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眼睛
沧州铁狮子长6.26米,高5.78米。高大威猛,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1000多年的老家伙。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为了保护它,1956年请来苏联专家,研究后建议修一个亭子挡风雨,由于地势低,气温高湿度大,很快便生锈,1975年拆掉。为把铁狮子固定得更好,下面弄了个底座,国内专家决定往狮腿里灌注水泥来固定,由于水泥冷缩热胀,很快狮腿上出现了裂痕。1994年专家取出水泥,换上炉渣、石灰、沙子混合重新注入,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开裂更加严重。2000年重新清理,取出渣土,此时铁狮子已经不能站立,只能用铁管焊接做支撑,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铁狮子的“保护”过往,就是铁狮子的辛酸史,毁坏它的却是国内外的“专家”们!
我心中的专家应该是对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有全面的了解和研究,能预见和应对未来的行业明白人。做出的判断符合客观规律和专业推理才是真专家。
有些“专家”生活在象牙塔里,脱离生活,靠臆想和“想当然”定夺,不去调研、考察、做研究,或靠过时的经验吃老本,所以今天的“专家”在某种程度上已成贬义词,说谁是“专家”相当于贬谁。专家一词落得如此地步,和我们对专家的认定有关系。我们多以职称、资历、学历、地位、权力为标准,即使跨界、存在认知上的代沟也不以为然。相反,即使你再懂专业,本事再大,也难以进入专家的行列。
如今,专家队伍鱼目混珠,大家有目共睹,有真才实学低调的,有投机取巧高调的,有靠年头熬出来的,总之,真假货色都有。所以,不论你考研、考博、做工程、搞讲座、请顾问、拜师、学艺、请家教,首先要识别谁是真专家。我的经验和鉴别方法如下:1、查看他的业绩,取得的成果;2、向同行了解其口碑如何,是否言行一致;3、是否逻辑清晰,有出色的见解;4、是否与时俱进,与当下观念、科技同频。以上四点仅供参考。千万不要被头衔、职称所迷惑,找不对专家可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甚至误了前程,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时下“专家大师”满天飞,装神弄鬼不要脸的,自以为是的,到处都是,剃个光头就称和尚,披头长发就是艺术家。
当今科技的进步,也在改变过去的一些思维方式,很多是颠覆性的。面对新课题时,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比如,AI的出现使我们必须思考绘画的未来,怎样驾驭它、利用它,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艺术虽然不是科技,但随着观念的更替,一些旧的方式方法被取代,新的成果也一定会出现,这方面的高人也一定成为这方面新的专家。
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专家的标准也在更替新的内容,辨别专家与瞎忽悠的“砖家”,当下仍需我们擦亮眼睛。
(文/王琨,2024年10月27日)
李学峰 天梯山——金刚像系列 160cm×120cm 2024年(同异——五人绘画艺术研究展作品)
孙洪利 潮落160cm×160cm2024年(万里海疆——2024首届中国写意油画海洋主题作品展作品)
康蕾 万物有时(坦培拉) 140cm×200cm 2024年
有看头儿
选择人物,选择景物,都要找“有意思的”“有看头儿的”来画。入秋时候在水库边写生,可以选择的景致不少,秋天树林的颜色很好看,每天都在变,都有不同的色调显示出来。大自然从来不重复自己,面对大自然,谁如果觉得“老一套”,觉得“还是那么回事”,如果觉得“谁谁早就画过,别人玩儿剩下的啦”,那原因,多半不是风景没意思,而是自己没意思了。什么叫“没意思”?就是自己没兴致,没感觉,没有新鲜感了,自己的感觉神经疲倦了,自己陷在习惯性思路里脱不出来了。
这时候,想想如果是凡·高在这儿画画,他会抱怨麦田“老一套”吗?正是因为凡·高兴致勃勃,所以观众也会看得“有意思”。多年前在崇礼写生遇到大变压器入画不入画的问题。多年前注意到安徽农舍的白墙上晾着干肉,也是入画不入画的问题。现在水库大坝上的构图又是对自己的挑战。如果愉快接受挑战,也许就有了画的兴致,就有了新的思路。
大自然本身永远是有意思的,虽然未必好看。记得1980年到了黄河的壶口瀑布,当时没有人管理,也没有围栏,可以攀着岩石下去,瀑布就在身边触手可及,当时的感受只能说极其刺激,极其恐怖,天塌下来的轰鸣。那种冲击至今觉得震撼。哪有“好看”可言,但是太有意思了,这个题目压在心里好多年,想画画不出来。
记得有人说自己不理解别人画美国风光一味旖旎明媚华丽,他说,风光是历史,那都是印第安人的尸骨。说来,旖旎也是感受,但是如果“一味旖旎”就缺了点儿什么。
能不能画出好画来,条件很复杂,但是尽量把自己经历过的有意思的东西牢牢抓住,把生活中有看头儿的东西及时抓住很必要。我体会,哪怕画一次没有画出来,坚持努力还是能成,肯定能成为自己脉搏的一次真实记录。
(文/戴士和,节选自第21页)
中国油画家作品欣赏
吴长江 切央加和夏吾卓玛(水性颜料、纸)105cm×75cm2022年
孙立新 百团大战 80cm×200cm
熊礼斌 草原上的人们 142cm×188cm 2014年
视觉秩序对真实的修正
尽管快门按动的瞬间揭示了摄影者对时间选择的主体性,但就镜头对事物光学呈现而言,则是机械的、无差别的。摄影的真实正来自对物象光学还原的客观性。但绘画笔触即便试图再现事物原貌,却仍会受制于心理视觉或错觉的作用,而绘画的纯粹性、高级感则来自秩序化的视觉心理调制,或者说,好的绘画作品是富有风格的视觉秩序再造。
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被看作是反叛再现性描绘的表现主义先驱,似乎他的作品和真实再现无关。但事实是,他不只是个极其喜爱用相机自拍的画家,而且,总试图用相机把自己最真实的日常记录下来,其自负、高傲、矜持、邋遢、焦虑,以及一些异状情态都被自拍镜头揭示无遗。这些真实,往往是公众视线下难得一见的他的私密,并擅长通过镜头调度、光影斜射制造出某种不协调的陌生视角。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摄影能够满足他的绘画创作需求,表现心理真实始终是他绘画的目的与寄托,而这种心理真实或心理错位在很大程度上又体现了视觉心理秩序对真实的修正。
在19世纪中期,欧洲盛行与濒死或死亡的亲人合照的风俗。H.P.罗宾逊(H.P.Robinson)摄制的照片《消残》是摄影史上的一帧名作,画面记录了贵族少女在家人陪伴下即将离世的情景。按照当时风俗,少女被放在椅子上,背靠着一个大枕头。但此照并非某个场景的真实记录,而是摄影家通过五张底片拼接叠印的照片,形成了颇为完整的富有戏剧性场景的画面。比如,在女仆协助下将大枕头垫在奄奄一息女子的后背的场景可能是主题原片,女子对面的母亲形象可能来自另一帧底片的剪裁。这样拼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三个人组合的构图完整性,由此形成了横贯摄影画面中下端的大弧线。而摄影背景呈现的对开帷幕,则强化了这个大弧线的中心对称感,并因此凸显了背对观众、面朝窗口、不忍让女儿看到自己悲伤落泪的父亲悲痛的形象。摄影在表达父母对女儿的临终关怀时,呈现出一隐一显的不同心理刻画,从而增添了摄影的戏剧感与画面的完整度。摄影家罗宾逊由此也成为摄影史上“如画摄影”的开创者之一。应当说,此作并不像当时流行的死亡摄影那样真实,它已从一般意义上的死亡合影蜕变为诗意的创造。雪莱(PercyByssheShelley)《西风颂》中的诗意:“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是你,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直等到春天。”仿若在这帧摄影之作中得到视觉化的表现。
(文/尚辉,节选自第22页)
当代油画家作品欣赏
康蕾 看风景(丙烯) 50cm×60cm 2024年
陈子君 走出2022(布面丙烯、油彩) 222cm×665cm 2023年
张膑 火石寨国家公园 100cm×200cm 2024年
与众人不同的才气
在画画这件事情上,一些人就是有特殊才能,包括画法、观看、憨拙与灵巧,甚至他的任性和笃定,等等,总之就是那种独特的东西。我们平常认为不可为的一些事情,在他那里全不是问题。他们身上的那种高光,在画史位置上的天花板,都是这种特殊才能所促成的。
20世纪70年代,“领导出题目,群众出生活,画家出技巧”的创作方法流行起来。8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反思这种所谓“三结合”的创作方法的弊端,然后就逐渐放弃了。由此画家画自己的画,甚至自我表现,初开大道。多年以来,那种被领导审查、被别人教着创作的时代淡出了美术创作的生态,一时间大题材的国家叙事也随之淡出画家的视野,八九十年代是其鼎盛时节。
2000年以后,国家叙事又重新被重视,好几拨历史重大题材的题目圈定、分配和创作验收纷至沓来。好多画家又重新入了赛道,从审定、论证开始,都想成为被项目签约的画家,这个过程倒不一定都能燃起画家画重大题材历史画的热情,名分占了其中更重的分量。过去那种“领导出题目,群众出生活,画家出技巧”的创作方法是不能再出现再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体创作的氛围和审定。每一回审定会与研讨会都做足了这种氛围。群言共议,对一个人一张画的打磨与开悟,应该讲是有利的外部环境。只是这种外部环境要看放在谁的身上,这种群言共议里有多少艺术的真知灼见和宽容。事实上,接到这类画的任务,自然是一件很光荣的活儿,只是也要看“中得心源”,天赋才情。好画家不怕命题作文,就像好画家不怕面对自然现实一样。他有由此及彼的转换能力和“心源”想象。好画家的个人才情,自始至终都处于主动,超越所谓的事实表象,这是十分重要的能力。接任务是这样,不接任务也是这样。若选不对人,换了别人,那张画非常有可能是另外一个难看的样子。
(文/刘新,节选自第23页)
蒙克 第二天 115cm×152cm 1894年 奥斯陆挪威国家美术馆藏
散记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他的《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0人》中,列有两位艺术家,一位是毕加索,一位是蒙克。前者是他的创造力使绘画摆脱了作为纯粹描绘的艺术,影响之后的全球几代人;后者是将满足视觉感受的艺术转化成治疗心理创伤的“药方”,有此药方,活了82岁。
将“浓烈明艳”洗练成“萧疏简约”已经是野兽派的升华了,若和中国水墨里的写意联系起来品味,更会产生审美上的共鸣。所以对马蒂斯来说,中国的粉丝一定比其他国家的多,理解也许也会更加多元,更加深刻。
三十多年前,《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播出,那叫一个火,简直万人空巷,害怕漏了一集半集,翁美玲迷倒一片,金庸家喻户晓;读过《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的人,张丹枫、金世遗、练霓裳的风度,绵绵心头三十年磨灭不掉,时时回味,时时隽永。金庸写侠,刀枪棍棒,舞舞叉叉,八面生风;羽生写士,剑,就一剑,安定沉着,含蓄隽逸。刀走白,剑走黑。梁羽生说,写侠客我不如金庸,写名士金庸不如我。有一回,在全国书展上,一个朋友问我怎么看当下的书法。我说:传统是士,当下是侠。
(文/苗凤池,节选自第24页)
油画展厅
同异——五人绘画艺术研究展
赵培智 红色的形状 220cm×360cm 2023年
李学峰 蒙古马系列之六 100cm×140cm 2023年
黄礼攸 红虎图No.1 235cm×180cm 2024年
张文惠 山里人系列20 30cm×30cm 2024年
段远文 塔之七(布面油画、丙烯) 200cm×220cm 2024年
万里海疆——2024首届中国写意油画海洋主题作品展
杨松林 阳光·沙滩·海带 150cm×150cm 2013年
谢森 涠洲岛 120cm×180cm 2024年
丁一林 蛟龙入海 100cm×200cm 2021年
王辉 山海相连 150cm×200cm 2024年
陈和西 山的那边是大海 100cm×140cm 2024年
悲鸿风度·第二届油画双年展
万成宣 心见 130cm×150cm
马天锦 夏花120cm×150cm
王华逸 里下河的凝视230cm×180cm
王劲松 乡情100cm×120cm
胥晓娜 望山 100cm×80cm 2022年
画家与作品
祁百成 海边的风很大 60cm×80cm 2014年
芬笋得日 鸣 70cm×70cm 2013年
(来源:中国油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