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枫之猗猗 扬扬其香——对话著名画家杨枫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8-06 11:13:12
  蘸一笔风雅,铺开岁月的锦绣长卷,画语诗情的交融里,情真切,意久远……

枫之猗猗   扬扬其香——对话著名画家杨枫

  杨枫

  1960年生于山东省胶南市,1987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艺术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枫之猗猗   扬扬其香——对话著名画家杨枫

岱后人家136cm×38cm

  访谈地点: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

  访谈人:窦庆勃、刘柏峻(山东艺术)

  蘸一笔风雅,铺开岁月的锦绣长卷,画语诗情的交融里,情真切,意久远……出生于青岛胶南的杨枫先生,工书法,通诗词,尤善绘画。在他的笔下,雄奇壮美、层峦叠嶂的山峦,曲折迤逦、涛声阵阵的海岸线,鲜活灵动、意趣盎然的花鸟等自然万象都彰显出气韵生动的别样风采。在氤氲的水墨气息中领略作品中蕴含的多彩故事与丰富情感,用心感悟作品中承载的气韵、神韵,实在是一件涤荡灵魂、陶冶情怀的幸事。今天,我们有幸和杨枫先生就中国画创作中的点点滴滴作一次畅谈,让我们在杨枫先生娓娓道来的讲述中,一起感悟画家的创作心得,感受中国画的独有魅力,聆听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神来之笔背后的故事。

  山东艺术(以下简称艺):杨院长您好,您的山水画创作饮誉当代画坛。我们也知道,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取得的主要成就更多体现在连环画方面,您是如何与绘画结缘的?

  杨枫(以下简称杨):我小的时候就比较喜欢画画。那个年代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娱乐方式,主要游戏方式就是打牌。但是,那时扑克牌也比较短缺,于是我们几个喜欢画画的孩子就找到许多纸盒子,自己动手画扑克牌,我主要负责的部分是画人物图像。

  :当时您是上小学吗?

  :对,是上小学的时候。在学校我积极参与办墙报,一直到中学,学校里只要是遇到画墙报、黑板报这样的事情,一般都会让我去完成。那个时候连环画很流行,几分钱就能买到一本,我家里到现在还存有大量当时买的连环画。我喜欢画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大人的赞扬亦是我能够坚持绘画的主要动力之一。那时的家庭多会有一个较大的钟表,人们喜欢在钟表的背后画一张画进行装饰。当时住在附近的很多家庭都会向我要一幅画放在钟表后面,画的题材多是太阳、仙鹤、松鼠之类。那时我父亲只要去外地出发,回来的时候都会给我买一些画笔、水彩颜料,这一点对我绘画的影响特别大。多少年过去了,有一次回老家,竟然还能看到一些我当年画的画,感到特别的意外和感概。

  :看来您从小就展露出了绘画方面的天赋。

  :应该说我当时就有这方面表达的欲望。后来,我经历了两年时间的下乡生活。那时公社的各个大队都有阶级教育展览室,多数知青都要参加劳动,我因为有绘画特长就常在阶级教育展览室和民兵连的连部办墙报。1978年,我到山东省委机关印刷所工作,有一次领导向大家询问谁会办黑板报的时候,我就说我会,因为我这方面经验很足,所以回答的时候信心也很足。事实证明,领导对我办的墙报和黑板报评价都是很高的。当时陈柏生先生在印刷所担任团支部书记,他非常热情地要把他的同学——在济南军区炮兵司令部做宣传干事、擅长油画创作的刘志昌老师介绍给我,希望我跟刘老师继续学画。过了一段时间,刘老师又把济南军区俱乐部里的王征老师介绍给我。王征老师是浙江美院毕业的,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造型能力非常强,他画了大量的连环画作品。王老师对我的要求和训练是从速写开始,那时省委对面是自由大街,有一个集市,天天人来人往,我除了上班外,几乎每天都去进行捕捉形象的训练,晚上再到火车站画速写。有时候王老师还会带我到济南周边去采风,这样的时间大概有三年左右。

  艺:这段时间让您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

  杨:对。那时王老师带着我一路从上海到绍兴,一个县一个县的走过去,基本上都是画速写。我和很多人不一样的地方是,我特别重视感受。比方说,从泰山一直到胶东,我每次回老家都会对路两边的山特别在意。我前几年画了一批画,所有作品里面几乎都画出了一种毛茸茸的感觉。因为秋天以后,春天之前,尤其是在冬天这段时间,山上的树木和杂草都凋零了,这种苍茫的感觉特别的打动我,回来我就能创作了。这就像小说一样,小说是虚构的,中国画也是虚构的,实际上是在讲一种心境的东西。图画是虚构的,但情感是真实的,那种感觉是真实的。我还画过一张画,表现的就是小时候的夏天我在河里面洗澡,晌午时分,河边的树林特别的安静。那是我自己特别喜欢的一张画,别人却很难感觉到那种心境,但我确实把自己当时的那种感觉画出来了。

枫之猗猗   扬扬其香——对话著名画家杨枫

林红秋已老68cm×68cm

  :您与山东艺术学院又是如何结缘的?

  :我开始做考学方面的准备是在1983年的时候。由于我当年的画画完全出于兴趣,所以并没有报考艺术学院的意识,也不知道自己的艺术水平到底有多高,不确定是否能考上。这时我又遇到一个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人——山东省作家协会的张炜先生。那时候作家张炜大学毕业刚从烟台师专分配到了省委档案局。当时有一个政策,因为我们是文革时期的高中生,高中毕业不承认学历,所以你要重新考才行。于是省委办公厅就办了一个夜校,张炜恰好就是夜校的语文老师,他无意中看到了我的画,就建议我去考学。后来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王征老师,他也鼓励我去考学,于是我就填报了山东艺术学院。

  :我记得当时国内几所主要的美术院校两年才招收一届,而且每届只招几名学生,录取的机率是极低的,当时山东几所艺校的情况也是这样吗?

  :当时的山艺也一样,两年一届,只招收九个学生。我没有学过画石膏,恰好那一届没考石膏,否则的话我很可能就名落孙山了。我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顺利考上了山艺,读了四年的本科。1988年毕业后分配到了山东省文联,进入了《新聊斋》杂志社,从事美编工作。我一路走来,从杂志社美编、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一直做到副主编、主编、社长,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几十年。有时候回头想想,当时我为什么一直坚持画连环画呢?因为我上大学之前就曾经出版过连环画。我画过《大刀关天培》,是在《连环画报》发表的,有130多幅。还有友谊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等也约我画了一些连环画作品。明天出版社还给我出了一本《杨枫插图艺术》,山东画报出版社给我出了一个图文集《村路带我回家》。那时,我还获得了好几个省展一等奖。

  :现在您还经常画连环画吗?

  杨:现在很少画了,随着年龄增长眼睛很容易感到疲劳,以前的确画了很多。我感觉画画单纯的就是我的兴趣和爱好,当拿起画笔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了表达的欲望。有的人热衷于文字表达,有的人热衷于声音表达,对于我来讲,拿起画笔最能表达自己。当然了,在上学、工作过程中,很多老师、前辈的教诲对我帮助都很大。我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次经历,当时我和陈全胜先生等几个人在泰安接待了一个南京的画家董欣宾,他是刘海粟的第一个研究生,是新文人画的鼻祖,他当时看了我出的集子,特别喜欢,甚至一度想收我做学生。

枫之猗猗   扬扬其香——对话著名画家杨枫

岭云高碧霄68cm×68cm

  :这是慧眼识英才了。

  :当时他还给我题了一个斋号,叫“懒澜斋”,下面有一个跋——“束心于书,何艺无成”,这句话让我感悟很深。后来我琢磨,我是学中国画毕业的,继续画连环画插图路子比较窄,怎样去转换呢?如果继续画写意人物,对我而言是比较顺手的,因为我的造型没有问题,毕竟我画了那么多年环画插图。当时我也分析为什么有些画家从连环画到中国画的过渡并不是很成功,症结在哪里呢?后来我发现,关键点就在于他们的中国画里面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连环画气”。很多人的中国画,实际上都是连环画的放大,习惯的东西很难改变。画连环画需要面面俱到,是用线条的疏密对比来表现画面的效果。但是中国画不是这样的,该舍的舍,该留的留。就连构图方法、创作规律也是不一样的。我感觉自己如果沿着这条路继续往前走的话,很难有所突破,于是就选择了山水画。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也画过一些山水画,但那个时候没有把它当成专业方向。

  :您对自己创作风格的选择是比较清晰的,如果换别人的话,很可能就选择了自己比较擅长的人物画,可是这样一来,也为自己将来的创作无意中设置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瓶颈。

  :是这样的。其实我上学的时候,在山水画创作方面也表露出了一些天赋。比如,我临刘鲁生先生的作品,他自己都难以分辨。一开始我专心学习山水画的时候,认为应该从当代入手。这些画家的作品给人一种特别新的感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实践后,我逐渐意识到必须要回归传统!重生,从死亡开始!然后,我从清代“四王”入手,一直循着传统回溯到宋代。这个阶段,我实实在在地下了很大功夫。同时,我也开始意识到书法的重要性。在我原来那一间老房子里有个办公室,我练字绘画的草稿纸直接从地面一直摞到屋顶,很多人看见以后都很惊讶。

  :所以,仅从您的几幅山水小品里,就能够看出您深厚的笔墨功夫。

  杨:当时有朋友对我说,你的造型能力那么强,何必从传统亦步亦趋呢?后来他们才意识到我走这条路是对的,于是也走上了回归传统的大路上来。中国画是一门传统艺术,必须搞清楚它的起源,从哪里来,然后往哪里去。

枫之猗猗   扬扬其香——对话著名画家杨枫

水际山间68cm×68cm

  艺:这种对传统的回归,您是如何具体展开的?

  杨:我在学习中发现一个现象:黄宾虹等大师,他们在传统的学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随着时代的变革,他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寻找新的突破,最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面貌。从这个角度讲,只要你的认识改变了,开始对传统真正重视起来了,就会有长足的进步。就会推陈出新。后来我发现当前很多人对传统存在误解,传统是什么?传统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中国人集体的世界观。传统教会了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观察这个世界,然后如何去表达。与西方绘画不一样,西方绘画一味强调的是个人的个性……当然,东西方绘画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相通的,都是为了追求个性。但是我们在初步学习的时候有个“门槛”。这个“门槛”指的就是你一定要把共性的东西、艺术的规律摸索出来,搞清楚之后,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表现你自己的个性。那么,中国传统绘画的共性是什么呢?我举一个例子:世界上各地的音乐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成功的音乐家,他们都具备独特的音乐风格,但是不管哪一种音乐都脱离不了标准的七个音符。也就是说,在音乐上基本的表达元素都是一样的。中国的古人把绘画看成是和文学一样的。中国的绘画,为什么有画谱?这就是中国古人在绘画的基础上总结出的自己的一套“字、词及词组”。“梅兰竹菊”在中国的绘画当中是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这可以算是一个“词组”。如果一个画家把这些“词”或者“词组”都掌握了,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修辞方法去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和想法就可以创作了。我们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绘画同样是“绘画语言的艺术”,也是“笔墨的艺术”。正如一个作家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他在对“词”和“词组”组合的过程当中,就体现了他的个性。语言表达的习惯一旦形成,并且习以为常,就变成了个人的风格,绘画也一样。你的个性就是结合你的思想和情感,在面对表达对象的时候,你的水墨语言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自觉不自觉的习惯,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同我们好多人都在画竹子,但是,当我们看到具体的某一幅画,马上就知道这是苏东坡画的竹子或者是郑板桥画的竹子,风格是相当明显的。但是你想,竹子这种植物,代表的含义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过程不一样,就导致了你画出来的最终面貌是不一样的。所以回到刚才的话题,不管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他们的最基本的规律是什么?共性是什么?就是我刚才提到的这些“词”“词组”。我们学习传统,最终就是炼“字”炼“词”,掌握它的“词性”和“语法”。

枫之猗猗   扬扬其香——对话著名画家杨枫

童年的河汊68cm×68cm

  艺:但是,掌握好这些“词”“词组”本身,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杨:说得对。那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和绘画当中去认识这样的规律。对“词”和“词组”的掌握,不能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在特定的历史状态下,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画家怎么样去表达它的“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读懂古人。我们现在很多的绘画作品都存在误读现象。要明白,中国的山水画画的不是眼前的山,不是眼前的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山不是山,画山又是山”。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古代的许多山水画家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他们都有个人信仰而且信仰的大多是道教。比如说元、明、清的一些画家,借山水重点表达的是其宗教的情怀和境界。中国的诗和画是无法分割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实际上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完全理解苏东坡的这句话。如果你懂了古代人的诗歌,也就懂了中国画。比如齐白石的山水画是把构成画面意境的最典型的几种意象组合在一起。再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想想看,这几个不搭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界定出一种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他内心想要表达的那一种情感和思想的境界。中国画构图方面的特点在齐白石的作品中体现的最为典型,他“啪”的一下在画面边上打出一棵柳树,你根本不需要去管这棵柳树原来到底长在哪里,接着画面上一条小桥就这么横过来了,桥上一头猪,后面有个小山坡,坡上是零星几座房子,然后呢,就什么都没有了。他是用最少、最简的几个意象表达了极其丰富的情感。所以在这个内在结构方面,诗和画是一致的,是“一律”的。诗歌讲究韵律,其实画也押韵,画有“形韵”。如果不懂这个,在构图上就会显得没有章法,这就涉及到诗的修养和文学修养的问题。如果一个画国画的作者不能认识到诗和画的这种内在关系,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创作。好多人以为一幅画上面题出一首诗来,诗和画就有了联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样理解太表面化了。好的中国画作品,就算是上面没有一句诗歌,你看完这幅画也能感受到一种诗情和诗意。因为你用了诗的思维,用了诗的剪裁办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画没有诗也饱含诗情,富含诗意。

枫之猗猗   扬扬其香——对话著名画家杨枫

岩间水际时时见68cm×68cm

  艺:欣赏您的画作,山水、树木、花鸟包括人物的位置、构图形态的确体现了刚才您谈到的这个形韵问题。我觉得,不管是任何一幅画,打开的时候,首先要看整体的气象、气息,这是一个扑面而来的东西,然后我们才会仔细看里面的细节。所谓绘画中的“押韵”问题,这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

  :对。你看流传下来的一些古画,讲究的是笔墨松,位置紧。好的作品笔墨特别放松,结构却非常严谨。笔墨松好理解。所谓的位置紧,指的是绘画当中的各个组成画面的诸元素之间的关系要紧密。

  为什么说中国画渗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体现在哪里呢?你仔细琢磨后就会发现,中国画是讲主次、论尊卑的。山水画中的主峰一旦确定,其它的那些山头,如同朝拜君主一样。这表面上看上去是一种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它表达的是一种社会关系,表达的是古代社会的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

  :自然法则和人文法则的统一。

  :对,是统一的。为人处事也是如此。面对各种社会活动的时候,做人要灵活一些,但是内心的原则不能改变,这便是内方外圆。如果你了解中国文化里面的这些内涵,再融入你自己的人生体验,你就能很容易在作品当中表达出来这种感情。有时候你仅仅从绘画作品中几根线的曲直关系就能很容易的捕捉到这个人的性格、这个人的生活习惯。这个世界上找不出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找不出来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只要你真诚地对待自我,真诚地表达自我,你就有了个性!不要去刻意追求“另类”的个性。一定要忠于自我,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画什么样的画,不要过分去强调,一强调就假了。我觉得艺术可以表达很多东西,可以表达思想,也可以表达哲学高度,但是,最擅长表达的依然是情感。情感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但是却有真假之别。如何通过一幅画来判断作者感情的真假?当我们看一幅画的时候,要看他有没有诚意?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它是精神的表达自我?还是靠技术的惯性?我们都清楚,你没有任何的人生体验也好,没有文化内涵也好,仅仅凭借技术的惯性,也能够画出视觉上好看的作品。

  :很多人都想表达自己的创作个性,都想呈现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但是很多绘画作品虽然真实却并不感人。当然,这就涉及到他对笔墨功夫的驾驭能力,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是这样的。你发现一个问题没有,学传统为什么很难学?这就谈到文化修养的问题。如果修养达不到,不彻底的理解传统,仅仅是为了技术而学技术,仅仅是临摹传统,从这个技术层面上来讲,绘画作品很容易就流俗了。如果你经常去英雄山文化市场走一走看一看,你会发现最俗的那批画,就是临摹传统的,为什么?因为他不理解传统,不知道传统绘画的内涵在哪里,再就是他没有自己的情感放在里面,他只是用自己学到的技术来机械性地做一个作品,所以就很难打动你。

  西方绘画,最崇尚的是那种原始的个性。现在我们评价中国绘画的时候,有很多套用了西方的绘画理论。举个例子,就像在草原上,西方的绘画是一匹野马的状态。中国绘画追求的是什么呢?把这个野马驯服,给它带上笼头,还要使之依然具有野马本身的那种性格,只不过是文明化了的,这就是中国画所追求的个性,这就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现在有些人,传统文化根基并不深厚,所以很容易接受西方的一套理论。一旦接受了以后,他就会以西方的绘画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中国绘画,很容易走进一种误区。

枫之猗猗   扬扬其香——对话著名画家杨枫

江村图68cm×68cm

  :谈到现当代的山水画,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黄宾虹等大家,关于“入古越深,出新才越有高度”这个问题,您是如何思考的?

  杨:黄宾虹,他首先是一个文人,有500多万字的文字垫在脚下,同时他还是一个史学家,他的文化修养在中国近现代的画家里面是极为深厚的;其二,他的书法功力非常好。中国绘画的基础是书法,造型这一套是一个画家的应有之义,你必须会这些才能成为一个画家。中国绘画是以线造型。这就像我们盖房子,表面上看同是一座完整的房子,但是用砖不一样,我用的砖是经过严格挑选,高温烧成的砖,你用的是一般的、低质的砖。我用的是8号钢筋,你用的是5号钢筋,它的直径是不一样的。这些仅从外观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它却决定了一个房子的内在质量。房子的样式是根据你个人的设计理念来设计的,但是,决定建筑质量高低的因素是这些原材料。什么是绘画的“原材料”呢?书法,就是绘画的原材料。从理论上来讲,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须是整体上质量达到很高的标准,每一行,每一个字,每一个点划都值得欣赏。中国画不也是这样的吗?它要求你画的每一个局部,每一棵小草、每一棵树木都要可观。但是,它的整体氛围、整体意象、整体感觉也都要到位。所以说,一个画家在书法上应该用很大的功夫把书法的艺术规律摸清了,然后再将其应用到绘画中。书法造诣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绘画水平的高低。

  艺:您如此重视书法对绘画的影响,您个人是如何学习书法的?

  :主要是临摹古代经典范本,《石门颂》、二王及黄庭坚的手札,赵孟頫的我都临过。临贴的过程中,我的感触就是字进一分,画进三分。比如,黄宾虹画的这些画是和他的大篆分不开的,他的大篆写的太好了。为什么黄宾虹患了眼疾以后画的那些画你感觉有些抽象?实际上都是因为他的眼疾造成的。如果戴上墨镜去看黄宾虹的画,又是一番感受。我曾经想写一篇文章《墨镜与黄宾虹》,讲一讲这样的感受。戴上墨镜欣赏,就会发现画面上的整体效果,大的感觉一点都不错。他的作品中线条质量非常高,每一点、每一画都具有可欣赏性。

  :完全是凭“意”在作画。

  :对,不仅仅是凭眼睛,也就是说他完全靠意识在作画。艺术规律对他来讲,从内心的体验和手头的表达上都是不成问题的,就是因为他书法的功力实在是太过深厚了。

  :看了您的花鸟画让我们感觉耳目一新,以前从来不知道您有这方面的创作。

  :当代画坛对我的花鸟画都不太了解,因为很少有人见过我的花鸟画。凡是见过的人,反而觉得我的花鸟画更好一些。为什么别人说我画的花鸟画还不错呢?我想可能是很少受到“羁绊”。我在研究传统山水的过程当中常怕把手锁死,所以我画花鸟的时候用墨比较多一些,用笔放一些,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没有束缚和套路。

枫之猗猗   扬扬其香——对话著名画家杨枫

八大山人有此夲68cm×68cm

  :谈到花鸟画,八大山人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

  :我特别喜欢八大山人的作品。它把自己内心的这种意象用水墨充分地表达了出来。他在把现实的这种形象通过笔墨来充分表达成意象的时候,转换力特别强。现在很多画家在写生的时候,仅仅就是注重素描之类。中国画的写生有一个特点,就是走到一个景点以后,应该把最具有典型性的几点作为素材汲取过来,最关键的是用心去体验这个地方带给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然后融入你搜集的素材去充分表达这些感受。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照本宣科对着那个景去画那个景,那样实际上是很没有意思的。

  现在我的画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是静。我不管画什么,我的心都是安静下来的;第二是清。我觉得清是入门的第一个门槛。就像黄宾虹他的画用墨那么厉害,用墨用到极致,但是他的画是清的,有一股清气在里面;第三是厚,我的作品特点就是厚。厚重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厚,首先指的是造型要厚,然后你用笔、用墨要厚。

  艺:请再具体阐述一下这个“厚”的涵义吧。

  杨:石分三面,石头当中有的是尖的,有的是方的,你造型的厚和用笔的厚结合在一起,那个厚实才是真厚实,是“气厚”。这个“气厚”包括什么呢?你就说用笔吧,笔是有“气”的。很多人觉得传统常说的“气”是虚无缥缈的,实际上中国画的创作过程离不开“气”的存在。正如人一样,如果有这个气,它就是活的,身体就是柔软的,没有这口气,人的身体就是僵硬的。然后咱们返回来说这个画,什么样的画叫“得势得气”?能让人感受到鲜活。画活了,就得气了。

[ 责任编辑:张顺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