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李诗文丨面向时代,构建艺术生态——从全国美展油画展看上海油画

来源: 文化视界 2025-01-17 08:30:00
听新闻

五年一度的全国美术作品展(以下简称“全国美展”),通常被认为是对中国美术创作的一次检阅。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在上海举办,让美术界把目光聚焦到这座历史积淀深厚、充满创新精神的时尚都市。上海油画家也不负所望,主场作战有五十余幅作品入选,并有十四幅作品进京展出,最终李前的油画作品《工人是“天”》和殷雄的油画作品《岁月流金—夏衍和他的朋友们》分获金奖和铜奖。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围绕全国美展谈一些关于上海油画发展的思考。

李诗文丨面向时代,构建艺术生态——从全国美展油画展看上海油画

李前《工人是“天”》(油画)

此次上海两幅获奖作品都是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油画。这类创作主题是核心,情感是内驱力,需要对历史深入研究,并形成独特的观点以获得表现的激情。对此,两位作者有着年龄优势,他们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时间上更接近他们所表现的历史。他们的教育背景、人生经验、生活阅历和综合形成的历史态度、历史情感有利于他们对题材的参悟。这些看似画外“功夫”,却至关重要。

其次,两位作者写实技艺高超,都有丰富的历史画创作经验。李前早期画风较为写意并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并曾在全国美展获奖,如十届全国美展的《渤海湾》。后来他到中央美院进修,近年又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全山石油画创研班学习。全山石曾留学苏联,系统地学习欧洲学院派油画和苏派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技艺,拥有丰富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李前这幅金奖作品充分地展现了这一学习成果:精湛的写实技艺、成熟的语言素养和画面把控力,也显示了他已突破早期风格,成功转型到历史画领域。在《工人是“天”》创作之前,李前已经多次绘制过以党建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并获得了业界肯定。在这一题材上从素材到情绪、到构思以及处理画面的技术经验,他已有丰厚的积累。而《工人是“天”》一作正是李前在此前为中共“一大”纪念馆创作“星火燎原”主题油画的变体,是一幅水到渠成的作品。李前通过对于主题的深刻领悟,设置了叙事场景,巧妙地借鉴古典的光线设置,突出了画面的中心,营造了虚实相生氛围感。在人物神态刻画上,李前精准地定位了作品情绪和主题升华的爆发点,以出色的技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历史瞬间。

殷雄的写实之路也是源自中国的学院传统,但是在他个人的风格发展中将这一体系成功进行了个性化的转化:把传统学院写实向现代具象表现转化。他强化了形象和语言之间的平衡感,削减了一些传统写实的情节叙事和消解了常规的视觉焦点,突出了造型本身整体的感染力及写实油画语言本体的表现力,从而使作品从具体的客观语境中游离出来获得一种悬置抽象的张力和思辨的气息,由此形成了标志性的语言风格。这种探索得到了认可,他曾多次在中国油画展和全国美展中获奖,如《持陶罐的人》《向远处挥手的男子》等。《岁月流金—夏衍和他的朋友们》的创作不是一幅独立的孤件,而是同一主题一系列作品的变体。

2005年,殷雄接受委托创作大型历史画,纪念“左联”的《风云儿女》是殷雄在从事具象油画十几年之后,重新回归到现实主义题材的油画创作。但他已经经过具象油画语言的探索,过滤了传统学院写实和现实主义油画语言,赋予油画语言精练的纯度和思辨的气息,在历史题材创作展现了更加自由的空间建构和形象组合,以获得更加主动的表现自由和发挥语言本体表现力的空间。这一点在《风云儿女》之后的变体作品《上海往事》中就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上海往事》是殷雄经历了一系列主题历史画创作之后,重新回归并延续具象油画探索的开始,他试图衔接弥合两种不同类型的油画创作风格差异,建立起一种自主而更为放松的表达。《上海往事》参加了上一届的全国美展进京展。《岁月流金—夏衍和他的朋友们》则是在《上海往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演绎,在保持写实面貌,保留精湛的细节刻画的基础上,也充分彰显了油画的书写性和意象化的表现,作品有机地结合了三维空间与现代平面的表现形式,跳脱惯常的写实叙事生发了一种抽象的现代美感。所以这幅作品可以说是殷雄在一个题材上十余年的沉淀和生发。

李诗文丨面向时代,构建艺术生态——从全国美展油画展看上海油画

殷雄《岁月流金——夏衍和他的朋友们》(油画)

由此可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幅优秀作品的诞生,需要文化思想、精神理念和技术沉淀等方方面面深厚的积累,并且在反复磨炼中获得一种恰当自然的表现。与历史相关的创作,题材、表现与作者,三者的结合达成一致,似乎有某种内在因缘,任何一环都不能有缺欠。这两幅获奖作品,体现了上海画家在写实油画领域掘进的深度。遗憾的是,似乎是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全国美展油画展的作品主流风格依然是现实主义。上海的参展作品也不例外,绝大部分都是现实题材。但实际上,上海油画的风貌远较全国美展所呈现的丰富,在语言、题材和思想观念表达上更为生动、宽广而自由。

上海是中国油画的发源地。20世纪初,大批留洋归国优秀的油画先驱颜文樑、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羽、周碧初、关良等重要艺术家都曾在上海生活和工作,带给上海纯正的油画技艺和先锋的艺术思潮。上海一度是中国西画运动和现代美术的中心。从古典写实到现代抽象,上海包容所有的油画风格。在现实主义潮流中,上海有像俞云阶这样集欧洲学院主义和苏派现实主义技艺于一身的大家,引领着他的学生陈逸飞、魏景山、邱瑞敏、夏葆元等大批精英创造了中国现实主义主义油画创作的光辉篇章,《占领总统府》至今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改革开放之后新潮美术兴起,上海依然走在前列,中国美术史上第一幅在全国美展上获奖的抽象绘画即来自上海。上海是美术界公认中国抽象绘画的高地,上海也走出了众多先锋艺术的名家,如:李山、余友涵、严培明等。上海还拥有世界著名的美术“双年展”和艺术博览会,也许是这些塑造了上海油画深厚的传统积淀和开放的文化性格。十数年来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油画家驻留或建立工作室,在上海创作展览和生活。他们和上海本地的艺术家一样多方位地参与了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建设,构成了上海油画的丰富图景,但在此次全国美展中却难觅身影。

李诗文丨面向时代,构建艺术生态——从全国美展油画展看上海油画

洪健《上海·红色起源地》(中国画)

全国美展曾是展示全国美术创作最高水准的平台,每届都能让人惊艳,在思想观念,艺术形式等方面,实现创造与突破,名作迭出。但21世纪以来,随着艺术市场的兴起,涌现了越来越多的美术馆、画廊、博览会和艺术品拍卖公司以及各类媒体,为艺术的传播展示和流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艺术市场和收藏资本参与到艺术评价(定价),成为艺术发展的推力。许多艺术家,尤其是大量职业艺术家,艺术机构和市场为他们提供了展览机会、学术认可和创作资金,提供了丰富的价值实现的机会。他们不再追求宏大叙事,而注重个体生存体验,践行创新实验和自由表达,他们往往通过系列作品的个展来发布阶段成果,而不太参与“一画定终身”的全国性群展。这一群体的缺席(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国美展在探索性的弱化倾向以及题材和风格的局限性。然而多元赛道的出现,使全国性美展不再是唯一的权威评价系统,这也是一种进步。

另一方面,随着材料科技的迅速发展,新技术和材料不断涌现,丰富了绘画的面貌和表现力。今天,在传统的油画技法基础上逐渐衍生出大量综合运用多种媒材和图像技术进行创作的艺术家。这类作品很难将它归为油画,比如丙烯,兼有油画与水彩的技法特点,表现力极强,深受艺术家的喜爱,尤其是年轻一代大多选择丙烯作为主要表达媒材。这类新媒材作品很难进入全国美展的画种分类评选系统,却在每年一度的上海ART021和西岸当代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大量涌现,与全球知名画廊艺术机构带来的佳作一起展出,风生水起。

与此同时应当承认,动态视频、影视剧在反映现实和宏大叙事的功能和效果及传播上远超绘画。多媒体艺术兴盛的时代,日益边缘的油画也许应该卸下历史叙事和描绘现实的传统(特需除外),在时代语境下重新定位自身价值,回归本体,发展并强化自身特点,以开放的态度拥抱时代焕发出新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庞大的全国美展在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化语境时,应当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

因此,我们在向全国美展获奖佳作致敬的同时,也应看到今天在上海乃至全国,越来越多的油画家积极拥抱时代,敢于突破边界,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出新观念、新艺术,他们和传统油画家一起构建了时代艺术的繁盛生态。

文/李诗文,上海油画雕塑院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 责任编辑:康裕新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