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小品及其创作浅谈
书法小品,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在书法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下面就书法小品及其创作,谈一点浅见。
一、书法小品的由来
书法小品的源头可追溯至历代手札。手札在古代是人们交流信息、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从形制上看,其书写较为自由,不受过多拘束,可长可短,依据内容灵活变动。在形式方面,手札的尺寸一般较小,便于携带与传递。内容上则涵盖了日常琐事、文学创作、情感倾诉等诸多方面。如王羲之的《十七帖》,便是其与友人的书信集萃,这些手札展现出高妙精深的书法技艺与内在修为的完美融合,字里行间流露出自然的情感与文人的雅趣,成为书法小品的典范之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短小简约而富有韵味的书写形式逐渐演变成一种特别的艺术创作类型,即书法小品。
米芾《盛制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二、小品创作的纸质、颜色和书体、形式选择
1.纸质和颜色
在书法小品的创作中,纸质与颜色、形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就纸质而言,宣纸是较为常用的选择。生宣吸水性强,能使笔墨晕染自然,呈现出丰富的浓淡枯润墨色变化,适合表现写意性较强、笔墨奔放的书法小品;而熟宣则相对不易渗墨,更利于书写精细的小楷、小行书等字体,可精准地表现笔画的形态与细节。除生熟宣纸外,还有一些带有纹理或特殊质感、花纹的纸张,如洒金宣、仿古宣、各类蜡笺花笺等熟纸半熟纸,能为作品增添独特的艺术氛围。颜色方面,白色宣纸最为常见,它能清晰地展现墨色的浓淡干湿。但有时为了营造特殊的艺术效果,有色纸也是常用的选择。这类有色纸以饱和度低、淡雅清新为好。饱和度低的颜色从视觉感受角度看,会比较柔和、淡雅、温婉、含蓄、素净;色彩浓度浅淡、稀薄、清新;色彩对比不艳丽、不浓烈,与高饱和度颜色相比,不会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手札、小品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协调。有色纸与墨色相互映衬,可使作品在整体色调上更具协调性与层次感,增强视觉美感。绢也是比较适合小品创作的材料,它纤维紧密,质地轻薄,光泽度高,有独特的古雅的质感和韵味,书写时能感受到笔触顺滑流畅,适合表现细腻的笔法和精巧的结构,能保持笔画的清晰和形态的完整,书写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笔墨。
张红春
楷书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小品
2.书体和形式
书体与内容情绪的契合是书法小品创作的关键要素之一。不同的书体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倾向。例如,楷书端庄规整,适合书写严谨、正式或富有哲理的内容。行书流畅灵动,适合表达情感起伏较大、富有诗意的内容。草书则以其奔放不羁的线条最能抒发强烈的情感与豪迈的气势。书法小品更接近于古人书写用纸的大小和形式,为作者读者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它小巧精致,适合轻松书写和近距离欣赏,让人能更细腻地品味书法之美,感受其中的书卷气、山林气等具有文化内涵的气息。观感上看,小品是书法创作书体与内容情绪表现一致并相辅相成、锦上添花的选择。因此,虽然各种书体都可以用小品来表现,但它最适宜的书体应该还是行书、草书和楷书。
小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异形等,可横可竖,亦可同式排叠、异式排叠,但总归是要长短大小比例协调,视觉效果舒适为好。
张红春
草书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小品
三、内容选择
书法小品,是最能体现作者审美和心性。其内容的选择更是作者学养意趣的显现表达。
选择以自作诗文为内容而自然书写的书法小品,是心手合一、我书我心的高级表现方式,即接近古人“书者,如也,如其人,如其志”的有深层次文化支撑的书法创作。当书者将自己创作的诗文用笔墨书写出来时,文字内容与书法形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使作品在艺术价值之上更增添了一份文化内涵与精神深度,让观者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作者的人文修养表达出的审美价值和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
请横屏欣赏
现当代与古代书法的功用和价值因时代的不同、书写工具和材料等的不同,带来书法生态在文化意义上的水土流失。除却书法在古代的实用性,书斋修心养性和展厅竞相亮相是古今书法驱动力的重要区别,这也是时代变迁、社会趣尚和物质环境变化带来的自然状况。我们提倡自创文本,并不一定要求现代书写者都能吟诗作赋,古人也有很多抄录别人诗词文章的书法作品,即使书写古人诗词文章,书者所选内容和书写的法度继承与个性凸显,同样也体现出每个人不同的审美、性情和学养等多方面素质。但是我们一定不能没有诗心文心、没有基本的文学和文字修养,忽视书法创作中文化思考能力积累和增强,继而就会在书写上盲目追逐时风,在创变上粗粝浅陋,更谈不到书法文化的传承发展了。
张红春
行书苏轼《南歌子》小品
四、章法
书法小品因内容的长短、字形的大小来选择篇幅和章法的安排。章法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整体的和谐统一。包括字体风格的统一,以及笔墨的浓淡干湿自然过渡和协调。
2.疏密得当。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留白形成对比呼应和节奏感。
3.行列安排合理。有行有列、有行无列、无行无列皆可,但要注意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照,使得全篇气息贯通,自然而然地表达出不同的审美感受。
4.落款和钤印的章法。落款字体一般小于正文,并且要与正文风格相协调。印章能起到平衡画面、点睛之笔的作用。落款、钤印的位置,用印的大小、数量要讲究。闲章可根据作品的虚实、节奏分布等情况来选择盖在作品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恰当的位置。
以上所谓的“创作”方式方法等条框为本人在创作之余梳理的一管之见。窃以为自然书写依然是书法小品创作追求的至高境界。在创作过程中,书者应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摆脱刻意与做作,将内心的情感与对书法技艺的熟练掌握自然地融合于笔端,心手合一,形成本能的情感输出,作品便能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具有生命力与感染力,真正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效果。
总之,书法小品创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创作过程,从其历史渊源到创作要素的选择,再到艺术境界的追求,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无限的可能,是作者综合修养与审美力、创造力的整体体现,值得广大书法爱好者深入探索与实践。
(文/张红春,来源:书法报)
作者简介
张红春
北京大学访问学者,长安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委员,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高校美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数字传媒“书画频道”主讲老师。幼承父教临池学书。
获奖经历:
书法作品曾多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兰亭奖”(艺术奖)、全国展、中青展、妇女展、扇面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中日自作诗词书法展、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民族脊梁”、“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展”、“中国力量”等展览中入展或获奖。
多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相关展事中任评委。
入选中国书协“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多次入展由原文化部主办的“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1995年、2005年、2016、2023年分别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可为•茶美术馆、北京“远集坊”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
论文著作:
出版有《手札100通欣赏》《雪漱集》《雪履集》等书法、诗词书画作品集及书法理论著作,并有28讲书法讲座《生命的留言——历代手札精品赏析》、15讲书法创作讲座《一日一书》在中央数字传媒“书画频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