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岗是一位专注于“龙江题材或泛言之的北方题材”且成就斐然的艺术家。“题材”是一个移植自西方的现代艺术概念,意味着对艺术创作对象的类型学划分,含义接近于中国古代画史中的“科”,但又更具体得多。若以地域为标准来进行这种类型划分,便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绘画流派与风格。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有可兹对照的南北派,尤其是在山水科中。尽管艺术家观察和再现的对象皆为山和水,但其面貌差异颇大,这些差异又进一步决定了作品的构图、语言以及精神取向。北方的大山突兀嶙峋,多石少植被,因而常常被构图为高远的全景山水,譬如荆浩的《匡庐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相应地,其表现语言也较多倾向于斧劈皴等适合于展现其质感的方式;南方山脉连绵,江河互通,植被茂密,因此更适用于平远构图,譬如董源的《潇湘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很难用北派山水的钩皴法表现,而多采用批麻皴等湿润和富于变化的手法。因此,南北派之分,同“科”,但不同“题材”,更不同风格和意境。
李岗的创作以北方的山和水为对象,常常以阔笔重色的方式描写,极尽酣畅。然而,一些作品的构图却相当独特,既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南北两派,也不同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中国画传统,但又像是它们的奇妙综合。这些作品常常是横幅的倒“T”字形构图,在画面的中央,是一座巨山巍然耸立,正如北派的高远;左右两侧则是丘陵、大地与河流,恰似南派的平远。因此,尽管李岗的创作对象是北方自然,但却是对古代传统和现代新传统的融汇,从精神价值上看,并非是对地域风物的直接再现。画面中间的高远与两侧的平远既在彼此对比中凸显,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形象,既展现出对天与地的沟通,又显示自然与人的交流。因此,其精神取向具有更为宏观和整体的中国美学观念,曾经在南北山水中以不同方式体现出来的意象,在他的创作中得以协调的统一。从他常用的题记和标题“龙江大气,夫余泛美”中也能鲜明地体会到这一点,不仅有北方的雄阔,也有南方的优雅。
上述分析都基于李岗最近十余年创作的新作,但他的作品并非一开始就如此,而是经历了自己的探索、思考和个人艺术史的演变。2012年是李岗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此前的作品,譬如《山火》系列,几乎都是竖幅构图,在形式上接近高远,但在笔墨上却并非完全是北派山水的技法,而是在水和墨、皴和染之间融汇综合。2012年以后的新作则变化较大,大多数采用横幅构图,采用高远与平远结合的独特的个人形式,笔墨则继承了此前创作的主要方法,但放得更开,更为率性。因此,前者在意境上更加巍峨,而后者则更显磅礴。这种变化首先是艺术上,但或许更深层次上也显示出艺术家对龙江风貌、文化,以及如何与中国传统艺术进行有机组织方面的思想和观念的变化。自古中国东北都是黑山恶水、人迹罕至的苦寒之地,但对心系龙江的人而言,这里也是一片热土。由于在古代经典作品中缺少这一具体的对象和题材借鉴,近代的艺术家在没有任何“包袱”的情况下,创造出一种属于北方之北的独特山水。
尽管李岗的山水从整体上看大气磅礴、浑然天成,但从一些局部和细节上看,又带有温婉内敛的特点。此外,他也像古人和当代同行那样,有时在画面上题诗。《寒谭》(2009)(图1)题“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诗句引自元末画家王冕的《立春日》。王冕虽是江南绍兴人,但却遍游塞北,这首诗极具北方色彩,无论是“关河”一词,还是整体意象,皆是如此。李岗在冬月时节创作这件作品,展望新春,与王冕的诗句可谓相得益彰。而且,这件作品还是他较早综合南北风格的作品,无论是构图,还是笔墨。恰如王冕诗接下来两句“宁须生菜传纤手,且引春风入瓦杯”,充满了南方的士夫气息。在扇面《龙江大气,夫余泛美之七》(2011)(图2)中,李岗题唐王维《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荆楚虽然不南不北、不东不西,但在南宗先驱王维的笔下,却是一派秀美。李岗恰好又是在一个冬月创作的这件作品,想必室外冰天雪地,而画室内则是一片生机。
《龙江大气夫余泛美》(2013)(图3)已是典型的倒“T”形李岗式构图,画面有着浓厚的蓝色天空,以及前景中极为显眼的一排柏树。李岗在画中选引了明代节臣于谦《北风吹》中的诗句,“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风吹柏枝将何为?北风吹,能几时?”同年创作的另一件《龙江大气 夫余泛美》(2013)(图4)题唐白居易《春游二林寺》,“二月匡庐北,冰雪始消释。阳丛抽茗芽,阴窦泄泉脉。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岚积。散作万壑春,凝为一气碧”。白居易诗句没有唐无可《寄题庐山二林寺》中那样的叙事性,而是通过对冰雪消融、茶树发芽、林泉涌动、积云卷动的描写,抒发初春时节的风景与心境。李岗的画面也同样精彩地展现着万木逢春的生机勃勃,近树远山,杂以山泉瀑布,映衬在碧空之下。《龙江大气 夫余泛美》(2014))(图5)题唐郎士元《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相应地,李岗画面的前景增加了更丰富的色彩。
在大多数情况下,李岗的作品都在画面主体风景中淡设色,而对背景的天空施以重彩。但对于一些同样是北方山水题材的春夏表现,色彩和手法的使用则要更为多样。《龙江大气 夫余泛美》(2017)(图6)是在这方面是一件独特的作品,采用了淡青绿文人写意的方式,让人想起《雀华秋色图》等一系列水墨之外的文人画经典。在赵孟頫的笔下,雀山,华山,以及两山间的杂树与河面,淡淡的笼罩着一层花青和山青。在李岗的画中,设色更为鲜明,杂以浅绛点缀,与背景的蓝天交相辉映,而笔法上则更加自由写意,充满流动感。这些技法早在《山火》系列中就能窥见端倪,但在这里,它们显得更加自然,同时也衬托出远景中墨色浓重的高山。画面题有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境鲜活地跃然纸上。相似的山水构图,相较于对秋冬自然面貌的表现,李岗作品对春夏场景的表达显得“南方”得多,无论是在形象、色彩上,还是在对意境和情绪的抒发上,均是如此。
《龙江大气 夫余泛美》是一个大的系列,尽管在构图上颇有相似,但从一开始倒现在,艺术、技术和美学上的变化仍是巨大的。在《秋声在山》(2019)(图7)中,李岗选择了一种极为写意的阔笔进行表达,而墨色和浅绛的融合则协调地传达出秋日的景象与情绪。《秋声在山》(2019)则采用了相似的手法,只不过,背景天空的设色用红替代了蓝,将场景瞬间由碧空万里的开阔转换为晚霞如锦的旖丽。相较于此前作品,《重岚春晓图》(2019)(图8)是一件具有更典型春夏面貌的山水。画面没有采用他典型的倒“T”字形构图,而是在雨近景中安置了波澜不惊的河流,中景绿树成荫,远景则是贯穿左右的绵延群山。艺术家使用了极为厚重的绿笼罩整个画面,让它看起来像是某个江南水乡。在这件夏日时节创作的作品中,李岗题记宋朱熹的诗《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展现了一派天真浪漫的迷人意境。
在李岗近些年的创作历程和作品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三种显著的特征和趋势。其一是对南北山水在艺术、技术和美学上综合,无论是他的构图、用笔用墨,还是意境的营造方面,均是如此;其二是在转换为横幅,倒“T”字形构图《龙江大气 夫余泛美》整个系列中,尽管维持着大的统一,但具体而言,也有历时性的变化,尤其体现在他的用笔和设色方面,使得最近几年的作品更能在南北艺术和美学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和协调,不断推进和发展这个已经有十年历史、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系列作品;其三是越来越多地在画作上题诗。尽管诗书画印是中国画传统的特点,但在新中国的国画改革运动之后,这一整体性已明显减弱。李岗在自己的作品中重新复活这种传统,不仅显示出他个人的综合文化与艺术素养,而且也在画与诗之间微妙协调,相互升华。从中,我们可以读到、看到寒冬画室中艺术家对新春的期待——这似乎在东北极为普遍,却少有人将其展现出来,也可以欣赏到他在春夏之间对现实和理想的真实再现。
这些综合性的成果一方面是李岗靠理性思维获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的旅行和写生。与很多当代同行一样,李岗也喜爱写生,并留下了许多作品。这些写生并不局限于东北,而且还包括全国各地的不少地方。与创作中相对统一的手法不同,李岗的写生作品对不同的地域、场景、题材常常施以不同的手法,可以看出,其中体现了他对描绘对象的不同理解。反过来,这些极为丰富的写生也对他的创作有着持续的推进,起到了促进作用。尽管写生不是万能的,但它仍是创作的重要助力器。此外,李岗的写生甚至还包括域外。域外写生是困难的,因为,中国传统笔墨都有自己特定的描绘对象,正如本文开篇所记,这可以具体到某种皴法只能对应某种山,这一高度程式化的语言体系在应对形象极为不同的域外对象时,困难可想而知。在现代绘画史上,石鲁、傅抱石等艺术家都挑战过这一课题,并开辟了一个新的全新领域。李岗也正是在这些基础之上探索新的写生。这些写生可以单独成为作品,同时,对于进一步开辟创作的新思路,无疑也是重要的。
因此,尽管李岗专注于“龙江题材或泛言之的北方题材”绘画的创作,但透过他的作品,观众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北方或龙江。他通过一个地方性的题材,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美学表达,既北,且南,既壮阔,亦秀美。回顾艺术史,这也正是许多优秀艺术大家的贡献,李成也好,董源也好,石鲁也好,傅抱石也好,其笔下的山水对象总是有地方性的,然而,通过对某个地方性题材的思考和表达,他们又都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学,并使之向前迈进。反过来,这又让我们思考中国遍地开花的地方画派的发展,仅仅只强调地方色彩并不利于艺术的发展,因为它不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普遍的意义和美学。李岗在这方面不仅有着深入的思考,而且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告诉观众,聚焦于地方题材,采用超越地方的技法、艺术和美学,才能让作品具有更为广泛、深入和普遍的价值与意义。
(文/盛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
李岗作品欣赏
《中轴线创作》 180x96cm 纸本设色 2024
《山火之三》 68×136cm 纸本设色 2021
《寒潭》 68×136cm 纸本设色 2012
《云山画意浓之八》 68×136cm 纸本设色 2019
《秋声在山》 34×136cm 纸本设色 2023
《秋声在山》 34×136cm 纸本设色 2021
《秋声在山》 34×136cm 纸本设色 2019
《辽宁北镇写生》 46×68cm 纸本设色 2023
《鸡东麒麟山写生5》 33×33cm 纸本设色 2022
《鸡东麒麟山写生15》 33×33cm 纸本设色 2022
《新疆阿勒泰写生之十二》 33×33cm 纸本设色 2019
《新疆喀什写生1》 34.6×34.6cm 纸本设色 2024
《新疆喀什写生2》 34.6×34.6cm 纸本设色 2024
《新疆喀什写生3》 34.6×34.6cm 纸本设色 2024
《新疆喀什写生4》 34.6×34.6cm 纸本设色 2024
《喀什写生4》 纸本设色 2024
《喀什写生9》 纸本设色 2024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
画家简介
李岗,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国际美术学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李岗工作室导师,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获得者,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黑龙江省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专家,黑龙江省文史馆研究员,黑龙江省青年贡献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