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孙承民:有谁拉住我的手?

来源: 文化视界 2025-01-13 09:20:41
听新闻

孙承民:有谁拉住我的手?

名人谓之名人,不是在自己名字的前面加上“著名”二字。人出名,能够流芳百世,不能否认有他人的推波助澜,活着的时候需要有人来推举,死后的岁月需要有人去挖掘。在一定意义上说,古时候的口碑相传与今天的媒体炒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似古时候的牛车抵不过今天汽车的速度,要知道由水路载船而行,不啻今天乘飞机坐高铁。互联网时代,传统纸媒报的效应江河日下,甘拜下风了。

孙承民:有谁拉住我的手?

不管怎么样的手段,你要横空出世,名震四方,妇孺皆知,无论认知水平高低,没有不知道你尊姓大名的,就是响当当的名人了。六七十年代生产的暖瓶、茶缸、痰盂、脸盆,大凡都选印齐白石老人的作品作为装饰,如似今天所谓的艺术“衍生品”。形式多样,触目皆是,何愁无睹?

孙承民:有谁拉住我的手?

知音难求,知己难遇。明代徐文长死后,知道他的人并不是很多,倘若没有袁宏道为他撰写《徐文长传》,想必徐文长至今还被埋在山阴道下默默无闻呢。袁宏道并不认识徐文长,而是在一个夜晚,于好友张岱家里看到一帙《阙编》诗集,这与他先前见过的《四声猿》同属一人所著,感叹在当下诗歌领域荒芜浊污的时候,能得到这样的奇珍秘宝,犹如在噩梦中被唤醒。由此得知作者乃是已故徐文长,继而袁宏道不遗余力大肆推介徐文长,不是对人家滔滔不绝赞誉,就是书信洋洋洒洒夸赞,身体力行热衷标表对徐文长的激赏。袁宏道说:凡有来看望我的,就拿出文长的诗给他读。一时文学界著名的人物,渐渐地知道向往仰慕他了。

孙承民:有谁拉住我的手?

徐文长生前人不入仕,死后名不出越,与他不畏权贵,不入世俗的独特个性有关系。难得总督胡宗宪聘用这位不曾获得任何功名的徐文长为幕僚,他约法三章:不为胡宗宪“膝语蛇行,不敢举头”之部属,而为胡宗宪“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之宾客。在袁宏道看来是志趣高雅,故诗文不同凡响。断言“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袁宏道果然胸有定识,三百多年后一代名家齐白石对其崇拜有加,“愿为青藤门下走狗”。

孙承民:有谁拉住我的手?

余秋雨说:“世间本应有更多的杰出人物,只因为没有足以与他们对应的友情。”在《谁能辨认》一文中,他写道:席勒死时他的骨骸被安置在教堂地下室,不是家属的选择,而是家属的无奈,病中的歌德不清楚下葬的情形。二十年后教堂地下室清理,人们才重新记起席勒遗骸,没有明确标记,一切杂乱无章,哪一具是席勒的呢?年迈的歌德惊悉真相后万分愧疚,愧疚对忘友后事的疏忽。他当即自告奋勇,在狼藉一片的白骨堆中辨认二十年前席勒的颅骨,这是连现代法学鉴定家也会感到棘手的事情,歌德找到了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捧起颅骨长时间的对视,这是二十年前那些深夜长谈的情景,而情景总是具有删除功能和修补功能。最后捧定了那颗颅骨,小心翼翼地前后左右反复端详,确信无疑点了点头:“回家吧,伟大的朋友,就像那年在我家寄住。”

孙承民:有谁拉住我的手?

不是所有的倾诉都是真情,不是所有的坦荡都是真诚;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听到的不一定是实况。以真情与真爱面对人生天地间,就不需要“永远”二字来注释佐证。相信在你我他之外,一定还有一双眼睛注视我们的言行,也许光和空气都捕捉不到它所在的踪影。人世间的爱,于冥冥之中都是“量身订制”的因果。佛说,投胎前你与世间万物已有了契约。

文/孙承民,2025年小寒于悦知堂来源:從人之門

艺术家简介

孙承民:有谁拉住我的手?

孙承民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

黑龙江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中艺指数”艺术品交易首位上市画家

[ 责任编辑:康裕新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