它们很容易给生命带来威胁。因此,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每到端午节这天,人们就要用各种方法来抵御五毒和各种瘟疫、邪祟的侵袭,这其中就包括挂艾草、挂钟馗画的习俗。人们以此来祈求平安和健康,反映了一种朴素美好的心理愿望。在民间文化中,钟馗形象原本就具有斩妖除魔的神力。
唐|吴道子《钟馗抉目图》
自从吴道子为唐玄宗所画《钟馗捉鬼图》之后,钟馗驱鬼除妖和避瘟逐疫的神力更是获得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普遍赞赏。所以,午日钟馗作为一种民间浩然正气的化身,作为端午节的文化习俗,慢慢获得了人们普遍性的信仰。
清|苏六朋《中山役鬼图》
人们非常喜欢钟馗代表的正义、正气与驱邪避疫的精神。所以,在中国画和年画领域,乃至戏曲、文学领域,钟馗都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题材形象。一般来说,历史上的钟馗画都具有相貌奇异、豹头环眼、铁面虬鬓、怒发冲冠、正气凛然、执剑斩鬼的图像特征,这种典型的捉鬼图像被人们称为“钟馗样”。
张宜《进士无私铁面,人间方留盛赞》43×55cm|纸本水墨
在民间,钟馗画的创作者多为民间画工,当然也有很多文人画家参与其中。人们在端午节时画钟馗,或赠人或自挂,都寄托着简单而朴素的美好寓意。在民间,朱砂因为鲜艳的色彩,常被用来作为辟邪镇煞之物。所以画家常用朱砂来画钟馗,人们认为这能增加钟馗驱魔逐疫的神秘力量。
张宜《正义之剑威风八面》136×34cm|纸本水墨
我们常见的钟馗画,他常常手持宝剑,正在忙于捉鬼或斩鬼,其神情桀骜不驯,极具霸气和锐气。“终南进士舞龙泉,端午时节壁上悬。仗君辟邪歼群丑,免得鬼魅扰人间。”说的就是钟馗端午节驱邪避疫的习俗。
张宜《五福临门》43×55cm|纸本水墨
有时候,画中钟馗也常伴有一只蝙蝠,在民间传说中,蝙蝠昼伏夜出,人们认为它能在夜晚发现鬼魅邪祟藏身的地点。同时“蝠”又通“福”,人们也认为蝙蝠形象具有平安纳福的吉祥内涵。所以,这类作品的题跋中经常有福从天降、只见福来等吉祥用语,体现了非常现实和美好的情感。
张宜《还敢送》80×43cm|纸本水墨
明|戴进《钟馗远游》
人们还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钟馗出游、钟馗嫁妹、醉钟馗、寒林钟馗、挥扇钟馗等不同的题材形象,这些题材虽然文化内涵并不一致,但却从不同角度显示了钟馗画的巨大生命力。
张宜《冠正图》41×32cm|纸本水墨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文天祥正气歌
大约在唐朝末年开始,每到岁末,皇宫和民间都有张贴钟馗画驱鬼辟邪的习俗。明末清初,钟馗画的使用由岁末转变为岁末和端午两个时期,它由岁末的辟邪斩妖之神,逐步转变为端午驱鬼避瘟之神。及至清代,在大多数地区,钟馗的使用则从除夕转到了端午节,最终形成了午日钟馗这一民俗文化。
武强年画《钟馗》
由于当时年画的盛行,清代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都大量印制了钟馗图像。不仅如此,清代人们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也是端午节重要的民俗活动,也蕴含着降妖除魔、驱除瘟疫之意。实际上,在我们的民俗文化中,午日钟馗画除了斩杀妖魔和驱除瘟疫的民俗观念外,还被寄寓了祈福纳祥之意。正是这些多重性的精神信仰,才使得它受到了百姓的极大推崇。
溥心畬《钟进士图》
在中国美术史上,自吴道子以来,五代周文矩,元代的龚开、钱选,明代的仇英、陈洪绶,清代高其佩、金农、任伯年、赵之谦、吴昌硕,近现代齐白石、徐悲鸿等画家都曾画过钟馗像,在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张宜《何时知返》138×34cm|纸本水墨
张宜《钟进士醉了》41×32cm|纸本水墨
钟馗是一个人,又是一个神;他是一种笔墨图式,又是一种文化精神;它极具浪漫气质,又具有现实色彩;在文人与百姓之间、在高雅和通俗之间、在有相和无相之间,他的浩然正气也被人们不断地泛化,在传统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宜《祛毒图》136×34cm|纸本水墨
老夫捉鬼上千载,何处邪毒又敢来,心系黎民扬剑指,势把尔等来仲裁。——庚子年正月阿一打油
张宜《老夫捉鬼上千载,不知啥怪叫做霾》136×34cm|纸本水墨
老夫捉鬼上千载,不知啥怪叫做霾。——岁在丙申年尾长清也伸手不见五指了,阿一记
午日钟馗,这一端午文化习俗,在新的时代,也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今年我们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给我们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注入了强大信心。也希望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悠久的文化一样,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张宜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常务副主席
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2008年发表论文《山水画中的意境之美》,2010年发表论文《从图式到精神:钟馗的文化意味与艺术特质》并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钟馗图解》;2015年张荣东、张宜合作出版《废墟与花朵》山水艺术志;2018年主编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地域中国画艺术个案研究》并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在《美术观察》杂志发表论文《大美齐鲁——一次画展体现的齐鲁艺术之内美》;2019年主编《百年苦禅:李苦禅绘画艺术研究》并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在《美术》杂志发表论文《雄强与豪迈:李苦禅写意精神的新高度》,在《美术观察》杂志发表论文《纪念百年苦禅弘扬写意精神——百年苦禅:李苦禅绘画艺术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论文《坚守与拓展:全国美展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画创作》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术高峰论坛·扬州”。
作品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展览活动,代表作有《民族脊梁》《阿一心灯》《虎溪三笑》《今人不见古时月》《宜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