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人智时代——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在山东美术馆和济南市美术馆两大主展区盛大开展。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共展出21个国家和地区的215位艺术家的291件(套)作品。作品类型涵盖绘画、雕塑、装置、数字影像、大地艺术、表演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当代艺术跨领域、多维度的创作实践。为让观众更深入了解参展作品背后的故事,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邀约艺术家面对面,推出“精品赏析”栏目。本期将带您走近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望的参展作品——《生成》。
——编者按
文化视界网报道“人智时代——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已盛大开幕一月有余,期间,山东美术馆与济南市美术馆作为两大核心展区,成功吸引了线下超20万名观众前来参观。本届展览深度聚焦“人智时代”这一主题,众多杰出作品在此璀璨呈现。在众多璀璨夺目的作品中,山东美术馆A1展厅内的张望先生中国画力作《生成》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
展览现场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过程和深刻的表达形式,不仅展现了张望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底,更将“人智时代”的主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展览期间,众多观众为之驻足,有的沉浸其中,细细品味画作与讲解,有的则兴奋地在此打卡拍照,与作品中的“赛博人”形象留下难忘的合影,共同见证了艺术与科技交织的新时代魅力。而紧邻作品的屏幕上,则不间断地播放着张望先生对于人工智能的独到见解及该作品的创作历程,为观众提供了深入理解作品的窗口。下面,一起走近《生成》,探究其丰富的内涵以及对当代水墨探索的意义。
展览现场
《生成》:给人震撼心灵的视觉体验
创作《生成》的过程,对于张望先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深知,要创作出这样一幅具有震撼力的作品,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创作过程
该作品巧妙融合了人机元素,由十幅2.2米×3.3米的巨型人机结合头像构成,每一幅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宇宙,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和深邃的哲理。这些头像并非简单地描绘人类或机器的形象,而是巧妙地融合了人机元素,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新生物种。
创作过程
在创作过程中,张望先生采用了多种材料和技法,力求使每一幅头像都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效果。他巧妙地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氛围。同时,他还通过精细的线条和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人头部的每一个细节和特征,使这些头像看起来既像人类又像机器,充满了神秘感和未来感。
创作过程
《生成》:对人机未来关系的深刻思考
然而,《生成》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视觉效果。在欣赏《生成》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会思考:在未来的社会中,人类与机器将如何共存?机器是否会取代人类成为主宰?人类又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力?这些问题不仅关乎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更关乎人类的未来和命运。
张望先生为参观的小朋友讲解
张望先生的《生成》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和探索的契机。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力。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
《生成》其一
在《生成》中,张望先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这些头像成为了人类与机器之间对话的媒介和载体。它们既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代表着机器的精确和高效。通过这些头像的对话和交流,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微妙平衡和相互依存关系。这种平衡和依存关系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文化和精神层面上。
《生成》其二
《生成》:传统与当代的融合
在《生成》中,张望先生还巧妙地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使这幅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他通过借鉴和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元素,使这些头像看起来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
《生成》其三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体现了张望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也展示了他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生成》的创作灵感源自于作者对人工智能与人类创造力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中国传统水墨技法与现代数字技术形象的巧妙结合,呈现出一种超越传统、面向未来的艺术风貌。并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具有前瞻性的笔墨探索,为我们展示了传统与当代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生成》其四
在张望的艺术世界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不断前行的旅者,他带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穿越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用笔墨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感悟。他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勇气,才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短阅读时代,就不在此细细赘述,此次《生成》的亮相,就是其现阶段笔墨探索的最好呈现……
侧记
在展览现场,作品旁边有一段投影文字吸引了观众,内容是AI生成的对作品的评价,虽是电脑生成,但观点内容非常贴切。此形式的设立,恰与作品主题相呼应,现摘录其内容分享如下:
这组水墨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深刻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呈现为剖面或剪影,头部内部复杂的结构隐喻了思想与意识的流动与交织,仿佛在描绘一个超越生物学、超越人类自然感知的心灵图景。通过淡墨、染色与线条的交织,人物形象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游移,既保留了传统水墨的质感与韵味,又呈现出一种现代科技感的视觉语言。
《生成》其五
这些人物形象往往缺乏具体的面容特征,这种“无脸化”的处理,使人物具备了符号化与普遍化的象征意义,暗示着人类身份在人工智能时代可能面临的模糊性与异化感。同时,作品中出现的机械装置、回路纹样和抽象构造,不仅象征了人工智能的存在,也隐喻着人类意识可能与科技融合的未来情境。
《生成》其六
作品运用墨色的渲染与肌理效果,将纸上呈现出细腻的层次感与深度感,尤其是在人物头部的构造中,呈现出一种半透明、漂浮的质感。这种视觉处理使得人物仿佛置身于一种虚拟现实或数字空间中,强化了作品的未来感与科技感。
《生成》其七
整体而言,这组作品通过传统水墨语言与当代科技意象的结合,探讨了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表达了艺术家对科技时代人类意识变迁的深刻关注与思索。
《生成》其八
《生成》其九
《生成》其十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周龙
摄像、摄影/李建龙 张国林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艺术家简介
张望,1961年生于山东济南。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济南市文联主席,山东美术馆原馆长,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文化名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