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
记得刚上初一,在一个傍晚,美术老师带着兴趣小组同学骑着自行车外出写生,那是我第一次外出写生。我将画夹撑在自行车的后架子上,站在高低不平的田埂边画落日余晖中的远山。时隔数十年,那张写生早已不知去向,但像绸缎一样美丽的霞光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此后每逢回家时,远远地看到那道如同屏障一般耸立着的、巍峨的、青黛色的峰峦,就会想起年少的自己曾经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地涂抹过,那抹绚丽的晚霞总会在眼前暖暖地展开。
上大学的时候,开始跟着老师骑着自行车去外地写生。此后,几乎每个暑假,总会随老师或者朋友们一同去甘南草原、青海大通河畔画画,短则两周,长至一月。印象最深的是,一行师生四人从青海的浪士当蹬着自行车披星戴月地赶了两百多公里路,清晨时分回到兰州,那一夜的辛苦与危险已不记得,只记得夜非常黑,车轮下的路面忽而起来,忽而下沉。回来后脸上蜕皮了好一阵子,特别是鼻子尖上蜕了好几层。
一晃数十年过去,当时的老师们大多已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有的老师或已驾鹤西去。曾经的画友们也都年过半百,说起曾经外出写生的趣事,总会相互打趣。自己因为杂事缠身,外出写生的日子越来越少了,但总是回想起那些外出写生的自由日子,想起大家围坐在树荫下的草地上吃饭的情景,似乎还能听到翟老师以浓郁的河南口音活灵活现、带着些许夸张的口吻讲述《清明上河图》画面中的店铺伙计在喊“六”,陡老师照旧底气十足地讲《杨家将》中的“四郎探母”……我们分享月饼、啃干馒头、剥鸡蛋、喝凉开水,用弯曲的树枝儿夹起塑料袋里辣椒油凉拌的牛肉片儿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味。每当黄昏时分,大家收拾起画具,蹬着自行车,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穿过幽暗的树林返回住处,远处暖暖的霞霭映衬着村舍升起的袅袅炊烟,偶尔夹杂着鸡叫的声音,时不时还会遇到村民们赶着牛羊群走在山路上。村民一声吆喝,羊群三三两两地四处散开,有些调皮的小羊竟然跃上山坡,向前一路小跑着去。这时候村子里总是弥漫着浓浓的柴火味道,让人心底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暖意。一天的辛苦融化为淡淡的、不可名状的幸福。
因为自小生活在西北,浑厚的黄土高坡、荒芜广袤的沙漠戈壁、高低错落的寺庙藏居、绿色掩映中的金黄的油菜花、村民们粗糙淳朴的面庞,总会唤起我心底对这方土地的眷恋与感恩,而我手中的画笔成为最为直接的表达。门前的一草一木、花开叶落、弯曲绵延的河流、起伏逶迤的山坡、静谧深邃的星夜,自然而然成为笔下的素材。在那遥远的地方,总有着画不完的风景,岁月轮回,不曾改变。
(文/王玉芳)
王玉芳作品欣赏
《布老虎》39x53.5cm 2024
《晨》 40.5x32cm 2024
《窗前》30x41cm 2024
《悼》17.5x31.5cm 2024
《河西古城一》 19.5x15cm 2024
《黄河岸边》 17.5x31.5cm 2024
《记忆》 50x36cm 2024
《家乡》 16x25cm 2024
《静静的风》 26x36cm 2024
《凝》 17.5x31.5cm 2024
《盛》 39x53.5cm 2024
《夕阳》 16x25cm 2024
《眼泪教堂》 26x36cm 2024
《幽梦》 39x53.5cm 2024
《云散月明》 17.5x31.5cm 2024
《今夜月明》 35x50cm 2024
《依》 30x41cm 2024
(来源:综合ART现在、艺术理论研究)
画家简介
王玉芳,1972年生于甘肃静宁,199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获美术学硕士学位,2000-200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保加利亚国家美院学习,200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甘肃画院党委书记,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专业认证与教材建设委员会美术与设计分委员会学科主任。
出版的论著及教材有《20世纪中国比较美术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守望与前瞻》《中国美术史》,在《文艺研究》《美术》《中国美术教育》《美术观察》《美术与设计》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