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自画像的中外古今,据我所知虽然中国画人物画是成熟最早,发展完备且影响深远的画种,但鲜有画家以自我为蓝本为模特画系列自画像者。晚清画家任伯年可谓是人物画的集大成者,当然他的作品是风轻月明的美甜一路。还画了三友图,把自己画在了右位,这等于今日的三人合影了。但翻遍六卷本的任伯年全集也没见其给自己来一幅自画像。我们现在所见到任伯年的肖像还是徐悲鸿所作。
而西方画家则不同,大多都有自画、自雕像作品传世。这似乎成为了西方画家们的习惯和传统。远的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皆有自画或自雕像作品。然最典型的是17世纪荷兰大画家伦勃朗,从其踌躇满志、衣食无忧的青壮年一直画到穷困潦倒的风烛残年。其人生的变迁、心路历程和艺术演变都被坚实地记录在画布上,成为研究伦勃朗艺术成就的重要线索。
作品1
还有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荷兰另一位大画家凡高也画了多幅自画像,即使割耳后也不忘在痛苦中给自已画一幅自画像,毫不掩饰割耳后头缠药布的自己!我想这背后一定有某种力量在促使凡高能够直面自己的痛苦。更不用细说毕沙罗、雷诺阿、莫奈、马奈、塞尚、毕加索、马蒂斯、高更、莫迪里阿尼、劳特累克、苏丁、科勒惠支、蒙克、达利了。英国的佛洛依德还画了一幅晚年肌肉松懈丑陋的裸体自画,等等一长串的画家自画的名字,不胜枚举。还有近期在北京展出的比利时画家图依曼斯,他们都在反复的自画。
这就引出来一个话题:画他与自画。为什么中国的画家从古至今多画别人而不画自己?即使偶尔画一下自己也往往是一幅类标准照般带粉饰意味的自画像?中国人物画自产生以来从来没出有现过像西方画家那样的反复自画的现像和画家群体?是画种的局限吗?还是因为地域、文化观念、哲学、宗教信仰、习俗、审美、人生观艺术观的主客观原因所至?应该不是中国画家集体忽视遗忘自己吧?
画他与画己在我看来本无区别,借画自己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思想、审美或者是人生观,在剖析刻画自己的同时也在剖析认识这个时代投射到自己身上的甘苦。每一个人即是个性的人也是共性的社会的人。通过自画像来回应其所生活的时代。
自照相术发明以来的二百多年画家们也没有停止自画像的创作,但是肖像照片不能同自画像同日而语,自画像是面对自己面孔的再创造,不是原封不动的再现。是自己对自己的灵与肉、内心与外表无情的剖析与重构。是自醒和独白,是用画笔揭示的人性世界。是思想的洞见,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表白。不能伪装粉饰,假情假意。这需要勇气,不然就失去了自画像的意义。
(文/韩大为,2024年12月26日于沈阳醉古得新堂)
作品欣赏
作品26
(来源:韩大为的艺术世界)
画家简介
韩大为 ,1999年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时留校任教。现为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书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吞武里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革辽宁省画院副院长、民革中央画院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