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一张一弛“声声慢” 雅俗共赏“晚回舟”——山艺教授梁文博画作的文人气质与写意传达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6-27 08:56:19
  在中国画中,再静止的空间也要讲究“势”的营造,“晚回舟”之“势”体现在荷梗荷叶的走向与小舟行进的路线中。就整体氛围来看,是无比静谧之下的波澜微动,人和环境渐渐安息,到了需要小憩的时候了,小舟即将驶出画面。

一张一弛“声声慢”    雅俗共赏“晚回舟”——山艺教授梁文博画作的文人气质与写意传达

梁文博

  1956年生于山东烟台。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1991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一张一弛“声声慢”    雅俗共赏“晚回舟”——山艺教授梁文博画作的文人气质与写意传达

  梁文博老师的画大多是现实题材,生活气息浓郁。尤其近年间,古人或诗词入画的情况并不多。但李清照不同,画家与她永远是老相识,也永远如新相知。

  用区区笔墨来讲述李清照的故事并不容易,幸亏有那些美到极致也精准到极致的诗句,引导我们进入藕花深处,看夕阳、闻花香、载酒而出、大醉而归。

  这个黄昏属于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她胆大包天,喝酒出游,在当时的环境下,得是多么开明而有趣味的家庭才会如此容她?即便把个性释放到这样的地步,梁文博依然认为,李清照身上的文气无可比拟,作为画家,他很想把这种文气描画出来:“我认为有两种气息在支撑中国文化:贵气和文气。李清照就具有典型的文气,出淤泥而不染,永远在诗意中,她的诗词境界独一无二。”

  那大片的荷塘就承接了独一无二的词意。梁文博对王雪涛画荷的方法很欣赏:“他把夏天有露水的、最饱满的、盛开的荷花与秋天的残叶结合,盛放和凋零产生强烈的对比,更具震撼美。我也选择这样处理。”画中的荷花热烈奔放,生命气息扑面而来,荷叶却大多低垂收敛。一张一弛,一扬一抑,丰富而有节奏,何尝不是复杂人生的预演。

  小女孩寻寻觅觅一直到藕花深处,仿佛对应着20多年后的那首《声声慢》,不过此时寻觅的是归路,后半生寻找的是归属感。词人的悲剧命运已经在一片残荷中隐藏并展开。悲剧是种残忍的美,也能带来更多的思索,只是剧中人需要独自承受,她必须坚强和忍耐。

  “唐宋很多文人,一生都在诗意中,这是热爱生活的表现。热爱生活才有忧患意识,把忧患意识表达出来,又成为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其实他们生活得很实在、很坚强。”李清照虽然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但她把独特的表达发挥到了极致,这种能量无比强大,但往往被忽视。

  对文人气质的崇尚和对写意精神的传达,从唐宋持续到如今,以至于我们现在用传统绘画来体现传统文化,是件很自然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传统,常常是截取了某一段历史风情流传了下来,并且是精华部分。就书画艺术而论,大致是唐人尚形,宋人尚意,虽然近代审美有太多盲从,但回归与深化是必然。在人物造型上,梁文博选择站在东方和传统审美的角度去创作和归纳,丹凤眼,悬胆鼻,樱桃口,再加以适度夸张,这是他心中女子的完美形象。李清照便是如此。很多人觉得这种标准过于老旧甚至普通,然而一旦拿到大文化背景下,就会发现这是经得起推敲、极有韵味的。

  由此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小品画中的千人一面。但是梁文博认为,这或许只是一个画家的审美选择,画面上必须有他特定的符号——也可以理解为属于个体的主旋律,值得一以贯之。

  在尊崇文气之余,梁文博更愿意用雅俗共赏的作品与世界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积累、视角的转换、认识的提升,画家的笔墨语言会不断演变,这是个寻寻觅觅,偶有所得、再有所得的过程。2000年以后,以工笔画成名的梁文博基本放下了工笔;近三五年以来,他又放下了仕女题材,落脚在紫藤与现代人物上。

  因为注重创作中的情景交融,梁文博掌控局面的能力日益强大。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是大片的紫藤或者树木,人物或动物从巧妙的角度融入其中,那么和谐、自然,令人觉得其中必有故事。梁文博尤其注重点线面的结合——这三要素虽然属于绘画理论的基本起点,但其中要义不容易真正领悟,多年来,梁文博一直在寻找适合的题材,并且已经找到了。采访时,梁老师画室的墙上有一幅未完成的大画,藤蔓是线,紫花和白鸽是点,人物是面。就刚刚创作的《兴尽晚回舟》来说,三要素更加明确:荷梗是线,花叶、人物、小船是面,莲蓬是点,深色的苇叶拉开了画面的空间,人工而成的船儿需要自然界的东西去破,也体现了西方造型中所强调的方圆关系。

  画面的和谐来自画家内心的和谐,画家需要全面的修养和认识。“其实你最终画的是自己,不是别人。”梁文博说,“并且还是要追求高度和深度。我们是否有大慈悲的胸怀?是否拥有格局和境界?如果抛开这些,就会老是在技术范畴里转悠。”

  在中国画中,再静止的空间也要讲究“势”的营造,“晚回舟”之“势”体现在荷梗荷叶的走向与小舟行进的路线中。就整体氛围来看,是无比静谧之下的波澜微动,人和环境渐渐安息,到了需要小憩的时候了,小舟即将驶出画面。

  词人已经尽兴,读画的人却意犹未尽,唯有目送。

一张一弛“声声慢”    雅俗共赏“晚回舟”——山艺教授梁文博画作的文人气质与写意传达

《兴尽晚回舟》

(李可可)

[ 责任编辑:张顺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