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鲁虹作序,“走向更新的‘新绘画’展”明日将在成都开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12-14 08:32:13
听新闻

鲁虹作序,“走向更新的‘新绘画’展”明日将在成都开展

“走向更新的‘新绘画’展”

TO NEWER ‘NEW PAINTING’”

参展艺术家 Artists

(按年龄排序  By age order)

何多苓|He Duoling

周春芽|Zhou Chunya

郭伟|Guo Wei

方力钧|Fang Lijun

武艺|Wu Yi

周力|Zhou Li

尹朝阳|Yin Zhaoyang

展览时间 Duration

2024.12.15――2025.1.25

策展人 Curator

鲁虹  Lu Hong

出品人 Producer

杨凯 Yang Kai

主办 Organizer

K空间  K Gallery

展览地址 Venue

K空间  K Gallery

成都高新区芳沁街87号附3-4号

No.87-3,Fangqin Street,Hi-tech District,Chengdu

序言

新世纪以来,新兴的艺术样式——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等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日益担当主角,于是有人便大胆预测:以传统媒介创作的架上绘画肯定会“下课”。他们的学术理由是:传统架上绘画的问题早已穷尽,所以不可能再有更新的发展空间。他们甚至引用美国著名理论家阿瑟·丹托的观点,强调指出传统架上绘画的历史只不过是明日黄花而已,取而代之的将必然是以新兴艺术——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为主体的当代艺术,而在我看来,经过转换的当代架上绘画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十分活跃。

鲁虹作序,“走向更新的‘新绘画’展”明日将在成都开展

何多苓,杂花写生,80cm×60cm,布面油画,2024

事实上,正是基于鲜活的当下感受,加上对大众文化、传统艺术、新兴艺术或各种资源的合理借鉴与创造,许多当代绘画不仅扩大了新的疆界,焕发了新的生命,具备了新的可能,还显示出了高度的延展性、包容性、多样性,进而演变成了“全新的艺术载体”,于是就有人称其为“新绘画”。如果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将会认识到:一些艺术家仍然坚持运用传统绘画媒介创作,并寻求蜕变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鲁虹作序,“走向更新的‘新绘画’展”明日将在成都开展

周春芽,拙政园一景,58cm×77cm,纸上丙烯,2024

其次,艺术的媒介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要将独特的思想观念与生存体验纳入创作之中,经过转换后的架上绘画仍然可以在当代艺术的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例如在伦敦、柏林等地,当代绘画的确并不像古典艺术时代那样占有中心支配的位置,但至今仍然是当下既普遍又重要的媒介。

鲁虹作序,“走向更新的‘新绘画’展”明日将在成都开展

郭伟,面具,60cm×45cm,丙烯布面,2023

再其次,在当代艺术的大格局中,中国当代绘画仍然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而一个既缺乏新兴艺术的学术背景,又在架上绘画方面有所专长的人完全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优势,去盲目追赶所谓新的艺术潮流。再说,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也并不存在表达方式上的先进与落后的问题。

鲁虹作序,“走向更新的‘新绘画’展”明日将在成都开展

方力钧,2023.2.21,23.5cm×19cm,陶瓷版画,2023

鲁虹作序,“走向更新的‘新绘画’展”明日将在成都开展

鲁虹作序,“走向更新的‘新绘画’展”明日将在成都开展

武艺,热咖啡,40cm×30cm,布面油画,2021

综上所述,人们称谓的新绘画其实特指以传统绘画媒介表达当代文化观念与意识的艺术作品——这当中亦包括在传统媒介中加入了新材料的作品。不过,只要将当下的新绘画创作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所出现的绘画创作做一番认真比较,人们就不难发现:在短短不过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新绘画已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即当下创造新绘画的艺术家们往往会根据个人的特殊感受提炼出特定的观念,然后再选择新的图像去进行艺术表达。我还注意到,在这样的过程中,无论艺术家们在题材与风格上多么丰富与新奇,大多与广泛借鉴或挪用各种非传统艺术的图像资源——其中包括对影像、广告、动画与传统资源等等的合理借鉴,而作为必的结果,不少新绘画艺术家在画面处理上已经大大改变了传统绘画的创作方式与惯例,并由此形成了各自的面貌。基于此,我在2002年至2014年期间,曾经在深圳美术馆或其他艺术机构围绕“图像转向”的问题策划了一系列“新绘画”展。时至今日,由于文化背景的重大转换,我们可以发现:当下从事新绘画的艺术家们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图像使用的方式或画面的处理上都发生了一些深刻变化,而这也正是我们策划本展的学术理由。需要说明的是,参加本展的七位艺术家尽管都取得过十分优异的业绩,但新世纪以来,他们却并未吃老本,而是在题材上、观念上、图像以及画面处理上有重大的拓展,相信观众们通过观展完全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鲁虹作序,“走向更新的‘新绘画’展”明日将在成都开展

周力,曼陀罗之九,180cm×180cm,布面综合材料,2024

鲁虹作序,“走向更新的‘新绘画’展”明日将在成都开展

鲁虹作序,“走向更新的‘新绘画’展”明日将在成都开展

尹朝阳,超载,112cm×137cm,布上丙烯,2024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我二十多年来反复提及的“图像转向”只不过是一种借用而已。熟悉哲学史的人都知道:古代与中世纪的西方哲学图景主要关注的是客观事物本身;而到了17世纪,西方哲学界转而关注的是人类的思想;时光推至半个多世纪前,西方重要哲学家已经开始关注表达思想的语言本身了,这就是著名的“语言学转向”;再发展至当下,西方哲学界又出现了第三次转向,即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图像本身,于是就有了“图像转向”的说法,著名哲学家、学者海德格尔、利奥塔与学者米歇尔、艾尔雅茨等人都有这方面的专门论述。而参展的艺术家们则用他们的作品十分生动而具体地证明了这一点。衷心希望理论家们能结合艺术家们的相关创作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从而推动新绘画进一步健康发展!

是为序。

(文/鲁虹,《走向更新的“新绘画》,2024年12月3日于武汉东湖)

(来源:K空间)

作者简介

鲁虹作序,“走向更新的‘新绘画’展”明日将在成都开展

鲁虹,1954年1月生,祖籍江西,198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美术作品参展:

中国画《在知识的海洋里》1982年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

中国画《我们这栋楼》1984年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

中国画《知音》1985年参加了“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

中国画《凉山印象》1989年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美展”

中国画《巍巍武当》1989年参加了“爱我中华、兴我中华全国科普美展”

个人出版的学术专著:

《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2002年

《中国当代水墨:1978~1999》2017年

《异化的肉身——中国行为艺术》(与孙振华合作)2004年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2006年

《蜕变——鲁虹艺术批评文集》2008年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2013年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大学教材,共印八次2014年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18》大学教材,2021年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英文版,由美国斯帕格出版公司出版(SCPG Publishing Corporation)

《文革与后文革美术1966~1978》2014年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理论文集2019年

《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9》2023年

《“策划”人生——我的写作与策展之路》2023年

有五百多万字的文章发表于各丛书及专业刊物上

曾参与《美术思潮》《美术文献》《画廊》等美术刊物的编辑工作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