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就是要在“写”上下功夫。我总觉得,一位画画的人,他有“写”的精微的功夫,他的“意”自然景象阔大。所以,每当我提起毛笔,整个精神贯注于此,心无旁骛。
在一平尺以内造象立境,是考验人的素养的。有的时候,缺少一点点,事情就不能成立。可是我愿意试一试。
在一两尺的空间中,如何施展中国画的透视法呢?或者说它存在多少可能的透视关系呢?我们正好借此思考一下中国艺术观照世界的办法。
中国艺术是一种主观的观察法,一种主观的感受,而且往往是某种诗意的流露。在中国写意画中,不是客观决定主观,而是主观决定客观,也就是说,中国写意的对象不是实象而是心象、情中之象、意中之象。古人云:“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方士庶《天慵庵随笔》)。我想,事情就在这“弃滓存精”“蹈虚揖影”八字之中了。中国笔墨的提炼之功,某种程度上是不必看尺幅与空间的,只要有足够的精神在,小尺幅即大文章,所以我愿意试一试惜墨如金,愿意继续学习与体验中国艺术的本质精神。
(文/姚瑞江)
作品欣赏
(来源:美报+)
画家简介
姚瑞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术馆馆长、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2014年9月录取为中央美术学院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