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系列一》油画 90x130cm 2012年
《假日系列二》油画 90x110cm 2012年
当雾霾持续笼罩都市密集建筑群时,脑海中不断闪现儿时的记忆——银色的沙滩、晴日的天空、爽朗的笑声......这种带有反思的记忆与憧憬,促使我创作了假日系列油画作品。画面从俯视角度展现宽阔的视域,强化纵深空间的穿透力,力图呈现出一方纯净的天空、沁入心脾的清爽空间。于是,我在表现手法上尝试打破对具体情节的描述,运用点、线、面的聚集、叠加、碰撞与分离形成节奏、趋势和方向,探索中国艺术的书写性与西方绘画表现性的融合,探寻人、自然、环境与文化精神。
随着生活的阅历和个人情感的积累,我对于人、自然与艺术的关系更加敏锐、对问题的追问也更加强烈——自然无限变化,有变化的规律与秩序,作为自然中的人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还自然以宁静、和谐与美丽?2013年在“假日系列”作品基础上,我对情感色彩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由此创作了“蓝色记忆系列”和“皖南系列”油画作品。其中,我运用降低明度的蓝绿与橙黄对比色调提炼出色彩的纯净与通透,更注重每块笔触、每块色彩。它们的力度、强度与相互关系在画面中寻找生态平衡的完美。
《皖南系列——盛开的油菜花》油画 130X180cm 2014年
《月牙丝路梦》油画 120x150cm
2014年创作的《月牙思路梦》是心灵与自然的融合产生的智慧与想象力。2011年至2013年,我先后两次到敦煌写生与考察。当游人散去,月牙泉如梦中一样神秘,散发着浓郁的古道气息,从无数年的寂寞中生发出的美丽,含蓄、宁静而致远......于是,循着自然本身的召唤在画布的方寸之间创造出比自然更加鲜活的“生命”。为能够在画面中表现结构的美感,在具象的物体上进行提炼、强化与表达,展现个体生命体验的境界......
此后,我开始在四月的江南写生创作。《午后》便是此次写生的成果。在午后静谧时光里,花儿层层叠叠争先怒放,走进一花一木,倾听着它们低声吟唱、交头接耳、喋喋不休的生机。平静舒缓的时光不甘寂寞,惊诧于它们短暂生命中的美丽与乐观。于是,对自然的阅读成就了生命的丰盈,每当个人命运的逆境降临,就用无处不在的散碎而具体的快乐把它化于无形。画面编织的正是散碎、具体而无处不在的生机与快乐!除此之外,我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到一种自我独处的自由。
从假日系列到蓝色记忆系列、皖南系列,再到《月牙丝路梦》《午后》......我始终遵循个人内心意愿围绕人与自然的主题,画自己的期待、寄托和心愿,在现实与理想中,用心灵展现生命的过程,品味生命的境界。
今年3月,我有幸入选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浙江庆元写生创作实践活动,使我的创作立足于时代和生活。也因此,关于自然与艺术的主题创作更丰富、更深入,对于绘画语言的探索更鲜活。
《皖南四月系列三》油画 60cmx80cm 2014年
初到庆元,是直面而来的生机勃勃的绿色,绿色之中看到错落有致的村落、高低有序老屋背靠着连绵不绝群山。作为“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的现实写照,庆元县西川村中清一色黄泥黑瓦、热情淳朴的村民共同给予我一个特殊的氛围,从而可以在作品中去展现独属于自己的艺术感受。为此,在这次的写生作品中,我以“民间”作为创作出发的母题,利用油画的媒介语言去展现、渲染南方村落于每一处细致景观下所透射出来的东方之美。尽管我使用的是西方的油画媒介,但在创作过程中,我仍力求眼前的江南风韵不会因此而消解,而是更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语言形式上,节奏和韵律之间的相似与契合促使我最终找寻到创作的主旋律,由此产生的每一笔都承载着自身独特的律动,在原本质朴的画布上一一落下。我开始并不刻意寻求具体的形式,如此的“音乐性”使作品“生产”出一种表象看来更为“隐藏”、“含蓄”的结构,实则却更为“深层”和“强势”的介入;而在题材上,庆元也凭借其独特的时空记忆和本土文化,赋予了我对于新题材的重新思考。因此,在我此次采风活动所创作的抽象风景油画中,“民间”承载着其包蕴的江南文化内涵,辅之以抽象的绘画语言,开始贯穿或游离于源自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审美。
《假日系列五》油画 90cmx110cm 2013年
《假日系列四》油画 90cmx110cm 2013年
创作在月山村、蕉坑村和山头洋村的对景写生中再次得以升华。坐落于山前平坦谷地中的月山村,首尾的六座古长廊仿佛长虹卧波,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恰如“山环水抱一桃源”,恬淡而悠然。而蕉坑村的古朴气息同样使人难忘,从门楼、天井、柱基再到砖雕的一点一滴之中,我深刻体会到历史于村落中留下的物质烙印。而山头洋村山峦起伏,梯田重叠,原生态的建筑和生活造就了此处原生态之美。村中的一切都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呈现出一幅由历史肆意挥笔的画卷。
在持续的创作中,我再次陷入对自身艺术创作的疑问:如何寻求“现实的自然”与“概括的抽象”之间的平衡点?就画面的结构而言,尽管画面的整体处于丰富色彩的统摄之下,同样经历着画面线结构和黑、白、灰结构的探寻,通过黑、白、灰图形串联形成的抽象平面也就此内化为画面表象之下的隐形结构。这是对眼前自然的一种视觉归纳,也是借由形式语言关系和抽象语言的最终传达,更重要的,则在于其中凸显出一种整体把握的意识。就此,经营画面内在结构的大线条之间形成一种彼此交互的关系结构,继而形成画面的整体旋律,呈现出纵横之势,由此引申出具象绘画中的抽象因素。就画面的抽象性而言,我更想强调事物的跨面切割和轮廓,刻画大型的画面架构,用不同明度的色彩去展现每一个切面之间的关系。细看面与面之间分割明确,远看却绝无零碎之感,从而实现“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的效果。所以,我试图去创作这样一种抽象风格:在兼顾形式感和精神性的基础上,将造型简化,但却始终不舍弃事物的自然。因此,就我而言,“自然”二字绝不仅仅指向环境的天然,更在于内在气质的自然,始终专注于对画面“单纯”的探索,试图不断接近客体本质的核心。
在对自然界的写生中,我无时无刻不去寻找东方写意精神与西方油画语汇的有效结合,其以东、西方文化的相遇作为土壤,以人类的情感共同体作为养分。试图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浇灌出饱含“中西融合”理念的艺术作品。
考虑到“气韵”作为作品的基石,我努力以形式去体现其中的天人合一之感。在色彩上我并不试图以浓烈的碰撞去营造冲击和引人注目,而是遵循自然最本真的色彩,还原其原本面目,并且赋予色彩一种写实与抒情并行的直接性,从而为“表现”服务。构图方面我也在有限的画面中尽可能地概括广袤的自然,使观者能够在其中“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试求贴近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意趣;理念而言,所追求的则是一种具有东方写意性的抽象形式,由此,人和自然在精神上和谐交融,与天地之道、宇宙之气合为一体。因此,“融合之作”是必须依托于自然的生命体。在充沛的生命客体中,再将东方的山水精神和西方的抽象语汇输入其中,从而步步摸索出“融合”的界限和比例。
通过此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我与庆元的“邂逅”恰恰成为我去深刻反思、深化自身创作的难得契机。这次与江南山水的亲密接触,南方古村落的文化浸润致使我开始有意跨越中、西艺术的固有程式,于不同路径之间加以融会贯通,在西方绘画的延展上,赋予西方绘画媒介以空灵、通透的质感,不标榜对景再现,却更多强调于对物象的抽象化提炼。
(文/徐晓伟)
艺术家简介
徐晓伟,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理事;1996年本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9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0年至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6届助教班。
作品重要收藏
2017年油画《月牙丝路梦》在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七届北京国际双年中被中国外交部收藏
2013年油画《假日》在第十届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中被山东省美术馆收藏
2012年油画《假日系列六》中央美院研究生作品展中被中国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收藏
2012年油画《静静的海边之七》在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中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创作活动与展览
2019年被选入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90位中青年美术家共同向人民汇报作品展”炎黄艺术馆展出
2018年被选入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三十位美术工作者“扎根人民、扎根基层”主题实践活动及作品展。炎黄艺术馆展出
2017年油画《月牙丝路梦》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丝路与世界文明”第七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7年油画《月牙泉系列二》受邀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十省名家写生作品展”全国巡展
2015年油画《蓝色家园系列二》入选中国美协主办“记忆与梦想”第六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5年油画《春山如笑》》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第二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5年油画《月牙泉》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第九届中国西部大地情》
2014年油画《四月石堡村系列二》入选中国油画学会主办《可见之诗—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
2013年油画《假日》入选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第十届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山东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3年油画《寂寞中的美丽——月牙泉》入选中国美协主办《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3年油画《蓝色家园系列一》参加《第二届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中国妇幼儿童博物馆展出
2012年油画《假日系列之二》入选中国油画学会主办《最绘画——中国青年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展出、全国巡展
2011年油画《假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展出并选出参加全国巡展
2011年油画《日照浴场》入选中国油画学会主办《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中国油画艺术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全国巡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