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油画艺术》2024年第2期
摘要:油画艺术作为主题美术创作的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图像叙事的方式融入与展现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和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概念,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及党史主题美术实践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油画形式语言与创作实践在当下主题创作中存在的主题概念化、画面照片化、形式简单化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剖析,根据个人的创作经验,提出了实践方案与思路,总结了艺术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只有理念和形式两方面的真正协调和统一,才能成就真正的艺术经典。
关键词:主题油画创作;绘画语言;创作实践
油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5 世纪的荷兰,距今已 600 余年。中国人从接触油画至今也逾 200 年。油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能延续至今,必然有它的生存之道。西方绘画的主要画种就是油画,在现代艺术中“架上绘画”也多指的是油画,关于油画的各种艺术流派、艺术理论、艺术批评文献多如牛毛,油画背负着人类对艺术的完美期待。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的油画家经常被误解为传统守旧、故步自封、将被 AI 技术发展逐步淘汰的一群顽固派。实际上油画只不过是一种绘画媒介,不必承担那么多所谓的艺术的责任,重要的是其形式语言如何表达和创作实践如何呼应主题。诚如贡布里希所言:“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1]
图 1 张可扬 歌唱家
布面油画 2022 年
图 2 张可扬 海伦·凯勒
布面油画 2022 年
主题创作是油画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是评判艺术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油画艺术发展到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充分的表现力,与其具有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密不可分。在国家层面的重大美术创作工程当中,油画依然是较为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与油画丰富的艺术语言及其独有的画面质感紧密相关。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艺术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油画始终是参展人数最多的艺术门类,这种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油画的市场依然庞大。从全世界范围来讲,传统的油画无论是从学院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的角度,都已不再是主流。唯独在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油画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
以中国美术家协会为代表的国家美术体系有庞大的油画创作队伍,近些年来相继举办了多次国家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各个省区市也同步开展了为数众多的主题美术创作展览,推出了大批的精品力作。正是因为有这种体系的保障,中国形成了当今世界少有的从国家层面推动主题油画创作的良好局面,使得中国油画在主题美术创作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对主题油画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艺术家守正创新,关注现实生活、深入现实生活、尊重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引领现实生活。主题美术创作,通过展现人类美术发展的进程与图像叙事的基本原则,让我们对再现性的绘画和造型美术的本体规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因此,主题油画创作的主题如何确立、形式语言有哪些特征、创作实践如何形成是主题油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主题油画创作中的主题确立
什么是绘画的主题?主题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口号,或是一个固定化的样式。实际上主题可大可小,可以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也可以是一个特定时期的一个微小的事件,甚至是一种情绪。主题并不是一张现成的照片翻版成油画,而是在绘画巧妙的构图中营造出一种画面的情感,或者是一种关系。画家并不单纯只是画画,实际上画家更像是一名导演,他在画布上要考虑典型环境、主要演员、群众演员以及服装、道具,还要研究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把这些内容综合在一幅画里面,就需要画家具有超强的综合把控能力。这些细节、这些过程只有画家自己才能够把握,评论家们往往看到的是画面最终的结果,通过结果对画面进行表层的分析,而作画过程的前期设计、画面细节控制、画面趣味点的打造,评论家无论如何是猜测不到的,或者说是分析不准确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真理和美的显现是通过“建立一个世界”达到的,这就是艺术创造的动态过程,艺术品的创造实际上就是克服物质的物性,把它带入人的世界从而呈现自身的意义,而这一切只能靠画家自己来完成。
图 3 张可扬 幸福家园
布面油画 2021 年
图 4 张可扬 草原音乐节
布面油画 2023 年
主题创作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受到大量的经典艺术作品的影响。画家并非凭空创造自己的作品。主题来源于画家某一个阶段曾经见过的典型的艺术图式,对艺术家后期的艺术创作过程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画家通过自己的理解,最终转化到自己的画面当中,形成自己所期望的主题创作。主题创作的图像在创作初期,往往在画家的心中是一种模糊的印象,这种印象来自已有经典作品图式和自身认识的组合。这种组合在现实当中是不存在的,我们也可以说创作就是一种“虚假的真实”。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场景,实际上这个场景只存在于画家的心中。很多画家在做主题创作的时候,最大的困扰就是找不到一张像画一样的现成的素材来进行描绘,即使找到了也会让观者直接看出来是描摹了一张现成的照片,而这种创作是拼凑出来的、是牵强的、是没有灵魂的。成功的艺术家可以让画面中的一切要素,服从一个主要的结构规律,在完成这些步骤的同时,将各种不同的事物相互比较,使它们的差别性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布洛克曾经说过:“把一个柠檬放在一个橘子旁边,它们便不再是一个柠檬和一个橘子,而变成了水果。”[2]631 画家的能力就是把并不相关的人或物,让他们产生关联,形成一幅看似真实和谐的场景。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所说:“在一件艺术品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因为存在的本质最终是由主题体现出来的。即使作品看上去似乎完全是由中性的物体排列起来,我们也能从中发现象征性。”[2]632
图 5 张可扬 忆江南花好月圆
布面油画 2021 年
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所能达到的高度,就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主题创作实际是在画面中营造一种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来传达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氛围,而这种情绪或者氛围被观众感同身受以后,主题也就凸显出来了。这也是当下主题创作有别于早期过于直白的主题创作的一个根本特征。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这里第一个决定因素就是这样一个要求:要经过艺术表现的内容必须在本质上适宜于这种表现。否则我们就会只得到一种很坏的拼凑”[3]。
二、主题油画创作中的形式语言
绘画形式语言的可持续性,体现在对造型的个人语言方式的探索与坚守。现代绘画当下的卡通画的色彩构成,实际上是把绘画简单化、快餐化的一种误导。同时对绘画的污名化、形式语言的幼稚化是画家对自身不自信的借口。实际上,绘画是有门槛的,是严肃地深入研究探索的结果,这个门槛就是个人成熟的形式语言特征的形成。主题创作虽然描绘的是自然世界和社会景象,但是画家要做到在他的画面当中,形式与自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这种独特性就是形式语言的魅力。马列维奇认为:“艺术是一种构造的能力,不在于形式和色彩的互相关系、不在于一种构图中美感的审美标准,而在于重量、速度和运动的方向的条件。形式必须被给予去独立存在的生命和权利。”[4] 离生活的形式越近,离艺术的形式就越远,这也可以理解为好的艺术作品人们能看得懂,却不知道画家是怎么画出来的。形式语言是由需要表达的情感所决定的,而情感则是对周围形式与色彩的一种感性的反应。随之而来的是在创作过程中的一系列直觉冲动,这种直觉冲动又依据画家对绝对形式美的欣赏来加以分类,这种被创造出来的形式语言就会传达所谓的“精确的情感意义”,当这种情感被观者感受到,画家的目的就达到了,因此真正的艺术中内容和形式永远是相互拥抱、融为一体的。
图 6 张可扬 草原之光
布面油画 2021 年
美国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认为:“最完整的现代绘画,是具有最抽象的统一性以及对媒介有着最直接的认知的绘画,是‘消解了中心的’‘复调的’‘满幅的’绘画。”[5] 对格林伯格来说,现代绘画消解了西方传统架上绘画,这种绘画总是使装饰性臣服于戏剧性效果,而这就是现代绘画的历史意义。当代艺术弱化或者脱离了传统绘画戏剧性的表达,而是以纯粹装饰性的画面取而代之,中国的当代艺术也是沿着这条线发展的。随着国内社会的发展繁荣,初级阶段矛盾不再剧烈,当代艺术也逐渐失去了它的激进性。随着多媒体的迅猛发展,当代艺术的先锋性逐步丧失,艺术重新回到平和,重新回到形式,再次回到格林伯格所说的装饰性绘画的原点。从各大私人美术馆、画廊以及艺术博览会可以看到,今天的当代艺术基本上就是装饰画的天下。这里没有褒贬之义,只是说当代艺术回到了原有的基本样式,最早的抽象和现代主义的图画就是装饰画,装饰画是纯粹表面的绘画。中西方艺术各有各的特点,中国艺术强调的是淡雅脱俗的平面装饰,西方艺术强调的是色彩绚丽的真实透视。马蒂斯是装饰性绘画的辩证转换的领袖,事实上正是由于他,“装饰性”一词才不带有贬义。随着艺术的融合跨界,中国传统艺术的平面装饰性对油画艺术的影响愈发深远,中国的现实主义主题绘画与当代艺术发展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主题油画创作的形式语言探索也显示出了这些显著特征,也验证了马蒂斯的观点是正确的。
图 7 张可扬 游学华夏
布面油画 2023 年
今天的油画艺术语言由传统走向现代,总体而言弱化光影和透视,强调平面与结构。作为图像时代的油画艺术,要更加注重图像的交叠互映,而不是单一图像的呈现。这从一些基本特征中可以看出端倪,比如形象边缘的不确定性、造型主体的模糊性以及与环境的穿插混杂,都形成一种新的语言方式。图像永远体现的是一个过程,状态不断变化,而不是终止。这一点的最终体现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我们随手翻阅几本艺术杂志,快速地翻阅会给我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如果是国画杂志,因为国画基本上为单色作品,因此翻阅的过程视觉体验非常的舒适、和谐、不跳跃;当翻阅一本当代艺术的杂志的时候,因为颜色大多是鲜艳的大色块,因此翻阅起来视觉体验是欢快、跳跃、赏心悦目的;当翻阅传统的学院派现实主义作品的杂志的时候,因为其内容、色彩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快速翻阅的过程往往是视觉效果混杂,无迹可寻,总有中断,难以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视觉体验是凌乱的。这给我们一种启示,传统现实主义绘画的画面质感需要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尽量将形式语言简化,强调画面的整体性。
图 8 张可扬 东方威尼斯大澳渔村
布面油画 2022 年
图 9 张可扬 杏花村语
布面油画 2018 年
德国艺术家马克斯·利伯曼有一句名言,画得好的白菜比画得差的圣母更有价值,反之一幅精美的圣母像所能取得的成就,任白菜画得再精美也望尘莫及。毋庸置疑,绘画的水准是评判一幅画价值和标准,形象和绘画水准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各有各的价值,谁也无法取代另一方。艺术总是向人们呈现出两副面孔,而人们则在这两副面孔间摇摆不定。有时人们视艺术为感官游戏,自给自足,同现实没有任何关联;有时艺术又被视为现实的倒影,同人的体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帮助人们感受和理解现实并对现实作出评判。
艺术反映现实一向如此,它同现实的关系灵活多变,距离时远时近。一方面艺术要远离现实才能存在,另一方面它又包含于现实之中。艺术不单反映现实,更不断指向所反映的真理,凡是本真的艺术就必然指向现实,不少重要的艺术更是直接讨论人的存在。坦然面对人生的种种真实难题和任务,这样的艺术才更有价值。
三、主题油画创作中的绘画实践
从油画艺术传入中国发展至今,油画的形式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每年举行的全国性的油画大展当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油画形式语言在不断地创新,油画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中国人的审美特征,逐步摆脱了西方传统油画的固有模式,拓展了油画的表达极限。
从早期模仿诸如古典主义、印象派、苏俄时期的巡回画派等西方油画至今,中国油画在主题油画创作的实践方面结合了诸多艺术流派的语言特征,逐步融合中国画中的写意语言,使这一舶来画种在中国开枝散叶。从另一个层面讲,中国油画的发展也特别像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类似高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弯道超车”。西方古典油画被认为是油画的范本,中国油画巧妙地避开了这种费时费力的罩染传统语言,而开辟了另一个赛道,在表现主义和写意风格形式语言探索方面异军突起,这一点在当前的主流油画展览作品的语境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从视觉效果上来讲,主题创作以具象表现为主,以现实主义题材居多,占据着学院教学的主流以及官方主题美术创作阵地。
图 10 张可扬 爸爸的马群
布面油画 2021 年
图 11 张可扬 生活的美酒
布面油画 2023 年
现代画家的艺术作品,即便作品对现实的再现带有极为强烈的政治或者道德偏见,一样可被视为纯粹的艺术,有着纯粹的形式结构,当然前提是作品本身在审美上确实有所建树。另外,作品无论多孤立怪僻,甚至作者本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实用目的,一样也具有批判社会的潜力。艺术要呈现出自己的特质,完成种种功能,其总的前提就是要有成功的形式安排,而这种形式要引人入胜,技巧要接近于完美。艺术效果具有其审美门槛或者说形式底线,唯有跨过门槛越过底线,作品才能跻身于艺术之林。
画家何以成为艺术家,并不是因为他们描绘了什么、力推了什么、褒扬了什么,而是在于他们描绘、力推、褒扬的具体方式。一幅画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让观者首先看到它是一幅画,而不是首先看到它画的是什么。因此尽管是主题创作,依然要考虑一幅画的主要色彩关系及主张是什么,画面的主要结构如何撑起整个画面。我们在画中看到的是一个真实场景的再现,或者是一些真实人物关系的再现,但是其中的色彩关系一定不是真实自然的色彩关系,而是画家主观处理的结果。这种明确的色彩关系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为了观众观看画面的第一印象提前设定好的。在造型的表达上要模糊、似是而非,不要一眼就看得出的“准确”,把所有的立体关系都相对弱化到平面的装饰语言中来,这所有的一切也是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美术史家应该领会、探索和解释这种理念,艺术的真正知识只能靠对形式和技法的不知疲倦地研究获得。
图 12 张可扬 观鱼
布面油画 2015 年
艺术家把控画面,要对构成画面主体封闭的形状进行破形,这样才能够形成类似于电脑软件 Photoshop 的图层的概念。在画面当中不依靠明暗透视法就可以形成前后的关系,这就是绘画图层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画面照片化的问题,将绘画的形式感作为主题创作艺术效果的最主要的关注点,提升主题创作的艺术魅力和档次。创作过程给我们的启示也很多:第一,画面的黑白灰的构成价值高于全色相的价值。第二,画面始终要给人一种未完成的感觉,可以使观者有品味的余地,避免面面俱到。第三,绘画要强调一种不确定性,笔触的刻意夸张、视线的无意引导、局部的抽象表现等,让观者有更多的想象和欣赏的空间,出其不意。第四,在画面当中,无论是大的结构关系,还是小的形体塑造,都要做到点到为止、适可而止,这种状态是画面高级与否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问题对于画面的形成非常重要。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艺术是艺术家个人的事情,表达的是艺术家个人的情感以及对生活、对社会环境的态度,是极其自我的表达方式。但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自我封闭是不可能的。我们时时刻刻与这个时代、与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我们的国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主题美术创作实际上就是对艺术家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油画艺术语言的不断完善。
图 13 张可扬 来自北京的礼物
布面油画 2022 年
结语
当下的中国主题美术创作,既反映国家意识形态,也关注人民幸福生活,承载的是画家的社会责任。从画家的角度来讲,要避免在创作中直白的“看图说话”,简单的“图片拼凑”,为了主题而忽略艺术的倾向,而是真正地把主题美术创作的理念提炼为画家内心的创作指引,遵循艺术的创作规律,同时在绘画的形式语言方面,深入研究表达方式的时代性特征,强调主题美术创作的与时俱进,力求避免同质化、概念化的创作模式,将艺术理念与形式语言完美地结合。世界各大博物馆所陈列的经典名作,绝大部分是那个时代的主题美术创作。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必然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担当需要油画艺术为主题美术创作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家层面上举办的大型主题美术创作工程越来越多,艺术家创作的首要价值就是要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而主题创作为政治服务的基本特征也依然是艺术家关注的焦点,因此当我们在谈到主题油画创作的时候,应该更多地把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国家的宏大叙事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更多接地气、留得下、传得开的经典作品,从高原迈向高峰。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 . 艺术的故事[M]. 范景中,译 . 杨成凯,校 .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15.
[2]阿恩海姆 . 艺术与视知觉[M]. 滕守尧,朱疆源,译 .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黑格尔 . 美学(第一卷)[M]. 朱光潜,译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7.
[4] 赵箭飞 . 完美的艺术生涯——弗兰克·斯特拉和他的抽象艺术[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15 :259.
[5]牛宏宝 . 笔墨语言的现代性进程——从黄宾虹到姜宝林[M]. 青岛 :青岛出版社,2021 :150.
(来源:油画艺术期刊)
作者简介
张可扬,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内蒙古油画学会副主席。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级美展金奖11项、银奖7项,70余次入选国家级美展。2018年获评为“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2019年荣获“中国油画学会颜文樑艺术奖”,2020年荣获“内蒙古美术奖”,2016年、2022年两次获批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2024年获评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优秀项目。2013年、2023年两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艺术创作最高奖“萨日纳奖”。中国文联首批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