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河南省特聘教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振军品评焦书晖绘画,文章发表于2020年4月15日《大河美术》06版。
2003年,我到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书。因为专业的原因,与省会新闻媒体有了一些接触,听到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焦书晖,他不仅是报人还是出色的书画家。尽管知道他是豫西同乡,但我与书晖并未见过面。
直到2017年在郑东新区参观他的古砚展和个人画展,才第一次见到他和他的父亲焦全才先生。作为豫西同乡,感觉很亲切。书晖带我看了他的收藏作品和绘画作品,一一做了详细的介绍。
《早春》水彩45cm×35cm
从2005年开始,我一直研究中原文化,在著名古砚收藏家黄海涛先生的引领下,开始了解古砚并喜欢上了砚之收藏。深感中国砚文化博大精深,砚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文人情感的寄托。观书晖先生的古砚收藏,古朴、大气,有沧桑感、历史感,每一方砚都有它的年代,每一方砚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每一方砚都有它独特的形制和文化意义,能够看出书晖在收藏这些砚时的用心,以及他严格的选择标准和艺术标准。
2017年在郑东新区展出了书晖收藏的几十方古砚,展览的名字叫“砚语”,可见他对古砚情有独衷。他说,自己收藏砚,“在感受其造型完美之时,似乎能够触摸到古人研磨手泽的余温,浅浅的砚台里总有古人磨砺之后的痕迹,就像崤函古道上留下的车辙,令人产生无限的神往。”这种思古之幽情,正是今天文化人所需要的。因为今天的文化创新,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不断汲取传统的滋养、古人的智慧。一方小小的砚,就是一汪湖水、一条河流,文心与文脉尽在其中。“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水源头活水来”,这也许是书晖爱砚的缘由。
《高士赏砚图》金箔扇面66cm×36cm
那次展出的还有68幅绘画作品,可以看出书晖在绘画艺术上的整体风貌和艺术追求。书晖的大学专业是绘画,毕业之后到媒体一直从事管理工作,但从内心来说,仍没有忘记自己的专业。艺术与他是心心念念的东西,难分难解、难以割舍,以至于内化为自己的生命,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些年,一有时间,他就会拿起画笔,不停地画。随着时间的延续,作品积少成多,蔚为大观。
书晖擅长水彩画,但对传统水墨画也情有独衷。他是北方人,具有中原人的思想与气质,但在南方接受的专业教育,又得到了江南文化的熏陶。传统与现代,水墨与水彩,中国与西方,南北与北方,厚重与灵秀、粗放与细腻既构成了他思想与艺术的内在张力,也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特点。这些年来,他一直寻求两者之间的矛盾统一,试图走出一条自己的艺术道路,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他说,“绘画是个手艺活,但这门手艺应当表现你的思想与情绪,没有思想提升的手艺不是艺术。这是我与许多画家在认知上的差别吧!”正是因为立志要做一个思想者、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画匠,书晖才在古今中西之间上下求索。他说:“有时我会随着对古砚的幽思追寻古人绘画的笔墨遗韵;有时会远离水墨去追求当代色彩的亮丽与构成之美。有断坦青苔繁杂,描绘肌理斑驳微观之妙;有清幽独居之倩影,表达孤芳阑珊之清冷之美。”水墨与水彩,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不再是技术上的精雕细刻,而意境上的融合与升华。
《春寒雪》水彩45cm×35cm
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纵观书晖的绘画作品,他将水彩的亮丽通透与水墨的浓淡变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彩墨画”。看似两种材料、两种媒介、两种画法的结合,实乃是一种艺术的融合与创新。过去,人们一直局限于中国画与西洋画、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藩篱之中,认为只有固守一种画法,才是正宗的绘画、正宗的画家。比如他是水彩画家,他是油画家,他是人物画家,他是山水画家,他是花鸟画家,要么以种类区分,要么以题材区分,如此等等。谁要是有所突破,有所跨界,就可能被认为不正宗、不地道。其实这是一种偏见、一种误区。现实有界,艺术无界。艺术的每一次革命与创新都需要有突破、跨界、融合的勇气。从这个方面来说,书晖的彩墨画探索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值得赞扬和鼓励!
从他作品的内容看,我觉得最能代表其特色的是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如《塬上》《塬上寒雪图》《秋渐深处》《云台山人家》《龙门》等,体现了中原的浑厚、苍茫、大气、幽远。《江南遗韵》《水岸》《法师》等作品体现了江南的灵秀、精巧、雅致、淡远。当然,其人物、花卉、静物等也很有功力。与前者一起,共同体现出画家的一贯风格。与绝对具象与绝对抽象、绝对写实与绝对写意的作品相区别,他的绘画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有具象,也有抽象,两者的结合也恰到好处。尤其是在作品意境的表达上不直白,有意味,耐琢磨。如古人说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弦外之音”“景外之景”。他的绘画尽管也很强调色彩的构成、笔墨的运用、画面的布局,但整体上追求的不是当今“展览体”绘画所强调的视觉的冲击和震撼,而是平和、温和、中和。不是感觉的第一印象,稍纵即逝,而是让你能停下的静观与品味。在他的作品中,彩与墨、形与神、笔与力,都不是夸张的、激烈的,而是中庸的、和谐的,淡中有味,而且这种味是生动的、淡远的、悠长的,如余意绕梁,三日不绝。在他的作品中,我更多地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学所强调的淡雅意味以及中国传统文人所具有那种山水情怀和诗情画意。
中国古人常把绘画当作一种求道体道的精神活动,因为“道”既包含了大自然及人类社会客观变化的规律,也包含了绘画创作自身变化的规律。南朝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云:“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也就是说画家应像圣人、贤者那样,“含道映物”“澄怀味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画以体道,道以运画,艺道合一,运用无间,道的蕴育便是画的体现,画的境界便是道的境界。
因而要成为一位优秀的画家,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技巧,而是修炼自己的内心。当今时代,世风浮躁,能潜心一志专注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不少人已经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所裹挟,随风起落,丧失自我。或为名,或为利,整日寝食难安,奔波不定。真正的画家越来越少,想赚钱的商人越来越多。艺术已经由作品变成商品,由高雅变成世俗,艺术家在异化,艺术作品也在异化。与此相比,那些淡泊明志、心态平和的画家就显得难能可贵,真正的好作品也许就出自这些人之手。
书晖为人平易、低调,又勤奋、用功。工作之余,读书、赏砚、吟诗、写字,绘画。临池不歇,成为日常功课。正是在传统文化的积累、学习、涵养之中,他的作品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和意味。他的书法清通利落,他的绘画冲和平淡。艺术成为一种日常的精神劳动,成为一种个人情感自然而然的表达。从他喜欢的诗,可以看到他的追求和心态。
《新上市水果》水彩50cm×40cm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颜鲁公《月夜啜茶联句》)
繁枝不逐风霜老,积翠应含雨露深。(明王英《蓟门烟树》诗句)
这是中国文人的艺术世界,也是中国文人的心灵世界。世俗的灰暗与艺术的清雅相成鲜明的对比,聆听自然与物我合一构成东方美学特有的神韵。它是一条河流贯古今注入人们的血液之中、灵魂之中,久久回荡。
书晖正是在这样的河流中汲取营养,在这样的氛围中陶冶自我,平静地坚持,孜孜地探索,徜徉于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这既是一个圆满的境界,也是一个圆融的世界,于艺术,于人生,也许只是一个梦,为了这个梦,艺术家要穷其一生去追求!因其有梦,艺术家才在现实世界,获得了精神的救赎与重生。(汪振军)
图片均为焦书晖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