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应桂艺术基金会自2016年9月成立以来,发扬单应桂先生的爱国奉献精神,关注中国民族艺术的传承,关注青年学子的成长,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在社会上、在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众多艺术家、各界群众的好评和支持。2022年基金会的公众号推出了栏目《单应桂谈艺》,旨在宣传单应桂先生的文艺思想、艺术评论、创作体会、人生经历等,体现单应桂先生高尚的艺术境界和精湛的艺术品位。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前,美术界的国画人物画前辈大师们,已在继承国画人物画的创作上,迈出了令人注目的步伐,蒋兆和《流民图》的出现,闪现出划时代的光亮;速写巨匠叶浅予在国内外已早有影响,40年代他在写生的基础上使中国画人物画面貌一新做出了突破性的试验,徐悲鸿以雄厚的西画基础努力使西画民族化,创作出了中西合璧的诸多人物画作品。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在这些大师的影响下、在各大艺术学院的正规教学培养下,出现了一批年轻的人物画家,他们作品的新面貌及反映现实生活的健康内容,使国内外的观众耳目一新,如《两个羊羔》、《粒粒皆辛苦》、《雪夜送饭》、《八女投江》、《考考妈妈》等,为新中国的人物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突破性的进展。这时期的人物画家如周昌谷、方增先、王盛烈、杨之光等。他们艺术上的成就又直接影响着六、七十年代的一大批年轻人。加之蒋兆和、叶浅予、李斛等先生正值壮年,直接在教学的第一线,言传身教,精心为国家培养着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的第二个梯队,这个队伍更壮大更年轻,我作为学生有幸跟随着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努力进行着创作实践,这时期周思聪卢沉夫妇成为人物画界的骄骄者,中央美院的中国画系第一批研究生的出现更使中国画人物画有了一个新的面貌。中国的人物画就是这样在一批批新人的出现,一步步突破前进中成长着。
蒋兆和《流民图》(局部1)1943年
蒋兆和《流民图》(局部2)1943年
蒋兆和《流民图》(局部3)1943年
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突破就更难了,传统的形成就是一点点积累,一点点突破、创新,不断提高完善才能达到的,叶浅予先生说:“今天的创新就是明天的传统”。一代代的画家就是这样创造着自己的绘画史。每个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社会生活的变革,决定着人们的精神面貌,为每一个社会的人打上时代的烙印。人物画家的使命就是表现你所处的时代的人物风貌,“笔墨当随时代”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周昌谷《两个羊羔》1954年
方增先《粒粒皆辛苦》1955年
王盛烈《八女投江》1957年
山东的人物画这些年来有着很大的进步,队伍也比较整齐,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也有较好的传统。如果说不足之处的话,我觉得年轻的画家们应该更多的接近生活,接近多种类型的人物。山东这些年在经济上发展很快,山东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人,那种朴实、憨厚的内在和外在的美,特别应该去体验描绘。画家们在表现高原人的那种“康巴汉子”的强烈造型,在表现陕北农民的那种朴实的雕塑感,那么,我们沂蒙老农、山东大汉的形象和他们的业绩多么需要我们山东画家去体验去塑造他们,使他们成为我们山东人的标志、符号;山东大姐的秀美智慧,也需要我们用画笔去刻划、传扬,使全中国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山东的,更是中国的。也许这就是我们山东人物画家应沉下心来去做的事情。
(文/单应桂,来源:单应桂艺术基金会)
艺术家简介
单应桂,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祖籍山东高密。1949年参加工作,任新华书店编辑部(后为山东人民出版社)助理编辑。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业于叶浅予、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诸先生。从事美术工作60多年,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美术人才。现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省美协顾问、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山东女书画家协会顾问、山东女书画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年画艺委会委员等职。1988年和1995年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三八”红旗手,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