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与古会——山水四家展
主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
广州画院
协办单位
广东画院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承办单位
广州画院美术馆
策展人
闫斌
展览统筹
刘晟、邝以明、冯梁嘉唯、李卓
展览时间
2024年12月24日——2025年01月12日
展览地点
广州画院美术馆
(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内环西路66号)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题字
前言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画具有强烈的继承性,它如同一条强壮富力的河流,千百年来传承有序、生生不息。当下中国画如何在赓续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我们需要从源头溯起,回到中国画的原点,溯流而上,从思想、境界上,从形式、技法上,从中国画的传统和精神中汲取营养,潜心求索传统中国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此次广州画院呈现的“意与古会——山水四家展”,从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本位出发,展出当代山水画坛具有代表性的四位艺术家蔡拥华、石峰、宋陆京、杜松儒的山水力作,聚焦传统文脉在当下的继承与活化,探讨中国山水画的古今对接和时代发展。
“意与古会”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美学命题,既意味着今人与古人的不断对话与创造,也是一种学理认知与创作方法的互为促进,指引今天创作的前行方向。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拓展,离不开与古为徒、意与古会的致思路径,它提供了探索艺术真理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这是我们释读蔡拥华、石峰、宋陆京、杜松儒的山水画创作的关键。首先,这四位画家皆具备全面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力。他们的探索路向虽各不相同,但都广泛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优长,于传统艺术多个领域浸淫日久,化人为我,古为今用,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山水画创作之路。因此,他们的山水画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点。其次,继承发扬中国山水画讲究精神性、追求诗性的传统。他们以文化、诗意的眼光参赞自然,显露出独特的文人气质和文化关怀。再次,其山水画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打通走向未来的血脉,使当代山水画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生命永驻。他们既重视师古人,又强调师造化,两者皆统一于师心源之下,注重文心再现。
观蔡拥华的水墨山水画,人与自然、心与物、道与技合一的传统文人山水诗性追求被转化为当代文心关照。从黄山的松石奇观、雁荡的奇幻之境,到岭南四大名山的秀丽景观,他于清奇超逸的山水境界中倾注人文情思和生命精神。石峰重视传统文脉的传承,其山水画青绿与水墨并重,接续传统,映照时代。其青绿山水以笔墨筑基,将传统的青绿色彩融入写意笔墨,在苍茫之境中诠释对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物我圆融思想的深刻领悟和表达,辉映山河新气象。宋陆京集山水、花鸟、书法、篆刻于一身,他的写意山水画交融南北,贯穿古今,兼容中外,既有古法传承,又有现代元素,兼具当代新法,独树一帜,新意迭出。杜松儒巧妙地将传统山水画以意境追求境界的模式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其水墨山水雄伟壮丽、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造化力量,也蕴含了对生命与宇宙的关怀和思考。
此次展览审视传统文脉在丰富和增强当代中国山水画文化精神厚度中的重要意义,探索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中如何坚守中国山水画的本质和精神,是传承中华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展示了广州画院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作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坚,四位山水画家努力守护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故园,把优秀的中国美术传统理念、美学风范和创作实践结合起来,诠释着盛事中国新时代的精神,启示着中国山水画当代创新的多种可能。在此,我谨代表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对画展的举办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文/林蓝,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2024年11月)
作品欣赏
梦山II
246cm×369cm
纸本水墨
2021年
如是
122cm×248cm
纸本水墨
2019年
他山
122cm×248cm
纸本水墨
2019年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主义就压倒了人文主义,在一个移动互联网和AI全面介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时代,更是如此。但是,在我看来,人类总有一部分不能被“算法”取代的东西,它们需要通过艺术来承载和显现。对于一个生活在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来说,我们无法脱离现代生活,甚至享受它,然而,我们内心总有一片天空属于“人”,属于“中国人”。水墨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尽管它肯定不同于传统的美学形式。
水墨精神要通过当代形式表现出东方的审美价值与精神。水墨不存在抽象或具象的问题,东方绘画始终蕴含着自己的本质之“相”。它可以吸引与融合,但其“相”、其“魂”仍是独具自身特色的,具有文化艺相的纯粹。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其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其要旨是用中国人自己的语言阐述中国人当下的某种心境,某种景遇。
尘界
85cm×25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大地
102cm×184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山语
68cm×136cm
纸本设色
2012年
近现代以来,中国画的改革以写实为起点,以抽象为终点,但这完全是西方艺术的发展路径,并未考虑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现实。对于水墨而言,艺术的本质就是必须能创作出“象外之象”之艺术形象,反之,如果只是模写有限物象,那么就会落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窠臼,正所谓“传移模写,乃画家末事”。就本体诠释的美学而言,还不是真正深刻的艺术创作。
我曾在日本学习艺术,我在那里收获着完全不同的东西。一方面,作为一个现代人,我靠自己打工生活,那完全是一个现代人的现代感受,另一方面,日本对东方文化本质契而不舍的追求也让我深思。回国后,我一直以雄浑作为我艺术的追求目标,同时我也知道,这是中国文人追求的美学极致之一,它深深地打动着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它是我的审美追求。自古以来,道家的意境美学强调浑然一体,这是以道论形上学为其思想预设的。老子“大成若缺”的哲学思强调,任何一种“成”(圆满),都是一种残缺,圆满和残缺是知识的见解,真正的“成”、“全”,就是对圆满和残缺分别知识的超越。
方向
248cm×122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无论是中国的古典美学,还是现代形式,在“圆”与“缺”、“物”与“人”、“内”与“外”等方面都是浑然一体,而不是二元论的。同样,艺术体验也是“外师造化,内得心源”。古代的艺术都能透过虚无化的作用,而回返于艺术本体的浑全。浑然一体、象外之象、自然天真是中国意境美学的共通的思想环节,我在自己的创作过程探求中国古老的审美哲学观,体悟它那迷人而高级的审美境界。
对我影响也很大,浑全素朴之道是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强调通过纯粹的体验,由知识的分别归于浑一不分的境界。我的艺术,或者再简单点说,我的画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追求一种“浑”的境界,一种无分别的境界。
总而言之,水墨有它的传统,有它自身的规律,这是由其文化属性所决定的,因此不能仅仅只将水墨作为一种物质性的材料;此外,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个当代的主体,艺术家必须要将这种传统予以形式和美学上的当代化,使之适应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和感受,唯有如此,它才具有生命力和生长性。作为当代人明心见性的方式,水墨不仅给予我一个理解自我的方式,也给予我思考社会和人生的渠道。
(文/杜松儒,《当代人的明心见性:我的水墨观》)
梦山
121cm×121cm
纸本水墨
2019年
记忆系列
100cm×66cm×3
纸本设色
2020年
杜松儒的许多水墨作品,都显示出轻松和悠然自得的状态。柔和的形,温存的色彩调子,有韵味感的墨色,还有宁静的线,结合成如诗、如音乐的水墨画,这是作者的心境的自然流露。他的作品含有醇厚的抽象性,有暗示,有寓意,有些是有意为之,有些乃无意形成,而后者连他自己也解释不清楚,这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文/邵大箴)
敦煌印象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出身于国画世家的松儒尝试水墨材料并探索出一种相当独特而成熟的视觉语言,他笔下的云、山、土地、天空,用水较少,大量采用符号组合和单色铺陈,充满水印木刻的形式趣味。然而,正是这套系统却能塑造不同的地理,展现差异的自然,表达大相径庭的情感。这批作品与他此前的版画有着极强的渊源,不但体现在视觉语言方面,也体现在艺术家一以贯之的个性方面,一望便知是松儒的画。
(文/盛葳)
记忆
136cm×68cm
纸本水墨
2014年
现代版画的主观形式构成以及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平面装饰趣味无疑给杜松儒的水墨画创作带来不少启发。他的水墨山水画创作的灵感源于自然造化,却不拘泥于真实再现自然;他将不同物象的造型简约化、抽象化,以现代构成的方式重新组构点、线与色块,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水墨画的多样化图式。难能可贵的是,他血脉中的民族传统艺术基因使他恋恋不忘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象表现与意境营造的宝贵精髓,在充分发挥水、墨、色的材料特性的同时不因循传统固有的笔墨程式,或以淡墨挥洒烟雨之迷濛,或用浓墨晕染丛林之苍茫,或施花青笼罩远山之青翠,墨色交融、形色组构而成内心的意象与幽深的意境。
(文/王绍强)
烟雨江南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11年
(来源:广州画院)
画家简介
杜松儒,1975年生于天津一个艺术世家。199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1998年赴日本京都精华大学版画大学院深造,师从艺术大家黑崎彰;2002年毕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展览处处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与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美术师。被授予“繁荣首都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版画和中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曾获第17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奖、日本KYOTO2000版画展新人奖、日本2001京展金奖等重要奖项,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湖南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等多家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