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12-07 09:38:31
听新闻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面目全非——刘春杰版画艺术展”展厅现场

慢慢地学着聪明

代序

自上小学以后,包括中学、高中、中师进修、大学进修,我基本像空气般存在,因为我从来就不出众、不讨喜,甚至有些笨。人笨一些其实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大多数人认为我是聪明人。不能证明自己笨的苦恼,难以言表。记不清楚是哪年哪月,看露天电影《青松岭》,村民都找马车夫带货,车夫一甩马鞭,啪啪的响,马儿一路飞奔,扬起尘埃一片,朦胧了他和它们的背影。车夫那个神气与傲气不要不要的,望着远去的一溜烟,我生出志气,就在内心愉快的决定了:长大就当马车夫!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有记录的最早发表的木刻小品

然,时运不济,没多少年,马车和马车夫这门专业人间蒸发了。上天关一扇窗,就会开一扇门。1984年我幸遇农场工会干事邵明江、小学美术老师张志明,跟他们学木刻,这一刻就是四十年。

艺术教我陡增了勇气和乐趣。诗歌、舞蹈、音乐、戏剧、绘画,不就是人类为了乐呵嘛!四十年,艺术确实带给我许多好处。即便,期间获得了虚妄的荣誉或奖励,我还是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

到底是什么力量推着我前行?是几十年间不断遇见的贵人帮衬,是父母过的那些苦日子的浸润,让我成为一位怀疑者,一个长期主义者,用笨功夫做笨事儿,不忘看着周边的风景,乐着走着,慢慢改变自己。走着乐着,我也常常坐下来歇歇,喝着茶或哼着歌儿,看天观云,内心时时感恩父母和贵人们。

那天午餐后散步,年轻的同事说您应该把版画捐给单位一些。我当时一愣,即刻领悟到他的善意,正所谓三人行其必有吾师。捐一百件作品给金陵美术馆,不为名利,只为感恩,这些千刀万刻的作品,镌刻着我的年轮,他们在此,就像友人见面微微点头示意,用这个方式感谢我的同事们这些年的帮衬。所以,无需搞任何仪式。

2025年是我移居南京二十年,参加工作四十年,其间做过民办教师、编辑、画家、美术馆馆长、画院院长……虽然没有实现做马车夫的理想,却手握刻刀、画笔,记录了我与这个时代,一如马车夫扬鞭行驶。我驾着人生的马车始终不歇地运行,也不断加油、修补、调试、保养,似乎、也许、好像慢慢地比以前聪明了一些,也有了些许存在感。凭什么呢?自然少不了自己的努力,少不了他人的助力,和依托的这些承载着时代信息的作品。

(文/刘春杰,2024年末于南京荣幸斋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面目全非——刘春杰版画艺术展”展厅现场

1.起步北大荒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出生在雄阔肥沃的北大荒,那里很久以前是一片蕴含诗意的神秘黑土地,漫长的寒冬冰雪覆盖,寂静的原野渺无人烟,动物出没,春风吹过后花开遍野,万物野蛮生长。1958年开始,几十万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先后汇聚到那里,开垦荒原。其中的转业官兵队伍里有许多“出身不好”“思想落后”,或者“言论不当”的知识分子、作家、画家,他们多数是主动报名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改造自己的。他们的到来,为北大荒文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后来也有人说,那个时代,北大荒是文化的流放地。年少时,站在我家窗口就能看到一座巨大的烟筒,上有几排大字:“先解放全人类,再解放自己”“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并不知道这些话的意思,但是它把我的胆子搞得挺大,豪迈得一塌糊涂。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风儿轻舞》 80.5cm×59cm The Light Dance of the Wind 1995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风顺乐土》 77cm×49cm A Paradise with Favorable Weather 1997年

2.萌发私想

2004年,从冰城哈尔滨市来到了四大火炉之一的南京城,和六七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还好,有一张办公桌。我是从农场出来的,不太讲究环境,只要有张桌子就可以画画。

不再刻画大幅套色木刻,而转向单纯的木刻小品;不再刻画美幻的童谣,而画身边人,写身边事,远离以往的集体意识,追求个体私想的精神表达。如《水中月,美丽的图画》,开始用毛笔画了一个很简洁的圆,追求几何形体的稚拙美、简洁美。圆月在水中的部分酷似一只小船,既然有船,便画上一男一女。画完这几笔,脑中便自然冒出这样一句话:“生活中远望这样的情景是美丽的,但当你走近时也许发现,并非真的美丽。”我即刻命名作品《水中月,美丽的图画》,字的排布一如传统中国画的题跋。

100幅《私想者》系列木刻尺寸不大,色彩或灰或黑,迥异过去风格,我确认找到了新的创作方向。彼时彼刻,也有了自己的艺术宣言:伟人们哲人们思想着,平常人哪敢奢谈思想。所以,我等只能瞎想、空想、妄想、梦想、狂想,私下里偷偷地想……故,此私想者非彼思想者。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天下嚷嚷,天上也嚷嚷 28cm×21.5cm 2007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鲁迅正面 39.2cm×49cm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鲁迅侧面 39.3cm×49cm

3.禅山圣水

苦心经营彩墨《禅山圣水》系列,积了染,染了皴,皴了擦;一回回,一遍遍,斑斑驳驳的彩,重重叠叠的墨——像日记,像心电图,有时甚至把宣纸揉烂了。日积月累,从彩墨画传统止步处前行。撕画,之前只用于对不满之作的处理方式,这个时段的我则是对将要完成之作的再“破坏”。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通过撕裂-拼贴-重组的行为来创作出最终的作品。撕,成为另一支笔或者一种画法,由它,触摸到了历史存活于当下的脉搏。藉由修修补补地完成一种转换,这里挖一块,那里补一条,形成意外效果。将创作过程结果化,将偶发变为必然,将隐藏变为彰显,将羞于示人变为公之于众,以达到通透、交错、断裂、灵动。把千百年来的“禅山圣水”去魅,还原为“残山剩水”。追问在后工业文明的今天,在消费时代的洪流中,普天之下还有“自然”吗?那个上帝赠予我们,而人类从未染指的自然,早已随着一声声寂寞地撕纸的声音,残剩于人类的庞大愿景中了。《禅山圣水》等一系列作品尽管形态各异,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视觉艺术社会意义的追寻,也是与《私想者》木刻系列的艺术追求一脉相承的。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禅山圣水1》 水墨 96cm×190cm 2017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禅山圣水5》 纸本水墨 77.5x147 2019年

4.装置艺术

持续刷屏

《持续刷屏》由365个亚克力盒组成,盒内放置1960、1970、1980年代《人民日报》,也有少许其他旧报纸,最上面一张印有木刻鲁迅,偶尔也用我的自画像等作品叠加。拓印这批作品时不固定木刻板,随机组合,随意赋色,多次套印。进入制作装置阶段,先设计图纸,再请工人制作,然后安装灰色底座。作品满满地安放在苏州博物馆清朝时期的恭王府露天院内,犹如鲁迅墓地,颇具历史重合感。选择365件数量,也暗合一年的每一天,鲁迅都出现在媒体中。事实也是,鲁迅去世后的八十多年一直被持续言说,从未失去关注。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持续刷屏装置 41.2x58x32cmx365个 木刻+亚克力+聚苯乙烯 2017年

废纸三千

我有一个习惯,画室里没有真正的废品,所有作废的材料或者已经确认失败的作品都不会扔掉。等待时机与灵感,说不定哪天又成为另一件新作。

木刻创作厌倦时,我画大量水墨画,摸索毛笔与宣纸、水与墨的规律。因为是探索,失败的作品很多很多,我把这些画撕碎了放在纸箱里。时间久了,画室里竟然有十多箱废纸,蔚为壮观!我做装置,大致如此,堆积的材料有了规模,这个过程中构思基本形成,水到渠成。愿作品走出画室,与公共空间关联,与观众互动。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是私想空间的无限延伸。

这些画有人物、花、鸟、鱼、虫,也有废弃撕碎的木刻作品,因为撕碎了,画面已经不再完整,参差不齐。将他们组合、粘贴、悬置,展现在观者面前,有时会很奇怪很突兀也很有趣儿,令人沉思。因为,所有艺术家都有废弃作品,谁都经历过废纸三千的过程,这也是向每位辛苦的艺术家发出的敬意,我就命名这个系列为《废纸三千》。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废纸三千装置 244cm×424cm 2017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废纸三千装置 244cm×424cm(纵深尺寸可变)2017年

迷阵

《迷阵》系列作品装入双面亚克力画框中立体呈现,空间感倍增,观者可以看到作品反面旧报纸上大量的信息,也包括遗留的色彩,手工拓印痕迹。借用画面遍布的“网格”,画框错落,或高或低悬挂,配置红外线光影以形成迷乱和突兀,增加虚无感,有如“迷阵”。红线充斥作品局部或观众脸上、身上,观者深度体验——紧张、压抑、迷茫中令人萌生追寻光的源头,走入下一个明亮、宽敞的展厅,从而获得自由而光明的天地。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装置艺术《迷阵》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被修复的《迷阵》作品 木刻+旧报纸+墨+丙烯+综合材料 2007—2023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装置艺术《药房》

5.面目全非

宣纸不同于报纸,尺幅可以很大,吸水性强,之前我的彩墨创作经验派上用途。创作实验过程中画面出现了混沌、干裂,历史感与厚重感。我逐渐使用更大尺寸的宣纸,慢慢掌握驾驭能力,控制墨色变化,力求墨与色的强烈对比,寻找并保留纵横交错的力量感。创作中我会喷水,在宣纸潮湿的状态下塑造凹凸起伏,以求画面干后纵横交错的肌理。并在部分作品中植入汉字,用墨与色缠绕,折叠后产生的肌理也会破坏文字的完整性,与传统中国画完成以后必须裱平不同,这些作品坚挺、厚重,更像斑驳的山石和泥土,甚至有金属质地,也像残碑断壁。这种效果,与几千年宣纸的呈现形态截然不同。

有人说这些画像战争、灾难后留存文化的痕迹,有人说像天地之初、地老天荒的感觉,也有人说混沌苍茫、宇宙洪荒……很高兴得到这样的效果,我为这组最新作品取名为《何处不尘埃》。难道不是吗?伟人、超人、凡人,都赤身而来,赤身而去;世界万物,钢筋水泥、飞机大炮,最终无不归于尘埃。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无物之象·有光》 宣纸+水墨+国画色+胶 232×140cm 2023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热风系列》作品正反面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34cm 2023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面目全非——刘春杰版画艺术展”展厅现场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即将由英国ACC ART BOOKS出版的画册封面、封底

(来源:刘春杰工作室


画家简介

刘春杰 | 面目全非——我的四十年

刘春杰,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客座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艺术硕士兼职导师、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