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来源: 文化视界 2025-03-26 09:20:55 阅读量:28258
听新闻

武汉昙华林逸美术馆近期展览《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展览集中呈现了王心耀游历海外期间的写生与创作手稿。展览带领观众透过艺术家的眼睛,感受异国文化碰撞下的视觉叙事与情感表达,展现了王心耀对风景、人文的独特观察与即兴捕捉能力。

行走的笔触:写生中的即兴与真实

王心耀的写生作品以“在场性”为核心,其手稿多为旅行途中对异域风光的即时记录。他善于用速写般的流畅线条和概括性色块,快速定格瞬间的生动。画面中常见大胆的构图取舍与虚实对比,既有西方绘画的透视张力,又隐含东方水墨的留白意趣,形成“中西互鉴”的独特风格。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绘画语言:抒情性与表现力的交融

王心耀的创作风格介于写实与表现主义之间。他偏爱粗犷的笔触和浓郁的色彩,尤其擅长通过肌理叠加营造画面的厚重感。其作品既保留写生的鲜活感,又通过后期提炼赋予对象以象征性,使平凡的街景升华为情感载体。

文化对话:手稿背后的思考

展览中的“手稿”不仅是创作草稿,更是一部视觉日记。王心耀在游历中主动避开标志性景点,转而关注日常场景中的文化细节——一面斑驳的墙壁、一群祈祷的当地人,或是一盏孤灯下的咖啡馆。这些作品透露出他对“异域”的平等凝视:既不刻意猎奇,也不陷入浪漫化想象,而是以平视的角度探索共通的 humanity。

展览意义:艺术作为行走的见证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王心耀艺术实践的阶段性总结,更提示了写生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在图像泛滥的时代,他的手稿重申了“亲历”的重要性——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画笔抵抗遗忘。观众将在此感受到,真正的“外域”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艺术家内心与世界对话的无限疆域。

展出作品欣赏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图片来源:昙华林逸美术馆)

画家简介

以平视的角度探索人类共鸣—— “王心耀个人外域手稿作品展”在武汉等你

王心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素质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湖北省美术与设计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湖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江汉大学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市人民政府文史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后任《幸福》杂志主编,江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设计学院院长、美术学院院长,武汉市人民政府文史馆书画院院长,汤湖美术馆馆长,@武汉2024轮值主席。

艺术作品《高原的祈祷》曾获“中国当代青年美展 ”金奖(中国国家博物馆),《老屋》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风》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山水》入选中国第三届油画展(中国美术馆),《中国风·红》特邀参加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全国美术作品展,《山河意象》被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主场馆收藏。

受邀参加国内外艺术大展,多次举办个展。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机构及私人收藏。艺术成就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史》《中国当代美术史文献集》。作品发表于《文艺研究》《美术》等核心期刊及报刊上。出版多部作品集。


[ 责任编辑:董硕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