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天津美术学院首届当代工笔画新语言创作与研究高级研修班”的第二场特邀名家讲座在天津美术学院创作研究中心举行。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当代知名青年艺术家涂少辉主讲了“艺术与科学——工笔画新语言与星空天文题材艺术创作研究”。本次高级研修班导师、班主任、天津美术学院创作研究中心教师王牧羽主持了讲座,高研班的全体学员及多名其他院系的研究生、本科生在现场聆听讲座。
这次讲座延续10月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刘庆和教授做的“后知·后觉——从一个展览说起”专题讲座拓展思路,以当代知名艺术家个性化的语言研究解析为核心,向学生展现多元发展的当代工笔画新语言、新图式、新视野。
涂少辉的讲座结合自己“星空”主题系列作品分为四部分展开。首先从星空天体中的太阳、月亮和行星开始,以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视角梳理了美术史中的经典作品。艺术与科学从旧石器时期的第一幅太阳岩画开始就密不可分。涂少辉结合日月星辰与天象景观的观察与感悟创作的五星连珠、日晷测影系列、九九重阳—上弦月等作品,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天象文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当代绘画艺术语言。
在宇宙科学的灵感章节中,涂少辉以立体、多维的作品形式,将黑洞、引力波等抽象的天文科学概念进行艺术性的转化,不仅画面有趣,也拓宽了工笔画的当代性表现。第三部分通过对古今中外有关星空主题的经典作品进行赏析,可以看到星空天文艺术文脉传承有序,时代特征鲜明,特别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出星空题材丰富的内涵与艺术表现形式。最后涂少辉分享了自己多年积累的星空摄影精品和拍摄星空的趣事,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星空。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涂少辉与天津美术学院王牧羽在天津美术学院合影
讲座主持人、高研班导师王牧羽在总结中指出,这次讲座让同学们领略到了中国天文学的博大精深,理解了涂少辉的星空天文艺术创作思想。科学和艺术曾经在西方文艺复兴中有过成功的结合,成为艺术史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今天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更加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包括天文物理、AI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等,都给艺术创新带来更多前所未有的新语素和新观念。涂少辉的创作更重要的是在技术与形式语言之外,给更多青年画家提供了一个图像与观念的视角改变对于艺术语言突破创新的成功案例。这不是在帮助学生们解决“怎么画”的问题,而是让学生更加认真思考“画什么”的问题。
涂少辉作品欣赏
《羲和逐日》(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羲和逐日》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现场
《天朗气清》(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
《析木之津》绢本装置(中国美术馆现场)
《嫦娥奔月》320cmx160cm 绢本综合 2018年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项目)
《此去经年》80cmx160cm 绢本 2021年
《星河灿烂》150cmx320cm 绢本 2023年
《静默如初—冬至》80cmx160cm 绢本 2018年
《月迷津渡》58cmx88cm 绢本 2018年
(来源:牧羽)
画家简介
涂少辉,当代知名青年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入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学术提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涂少辉多年从事星空艺术主题创作,作品《五星连珠》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被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宁波美术馆、新疆美术馆、张家港市美术馆、厦门美术馆、中山市美术馆、苏州尹山湖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专著《星空画研究》,《典雅——涂少辉工笔花鸟画探微》,《似是——涂少辉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