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来源: 文化视界 2025-01-02 13:21:58
听新闻

读康蕾的画,宛如展开一首首幽梦的诗笺。不逐古典叙事之潮,亦拒前卫视觉之哗。她只以灵心,探往昔幽情,传统于其笔下,非僵死遗产,而是鲜活记忆。青春、戏剧、龙舌,皆为情感的密码,解锁遗忘,于重寻间,美学世界悄然落成,满溢温情与韵致。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牡丹亭记3》系列,坦培拉 40×40cm 2016年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人·戏》350×180cm 2008年

“艺术不等同于哲学,但艺术含有哲学意味是它的应有之义。康蕾不会故意在作品中板起面孔向读者说教哲理。不过,她善于根据自己的身边事物和生活体验进行某种带有哲理性的思索。

康蕾从文化深处体会和吸收中国艺术的精髓,即使在借鉴其写意性的语言时,也主要从精神的层面入手,探索如何使其融合在油画语言中,以拓展油画表现的空间和深度,而不是浅层次地挪用中国画笔墨符而削弱油画语言的特质。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借用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为情而造文”这句话并改动其中的一个字,来做本文的标题,因为我感到康蕾的画确实是“应物所感,感物吟志”,是“由物生情,由情生文(艺)”的。

(文/邵大箴,节选自《为情而造艺——康蕾的画》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后台随笔小伶》坦培拉 40cmx40cm 2010年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小伶》戏剧系列1,60×60cm 2010年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小伶》戏剧系列2,60×60cm 2010年

“......在这些绘画中,她部分借鉴了西方古典绘画中的坦培拉技法。坦培拉技法曾在西方古代的木板画、壁画中广泛应用。尽管坦培拉缺乏后来油画对质感精妙再现的能力,但它的厚实朴拙感却无可取代。康蕾学习坦培拉并不是为了全面精确的复现这种技法的古典效果,而是在她自己的艺术系统中进行混合使用。在一部分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这种混用效果在审美理想上的传统精神追求。而在油画方面,她也总是不拘一格,并没有局限在已经被认可的风格中,譬如《戏韵1》,是一件简约带有中国古代传统壁画审美趣味的作品,但画面所呈现的这种传统审美趣味并非当时的审美趣味,而是今天我们对于历经风霜“传统”的理解。在“旧韵遗风”系列中,她则将画面处理得很厚实,与之对应的审美感受则是单色调沉重的历史感。”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小伶系列3》坦培拉 60×60cm 2010年

康蕾的绘画探索方向颇多,而且其中值得思考和玩味的地方亦多。近几年,她的画面上出现了很多看似“青花瓷”的风格,这种风格最早出现在“青花——名伶”系列中。传统瓷器上的青花图像,主要以花鸟山水为主,且大多风格写意、形象简略,复杂的人物人像非常少见。康蕾以青花样式处理戏曲人物,或许是因为风格和题材均与传统文化有着直接的关联。她并不试图在画布上复制传统青花潇散简远的品格,有时甚至逆势而动,尝试以这种方式来处理大场面、大题材,“距离”系列是这种实践的结果。”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康蕾的创作非常独特,既没有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油画的严格主题和叙事,同时也没有前卫艺术在“图像时代”的视觉刺激,但是,她总能在看似平凡的主题内容、视觉形式中找到引人入胜的亮点,吸引人、打动人。康蕾的绘画总对某些已然过去的东西和情绪感兴趣,但传统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一尘不变的概念化遗产,而是具有温度的。“传统”可近可远,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去触碰它们。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而且,对于康蕾而言,无论是在现实意义上进入历史的古装戏剧、民族风情,还是在心理层面上具有暗示性的青春、少女、向日葵,都带着某种“记忆”的视觉特征,这些“记忆”或者早已被遗忘,或者潜藏在大脑的深处,但康蕾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艺术表达,将它们重寻回来,赋予其当代性,重新让陌生变得熟悉、冰冷变得温润。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康蕾建构起她的美学世界。”

(文/盛葳,节选自《遗失与重寻:观康蕾的绘画有感》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距离1》坦培拉 200×140cm 2013年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距离2》坦培拉 200×140cm 2013年

“康蕾喜欢用自己的作品作为平台,营造各种对话关系,其中包括中西对话,文化传统与当今社会的对话,个人经验与集体意识的对话。在题材上,康蕾喜欢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视觉资源,尤其喜欢借用戏曲人物。在材料上,康蕾偏爱坦培拉。戏剧人物与坦培拉,形成了中西传统艺术之间的对话。由于它们与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关联,这让康蕾的作品深含一种古风意味。但是,与国画工笔或写意人物不同,坦培拉的加入在传统国画内部间离出新的空间,让传统国画呈现出新的面貌。这种间离效果,也可以理解为中国戏剧人物的加入在坦培拉绘画内部间离出新的空间,让欧洲传统绘画呈现出新的面貌。无论是哪种情形,都是通过嫁接和间离,让文化传统获得了新的生命。滕固曾将中国美术史分为生长时代、混交时代、昌盛时代、沉滞时代,他尤其重视混交在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滕固所说的文化混交,与混交优生的进化论观点类似。尽管我们不能完全用生物进化论来解释文化的发展,但是不同文化的融合促进文化发展的案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由此,中西对话之中,又蕴含着一场古今对话。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距离3》坦培拉 200×140cm 2013年

康蕾特别擅于通过间离形成对话,进行创新。在最近创作的一批题为“距离”的作品中,戏剧人物、坦培拉和青花瓷之间形成了明显的间离。与早先的作品喜欢用大红大绿不同,在新近的作品中康蕾采取了单色的青花。众所周知,戏剧人物的颜色,很少用青花,更别说用坦培拉来画青花人物了。戏曲人物、坦培拉和青花瓷,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康蕾却能巧妙地把它们聚合在一起,不仅让它们相安无事,而且让它们相互撞击出新的面貌。由此可见,我们不能静止地看待传统,传统不是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东西,它也可以延续到当代文化之中,参与当代艺术的创造。

康蕾作品中的“距离”有时远,有时近。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距离4》坦培拉 200×140cm 2013年

康蕾作品中的距离,无论是远是近,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能够撞击出一种灿烂与辉煌。对于这种源自心灵深处灿烂与辉煌,康蕾采取了相对含蓄的表达方式。她没有像西方表现主义那样追求力量,也没有像传统工笔画那样追求克制,而是让它自然流露,让它自我烂漫。

(文/彭锋,节选自《距离与对话》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空间随笔》系列 坦培拉 直径50cm 2013年

她的创作,用流动的笔触不断地层叠,不放纵,也不是勾勒严密,不追雕刻般地塑造,但保持着形象的合理性,延续着她的写生经验。她让或大或小、或宽或窄、或厚或薄的笔触在感觉中交错成形,是她研究丹培拉技法并灵活运用的结果。用行话说是“既不死抠,形又不散。”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喜欢乱中有序“乱中不乱,不齐之齐”。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杀宫》直径:200cm 2008年

词语达不到的全在画里。我突然有一种消逝的感觉:那些貌似很有力度的厚涂的颜料,会淹没并融化在稀薄的色层中;那或宽或窄、或大或小的笔触,在空间中时进时退、或明或暗地闪烁。“有序”,是她在灵活多变的画面中进行地顺水推舟的组织,使其画面的结构达到她想要的表现力。

对于题材的选择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她的绘画。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戏韵系列组画》8局部直径50cm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戏韵系列组画》局部2

对于戏剧题材,她说:“戏剧的表现形式恰恰能和自己现阶段的审美追求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一贯喜好结合到一起,戏剧是综合艺术音乐、舞蹈和美术很多因素,能和皮影、木版年画、壁画、中国画等传统因素融合在一起,眼神、服饰、唱腔、身段、手势……很美也很写意。”“那些画面色调比较沉的作品其实是有一点陈旧的死亡气息在里头,是对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走向衰微的无奈和感怀。但京剧毕竟有其深厚的根基和文化背景,还有艺术发展的可能。色彩比较鲜艳的作品还是发扬了舞台上光彩的一面。”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除了写意性以外,提到的皮影、木版年画和壁画让我们可以为她的画面效果找到了遥远的根据,说明她努力从多个方面获取形象资源。仔细分析她的画面,可看到这些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的效果自然的运用,这种运用不是简单地符号式的直接挪用,而是潜在的,与写实技法相融合的。写实的形象,合理的色调和明暗关系是观众所看到的第一层形象,在看下去,就会发现有会发现与现实中所看到的有些许的不同,用她的话说是“距离感”,这些不同,正是传统绘画因素的显现,是她的绘画拥有了与众不同的韵致。这种韵致是富于诗意的,是物质的形象与文化的精神和为一体,使当下的日常生活形象与于逐渐消逝的往昔发生了联系。

(文/马璐,节选自《纯真和深邃的眼睛》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无论是民族系列、戏剧系列、乐园系列、植物系列,以及丹培拉技术的再探索,康蕾将艺术的纵通与横通相结合,从时空的多重维度表现所感受到的世象,让心灵赋予诗意和哲理,不随波逐流,又能虚怀包容,总之艺术贵在有气象。

康蕾以她的画笔不断触摸人类生命体验的气息与脉动,正所谓资于故实,酌于新声,在博览精阅之中,形成酌今贵创之意,相信她会将我们带入更为充实丰盈的艺术新境界。

(文/张鹏,节选自《取象造境与共生和谐——康蕾的艺术视域》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凝视1》 50×50cm 木板 坦培拉 2024年

“韵”是中国古典艺术很重要的美学慨念,也是中国当代艺术需要探讨的重要理论。我认为康蕾的作品恰恰体现了对“韵”的这种感受。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现在有两条路,一种就是社会批判,对旧的意识形态批判,反映社会现实的,这当然是当代艺术的主潮;然而中国当代艺术并不仅仅是政治文化的机械反映,也有自己的当代艺术语言,有自己的学术探讨,这是另一条道路。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戏韵系列组画》坦培拉 50cm直径x28张 2007年

康蕾对艺术语言的探求,就是“韵”,应该是当代艺术中比较罕见的。钱钟书先生说:“吾国首拈‘韵’以通论书画诗文者,北宋范温其人也。”北宋范温的《潜溪诗眼》有很精彩的论韵文字,“韵者,美之极”,“深远无穷之味”。康蕾的近期作品,画得更随意、更轻松,有一种超乎绘画形态以外的韵外之致,它就是这种“美之极”的“韵”,而不是那种表面上的语言符号,是新的艺术语言的探索。

(文/王明贤,节选自“当代艺术的韵外之至”

作品欣赏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旧韵遗风1》 280×210cm 2008年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旧韵遗风2》 280×210cm 2008年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旧韵遗风3》 280×360cm 2008年

(来源:西方绘画技法与材料研究中心)


艺术家简介

康蕾 | 在不可避免的遗忘和自我重寻之间,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世界

康蕾,艺术家,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群展:

作品曾于第14届达喀尔非洲当代艺术双年展、第十四届巴西库里蒂巴双年展、ARTFEM第二届国际女艺术家双年展、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AISA NOW巴黎亚洲艺术博览会,中国美术馆、加拿大UBC亚洲中心、巴黎大皇宫、韩国光州市立美术馆、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智利圣地亚哥沙赫特宫、西班牙巴塞罗那M.E.A.M 现代艺术博物馆、基辅乌克兰宫、纽约艺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院美术馆、巴拿马运河博物馆、巴拿马当代艺术馆、俄罗斯中央美术馆、哥斯达黎加国家画廊,丹麦菲特烈堡、白俄罗斯明斯克、澳大利亚悉尼、秘鲁利马、新加坡等海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展出。

收藏: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国家大剧院,时代美术馆,嘉德艺术中心,东亿美术馆,AISA基金会等艺术机构收藏。

个展: 

“知觉的花朵儿 康蕾作品展” ,广州 荣宝斋(2024);“知觉的花朵儿 康蕾作品展” ,深圳 荣宝斋(2024);“选择的选择” 康蕾个展,共同艺术中心(2022 );首届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青年教师创作奖”获奖教师展览,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馆西厅(2019);“语上”,桥 艺术空间(2017);“无边的生长——康蕾作品展”,今日美术馆(2016);“四月青蓝——康蕾作品展”,大都美术馆青年艺术空间(2015);“距离与对话”康蕾作品展,巴拿马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