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今逢江西画坛十老之一梁书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清影画馆举办“铁骨丹心——梁书诞辰120周年国画作品展”以兹纪念。梁少负才学,二十五岁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就读,师从刘海粟、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诸先生,二十九岁获聘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教授。在沪期间其参与发起百川书画会,加入蜜蜂画会、白社、中华艺术教育社、中国画会,并积极参与各类展览,与当时中国画坛名流同台竞技,声誉日隆。徐悲鸿爱其才,曾先后拟聘其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然皆被先生婉拒。
抗日期间,由何香凝推介,其加入郭沫若所管之政治部第三厅,与同乡好友傅抱石,共投身于抗日救亡文化宣传事业。此间两人同住一屋,彼此同仇敌忾,肝胆相照,“议抗战大事,谈国画技艺,推心置腹,交情甚笃”,此戮力同心之精神,真乃江西美术史上难得之佳话。建国后,先生蛰居梓里万安,潜心创作,并为家乡培育美术人才,厥功茂焉!
此次展览共收集梁先生山水、花鸟作品约四十件,多数为先生八十后所作之精品。先生之作竹有劲风,梅有铁骨,山有秀气,水有灵韵。然笔墨放逸潇散之背后,却隐着一个跌宕起伏、窘蹶深忧之风雨人生。其一生身世多舛,愀乎悲乎,个人兴衰,何尝不是家国兴衰?百年风云岁月,寥乎茫乎,岂非艺坛沧海桑田?先生是有故事之人,尤其是其与名门闺秀陈纬华之凄美爱情故事,可堪传奇,闻者无不懃懃乎此痴情老叟,叹其为斯世之异人也矣!
值此梁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赏其书画,听其逸闻,亦可想见其人,如在今世。是以为记,以资来者。
(文/裴满意,草就于上海,2024.11.18)
梁书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铁骨丹心》33.5 x 90.5 cm
《剪刀峡风光》32.5 x 131 cm
《百柯争流》52 x 68 cm
《迎春图》55 x 86 cm
《吉余仁弟雅属》34.5 x 99 cm
《罗塘古树林》97 x 180 cm
《黄洋界》97 x 164 cm
《夏日写几只金鱼》50.5 x 94.5 cm
(来源:清影画馆)
艺术家简介
梁书(1905—1998),字凯世,号惕生,1905年生,江西省万安县罗塘乡双龙村人。早年就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师从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等名师,毕业后以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与众师共研画事,其后分别被聘为上海美专和南京中央大学国画系教授。1932年参加黄宾虹、郑午昌、黄蔼农、许微白的“蜜蜂画会”。1933年参加潘天寿、诸闻韵、诸乐三、吴弗之、张书旗、张振铎的“白社画会”,并在南京、上海、杭州举办“白社”画展。1934年在何香凝、叶恭绰的推荐下,其作品《牯岭红叶》、《庐山枫叶》、《庐山飞瀑》入选中德、中日美术展览,先后在柏林、东京展出。1935年和王济远一起参加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中等美术课程教材》。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经何香凝介绍赴武汉参加郭沫若主持的抗日战地服务团,任宣传总干事,以彩笔为武器,作文绘画,宣传抗日,创作漫画《抗日铁拳头》、《打倒鬼子兵》、《抗日烽火》、《抗战胜利歌》等。因武汉沦陷,郭沫若迁往重庆,梁书携妻返赣,回南昌后与傅抱石在江西大旅社联办中国画展。1940年在吉安商会举办个展,由吉安书局出版《梁书画谱》上、下册。
1949年解放后梁书致力于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研究,桃李满天下。1959年作品《井冈山全图》、《大茅山的春天》参加全国美展,并先后在前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展出。多次在赣州、南昌、杭州、上海等地举办《梁书国画展》。
他精于山水,笔势雄健凝重,气韵生动蕴藉,下笔有大自然精神,博采众长,自成一格:所画之竹各有性格,用笔刚健自如,栩栩如生;所作梅花,清丽脱俗,苍劲幽逸,风格高骞。其著述多种,见解独到,其名被列入《中国美术家名录大全》、《中国美术家辞典》等辞书。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江西省画院顾问、江西画院中国画研究院顾问、日·中艺苑顾问、万安县政协副主席、江西省政协委员。1998年8月逝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