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笔花鸟画以自然界的木、草、禽鸟、走兽等为表现对象,以严谨精致著称,注重打造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的艺术效果。但与西方的写实主义不同,工笔花鸟画在“应物象形”的同时追求主观精神的表达及体现,可谓“心灵的篇章”“视觉的音乐”。基于此,文章从美学角度出发,分析中国花鸟工笔画的意境、线条、色彩及构图,以此体现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审美情趣。
关键词: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色彩表现
色彩是绘画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色彩的象征意义、蕴含的情感情绪、代表的文化符号等能够使画面视觉效果鲜明、内涵深刻,将事物的特征与风骨展现得淋漓尽致。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重要流派之一,在诞生之初便以“设色艳丽”著称,寻常可见的花鸟在色彩的渲染与衬托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气韵生动且富有生命的力量。伴随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现代化发展与变革,当代画家们对色彩的运用及表现更为大胆、个性,无论是对民间绘画、传统工笔画色彩的借鉴,还是对国内外绘画色彩美学思维的融合运用,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对于推动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自然之美——于传统中国工笔花鸟画中汲取色彩灵感
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对色彩的运用讲求“设色艳丽”,在色彩搭配上追求“五色”统一,画家将对生活中寻常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作为绘画的开端,将事物的风骨转化为设色与搭配合理的色彩,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表现尤为注重“民族寻根”,在色彩审美观念日益多元的当代社会,众多工笔花鸟画画家依然注重发扬传统、提炼民族色彩实践之精髓,在绘画创作上于传统中国工笔花鸟画中汲取色彩灵感[1]。以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家于非闇创作的《祥云瑞鸽图》为例,画面内五只形态、位置各异的鸽子以不同色彩予以表现,或是清丽淡雅,或是浓墨重彩,与蓝色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画面颜色更加贴近自然,淡雅但不淡薄,清透但不失厚重,体现出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色彩表现的自然之美。
2.气韵生动——注重凸显色彩的象征意义以及情感内涵
中国工笔花鸟画为“笔工而意写”的绘画艺术,追求传神写照,注重突出事物风骨及气韵。近年来,伴随着色彩心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色彩的象征意义、情感情绪价值愈发凸显,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家开始借鉴色彩心理学研究成果,重新审视色彩与客观事物、画面与审美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并以色彩象征意义与情感内涵增强色彩的表现力。
如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家姚舜熙创作的《骄阳》在画面中运用了大面积的红色,将原本绿色的芭蕉叶也增添红色元素。单纯从色彩表现上来看,红色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象征着希望、火热美满的生活,蕴含着热情、奋进等情感内涵,体现出画面蓬勃的朝气、激荡起澎湃的能量,也使得画面上的芭蕉树气韵生动,在骄阳的照射下蓬勃生长。
3.视觉效果——重视“象外生境”与色彩的夸张及对比
意境是中国独特的传统美学思维,追求“象外生境”的艺术境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点发生了转变,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家更加注重色彩的夸张与对比,以此营造梦幻意境,使得自身的思想观念得以诉诸在画面色彩之中[2]。
以当代中国花鸟画家傅春梅为例,其十分擅长大面积使用对比色、叠色与变色,冷暖色调冲突带来的强大视觉冲击力使得画面内的事物栩栩如生,其《蓝色郁金香》作品为工笔重彩,在色彩运用上十分大胆,设色艳丽且具有装饰意味,仿佛将彩纸罩在无色的郁金香之上,但其色彩丝毫不笨重、突兀,而是给人一种一望无际的郁金香花海之感,人们身临其境般嗅到郁金香的芬芳,思绪随之飘远,在虚实交织的色彩空间内获得了别样的审美体验。
4.中西合璧——推动中国工笔花鸟画步入绚烂多彩时期
在中西方文化交织融合的背景下,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家在坚持民族寻根的基础上接受西方绘画文化与色彩思维的洗礼,不断尝试在色彩上创新。希望绘画色彩以光学原理为依据,尤其是印象派以色彩捕捉瞬息万变的现象,打破了中国工笔花鸟画设色的桎梏,使得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逐渐步入绚烂多彩的时期。
以画家刘奎龄为例,其善于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但在色彩渲染上注重明暗对比,适度融入西方绘画的写实风格,采用没骨的方式画花卉,并注重画面色彩的层次感、空间立体感。此种中西合璧的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色彩表现,使得大块色彩营造氛围、细节色彩勾勒立体形象,并使得画面色彩清透靓丽。
结束语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表现丰富多样,既有对传统色彩美学的发扬,对自然色彩的提炼,又有对西方绘画色彩理念的借鉴与创新。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画家们坚持民族寻根,挖掘传统工笔画色彩之精髓,也依靠于广大画家们的创新求变、与时俱进,对设色与色彩搭配大胆突破、不断尝试,逐渐突破传统设色之桎梏,探寻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色彩艺术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文/吕维超,《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审美情趣分析》)
参考文献
[1]徐正。《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语言探析》[J].牡丹,2019(29):60-61。
[2]田晓苗。《谈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表现》[J].美术大观,2014(10):42。
摘要:工笔花鸟画以自然界的木、草、禽鸟、走兽等为表现对象,以严谨精致著称,注重打造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的艺术效果。但与西方的写实主义不同,工笔花鸟画在“应物象形”的同时追求主观精神的表达及体现,可谓“心灵的篇章”“视觉的音乐”。基于此,文章从美学角度出发,分析中国花鸟工笔画的意境、线条、色彩及构图,以此体现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审美情趣。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创作;审美情趣
工笔花鸟画在用笔上讲求严谨精致、工整细腻,结构塑造、色彩晕染均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在描绘花鸟的过程中通过白描造型、勾勒填彩,再采用接染、撞水等绘画技法,将寻常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工笔花鸟画表现的对象,虽然不如水墨画、山水画一般气势磅礴、壮丽广阔,但别具情致,见微知著,善于汲取禽鸟、走兽、草木之风骨与特征,追求将内心感受、思想观念及精神等渗透至画面之中,将画家独特的审美情趣诉诸画面,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因此,在创作工笔花鸟画时,如何把握好技巧技法,如何建立自己的审美情趣,是值得深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1.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意境之美
说起绘画的意境,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中国画中的写意画,普遍认为只有写意画才讲求意境。实则不然,工笔画虽然注重用笔工整细腻、严谨精致,但其创作具有“笔工而意写”的艺术特点,画家致力于通过描绘花鸟表达思想情感,由此形成空达、泛在的艺术境界,让观赏者代入到境界之中,与画面内的一花一木、一草一石产生共鸣,激发受众的审美想象,以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得观赏者获得心灵的启迪、文化的浸润[1]。因此,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需要以追求神似为主,将意境视作工笔花鸟画之灵魂与生命,善于以生动的笔法、娴熟的技巧、精妙的构图、绚烂的色彩进行“抒情”,以此体现出画外之情、画外之境。不仅如此,工笔花鸟画创作中,应当对细节进行刻画,以可视、可感的艺术语言表现出事物的生命特质,以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2.工笔花鸟画创作的线条之美
线条是工笔画创作的艺术要素之一。西方绘画以块面、色彩为基本要素,而以工笔花鸟画为代表的中国画则以线条与水墨的交织融合为核心。正如清代画家恽南田所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工笔花鸟画堪称线条与水墨的“协奏曲”,用笔技法与水墨浓淡相得益彰,以线纹塑造形象,以线条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面貌。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白描”勾线是最为基本的线条技法,但一定要走出“白描=简单勾勒事物轮廓”的误区,在名家笔下,线条有着自身的节奏与生命律动规则,如书法一般讲求气韵生动、形势自然,追求线条精致的同时,需要体现出线条的力度、美感及疏密交织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同时,在工笔花鸟画发展中,形成了勾勒、夹叶等独具中国美学特征的线条艺术语言,在创作中对其灵活运用、创新尝试,可以达到良好的创作审美境界。
3.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色彩之美
工笔花鸟画设色艳丽,或是富丽堂皇、辉煌宏伟,或是清丽淡雅、浓淡相宜。虽然元明时期,工笔花鸟画色彩遭到诟病,但依然不能忽视其对后世创作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工笔花鸟画悄然兴起,其以宽容心态对待工笔花鸟画创作传统,于古今中外视觉艺术中汲取色彩元素,以更为创新的形式呈现在绘画艺术舞台之上。此时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既延续了“随类赋彩”之传统,以物象类别决定色彩的运用及搭配,又对色彩进行大胆创新,体现出色彩的抒情性。相对于西方绘画色彩而言,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表现的是阳光照射下的事物的固有色彩,虽无明暗变化与光影原理,但凸显出笔墨情趣,打造出轻烟淡彩、空灵似梦、洗尽铅华的色彩审美境界。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应当以色彩凸显我国传统绘画运笔、线条之灵动,尝试创作多种色彩运用技法丰富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语言表现。
4.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构图之美
工笔花鸟画的构图十分强调规律性与辩证性,带有一种秩序美感[2]。正如宋代韩拙所说:“天地之间,虽事之多,有条则不紊,物之众,有绪则不杂。”万事万物,都有其主要与次要矛盾,把握好矛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性,便可以解决工笔花鸟画的构图问题。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一定要避免物象主从关系不清晰,切忌将物象堆砌在画面之间,而是要以辩证的思维看待画面的布局及结构,将画面想象为不同层次的空间并对其进行分解与逐一处理,按照一定的逻辑与思路将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且体现出物象的疏密变化,能够体现出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构图秩序之美。
结束语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并且对后世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审美情趣体现在意境、线条、色彩与构图四个方面,在创作中应追求神似,注重线条技法的应用,以色彩凸显运笔与线条的灵动,把握好世间万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内在秩序,保证物象主次分明、避让及疏密关系明晰,以此建立属于自己的工笔花鸟画创作审美情趣。
(文/吕维超,《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审美情趣分析》)
参考文献
[1]马卫军。《心物交融——泛谈工笔花鸟画之创作审美情趣》[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1):81-83。
[2]莫晓捷。《省物传韵——谈工笔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J].美术观察,2019(07):150-152。
摘要:中国画作为我国国粹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意境则可以被看作中国画的“灵魂”,这是因为在创作时必然涉及意境的构建,且作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境是作品能够打动人心并形成共鸣的先决条件,中国画作品中的意境通常富含着深刻的哲理,为此本文针对中国画意境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探究中国画创作意境的构建。
关键词:中国画;创作意境
意境指的是艺术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场景以及人事物与所要表达的情感之间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我国传统美学向来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予以高度重视,早在《诗经》中,便有关于意境的相关描述。中国画意境特指在描绘各种景物,使用于表达某种思想情感及其艺术内涵的艺术境界,体现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一、中国画创作意境的表现分析
第一,中国画创作意境具备真实性特点。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差异,这是由于创作主题在生活方式以及人生态度上的不同而造成的,却不同观赏者感受到的意境表达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中国画创作意境还具有主观性特点。作为中国画的核心内容,艺术家基于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创作与加工,实现了意境的有效构建并展现了其独有的魅力。
第二,中国画创作意境美表现为“画中有诗”。“画中有诗”指的是中国画在创作意识与创作方法方面的有机融合,可以看作画的“诗化”与“文学化”[1],这是由于中国画与诗歌之间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且二者的创作手法较为相似,都是创作者头脑对想象出来的形象进行的加工,可用于表达主观感受。
第三,中国画的意境美表现在“气韵”之上。气韵是中国画在创作时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绘画美学的重要准则之一,同时也是每一个创作者所追求的理想艺术境界,不仅可以表现为线条的粗细长短,还可以表现为下笔的轻重缓急,在色彩的选择与搭配等方面也颇为讲究,中国画与书法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创作时以毛笔为主要工具,其骨法用笔较为特殊,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着的且尤其独特的发展规律,经艺术加工后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韵律。
二、中国画创作意境的构建分析
(1)以实像与虚像的结合为基础
中国画创作意境的构建以“意象”的完整为基础,而“意象”又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实象”与“虚象”这两种,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实现对作品意境的准确表达。顾名思义,“实象”即为客观存在的人、事、物的具体表现,而“虚象”的概念则较为抽象,这是一种不同于客观世界的新镜像,已不再是自然界纯粹事物的客观反映[2],在表达绘画作品中的事物时,尽可能涵盖了创作者各自的主观意识形态,为此二者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而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需要创作者依据事物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取舍,从而构建一种新的意境。
(2)以形似与神似的联动为重点
纵观中国画作品可知,其创作以“以形写神”为主要创作原则,所说的“形”指的是创作者在观察自然事物时得到的客观认识,是与创作意境中的“境”相对应的概念,但中国画的创作是基于世界万物原本的样子,更加强调意境的后期营造,即创作时不光要写景,还要突出创作者的真情实感。由此可见,“神形结合”的实现必然要以创作者的客观观察为重要前提,即对“形”的客观描述是中国画创作的先决条件,而“形似”与“神似”使得作品表达更加到位、情感情绪更加真实,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也由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3)以“象与意”的交融为核心
分析中国画创造过程中的“意”与“象”的应用可知,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其中“景”指的是可以直观看到的,是有形的,而“意”是无形的,需要用心去感受的,因为有“象”才有“意”,为此“意”必须附著于“象”相而存在[3],而二者的深入交融才能使中国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得以完美地展现。“情景交融”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原则,“情”的产生必须依托于实际的“象”,为此,我们常说的“立象”就是指选定某一具体的物像,而“立意”则是基于某一客观物像而进行的情感表达,分析中国山水画可知,其创作意境强调情景的融合,“以景抒情”及“情景交融”等创作手法最为常见,体现了创作者的主观情绪及感受。
三、结束语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经长期发展后,已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而意境的构造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画创作的重点内容,“意境美”需要情与景的深入融合方可展现,为此也被视作中国画的灵魂所在,逐渐成为了衡量中国画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本文针对中国画意境的表现进行分析,并针对“实与虚”“神与形”及“象与意”等方面来探究中国画创作意境的有效构建,希望以此加深对中国画创作意境的理解。
(文/吕维超,《中国画的创作意境分析》)
参考文献:
[1]魏佳。《浅谈中国画创作的意境表达》[J].新西部,2019(33)。
[2]董有国。《中国画特殊的空间意境分析》[J].休闲,2019,No.198(06):72-72。
[3]张中华。《泛议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与意境》[J].西部皮革,2019。
(来源:美篇号@云水禅心)
画家简介
吕维超,号卧虎堂主人,字如飞。当代著名动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一带一路”文化形象大使,中尼文化交流使者,中法文化交流大使,中俄文化推广大使,胡润艺术榜百位在世国宝级艺术家之一,中国书画职称及润格评审委员会副主席,加拿大皇家艺术学院特聘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笔动物画专项研究课程班导师,中国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文促会水墨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京华美术馆中国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展评委。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30位画家之一。最具收藏价值与诚信的50位花鸟画家之一。中国最具收藏价值与品牌的20位画家之一。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及名家联展。作品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展出。多幅作品作为国礼赠送许多国家领导人。作品被博物馆、艺术馆、中国美协、企业集团及海外人士收藏。作品在国内外顶级拍卖行如保利、瀚海、中孚、嘉翰、新加坡罗杰、英国罗素、美国杜邦等均有成交记录。创造单幅成交纪录153万元每平尺。2011年成为中国艺术杂志最受推崇的封面人物。连续三年入围胡润艺术榜百位在世国宝级艺术家。2021年参加北京地铁《艺术中国》主题巡展。2022年于北京举行“虎啸山河基业永固——胡润榜国宝级艺术家吕维超个人精品展”。作品被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国家邮票主票发行。2023年在埃塞俄比亚大使馆举行“‘一带一路’文化大使吕维超国际画展”。作品发表于《中国美术全集》《美术》《美术大观》《国画家》《美术界》《东方美术》《鉴赏收藏》《美术报》《中国画家》《艺术收藏》,出版个人作品集《盛世典藏——当代中国画名家精品荟萃吕维超作品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吕维超国画作品选》《中国美术教育名师名作教学范本——吕维超国画作品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