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情系桑梓”陇西籍在外书画名家——郭峰作品邀请展在莫建成艺术博物馆开展,在当日座谈会上各位嘉宾对本次展览及郭峰老师的艺术之路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许贵祥先生通过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认识见解和对郭峰老师艺术之路的了解,用清晰而深刻的语言文字表达了自己的艺术感想。
家园情怀
观“情系桑梓”郭峰作品邀请展有感
郭峰我很熟悉,我们一直共同在这个县城生活,从90年代在钟鼓楼上一起办展览到现在,三十多年时光里,不论在生活工作中,还是艺术交流中,常常能凑到一起,所以说,我对郭峰的从艺路程比较熟悉,让我有了发言的一点点底气和自信。郭峰从学校到学校,也就是从大学毕业到学校工作,再调到县文化馆和美术馆做专职画家,之后又选调到甘肃画院工作,他的思想境界不断开拓,创作理念不断提升,作品不断地攀上更高的高度,这是我对他总体的感觉。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觉得表象背后有一个硬道理,有一股强大力量支撑他得以行稳致远。我把它总结为八个字:坚守,思变,情趣,期待。
关于坚守
第一是对中国画笔墨之道的坚守。一个画家已经画了三十多年,技法从探索到成熟,一路走来,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他始终对中国画笔墨技与道的精神是一以贯之地坚守,之所以如此,我们今天看到他作品的整体面目,让我们感受到了心灵安宁,赏心悦目,颇为震撼于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和中国画元素神奇美妙,我们会从他的画中看到中国画发展的前程和自信。他的笔墨是很有张力和韧劲,而且富有变化,完全是从“书画同源”这个中国文化的源头和规范中而来,他坚守了最原点最纯正的中国审美最高标准和最高的境界。
第二是对家园题材选择的坚守。家园题材似乎是很多人关注和选择的绘画题材,也是郭峰绘画主题的不二选择,而更为可贵的是,我们从他的画面中能真切感受到的是,他对家园及自身的关照和思考,而且不是表象化的,是深入肌理的深层感悟,表达了他对生于斯养于斯的这片土地的深邃情怀。石涛说:“先爱而后识。”郭峰热爱家园,留恋家园,他从这片土地里寻找美感,寻找创作灵感,寻找表达自己所想所思的独特视觉和精神感应。他对这个题材的挖掘与探索始终坚守,一以贯之,从最初到今天我们所看到整体面貌呈现,作品里蕴藏着浓重的“家园”影子,当然,除了农村的“家园”,还有一些关于城市意象的表达。因为,今天的现实状况是,我们逐渐从“农村家园”过渡到了城市生活,这是生活轨迹发生变化,是两个“家园”意象的自然过渡,郭峰的眼光是敏锐的,他做了一个维度的转换,但整体的气息和意境是一致的。这种转换和表达,在他的画面内容上,表现得非常突出,非常浓郁,也非常精彩。
第三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坚守。中国书画艺术其实是一个哲学思想范畴,它深邃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是中国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修为的高度凝练和多元表达,只有我们抓住中国文化精神内涵,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健,郭峰一直坚持走这条路子。中国文化所表达的美其实是壮美,书画依然,不管是我们所说的文人画也好,还是那些大型的主题创作也好,它的价值取向都应该趋向壮美。“由单纯与统一,一切优美性转化为壮美。”我们在郭峰的画里面可以看到,在绵薄的叙事后面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量,在他的画面上我们看不到那种过于张扬,刀砍斧劈的墨块与线条。“画至神妙处,必有静气,盖扫尽纵横余习,无斧凿痕于纸墨间,静气凝结。静气今人所不讲也,画至于静,其登峰矣乎”(王翚、恽寿平语)。他的画和自己性格一样,表象很绵薄,但在绵薄之下有磅礴力量涌动,充分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含蓄之美和中庸辨证之思想,是在中国文化精神引领下,表达中国式壮美价值取向的审美意义。
关于思变
思变是在坚守的基础上创新,是守正创新,不是空穴来风。一是对中国画笔墨技法的开拓思变。我们看郭峰的绘画作品,有文人画的风格,也有时代变迁进程中新的元素和表现,是对今天社会变化现实意义的追问,从而催化他对笔墨的多元思考,达到笔墨当随时代具像化体现之目的,他对笔墨技法和精神追求地不断思变,不断改进,不断强化,逐步形成了个性化的笔墨语言。看他画面上色块韵味,线条婉转,长短经营,这些技法实际上在中国历代传统中国画里边寻找不到原型,但延续着中国画的传统气息。因为我们所处时代在变化,人们生活习惯在变化,技术在变化,材料在改进,随之,审美取向也在不断流变,基于这些外部因素,画家内心也在力求和时代通融,将笔墨表现方式和表现效果不断凝练和抽象,在中国画笔墨的传统概念中融进了他对人生历练和中国画意境的思考,不但有趣,更为深刻。
二是对家园题材选择的开拓思变。起初,我们看到郭峰关于家园题材的作品,更多是对农村现场的描摹,是表象场景的再现,无法回避地体现出单一化、个体化、程式化的格调。但现在我们看到的郭峰关于家园题材作品,是他对家园生活、历史、传统、人文背景的深层思考,表达了他对家园发生变化沉思和隐忧,表达了他对家园的眷恋和回望。在他的画面内容、主题,不再是单一化的,而是组合性的,是叙事性的,而且这个叙事是复杂的、庞大的,是史诗般地表达,能让我们跟随画面对我们自身和家园变迁的一系列思考,一个游子对家园发展变迁的凝目与考量,画面呈现着欢悦,也呈现着忧虑。他创作了一些表达都市生活意象的作品,非常精彩,关注了当下城市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思潮的变迁,这是两个“家园”地叠加和碰撞,我们原来在农村生活,现在到城市生活,两个“家园”渗透与重合,构建了画家心中一个复合型的“家园图景”,形成了他对家园题材新的思考和新的创作动能,也激发了他对家园题材的另外审视,形成了他艺术意识里的“心灵家园”,也就是绘画美学意义上的“家园”。
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拓思变。现在,我们绘画创作有很多很多的方式和方法,许多人在做着各种各样的探索、尝试、创新,失败和成功都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一时成功了,到底能走多远,一时失败了,能不能再次觉醒,这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郭峰一直坚守中国传统文化守正创新这一思维理念,他广涉人物、花鸟、山水题材,尝试文人画的格调,参与主题性创作,往复与临摹、写生、创作的这一简单却规范的正道主脉,不断地寻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内涵和哲学思想所理解的表达载体和途径。当然,他一直在奋斗、探索、追求的路上,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奋斗路上困惑和痛苦。为什么他要画这些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呢?他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突破口,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才能比较准确地表达他内心对中国书画哲学问题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给与了他滋养同时,也给予了他思变的困惑,更给予了他创新思变的动力。
关于情趣
我们看郭峰的作品,他多次参与大型主题创作,画也画得很大,画面里却非常有情趣,非常有故事性,也就是用细节说话,用情感动人。我们也看到过好多画家的画,不同题材的画,乍开起来很震撼,但仔细玩味,总觉得还是少了点什么,还是表象化的,是重构图轻内涵的那种东西。郭峰的画里面很有情节,也很有情趣,他对生活的观察非常详细,对事物的物理观察得非常细致严谨。苏东坡说:“留意于物往往成趣。”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操作层面上,就得依靠画家的审美情趣之高低。清人盛大士说:“米之颠,倪之迂,黄之痴,此画之真性情也,凡人多熟一分世故,既多生一分机智,多一份机智,既少却一分高雅,故颠而迂且痴者,其性情于画为近,利名心急者,其画必不工,虽工必不雅也。”
我曾经思考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看黄宾虹先生的作品,黄宾虹是大家名师级的人物,他以山水成就最高,后学都以他的山水为典范。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他还画了大量的花鸟作品。黄宾虹一生为了表达中国笔墨精神和中国山水画的哲学思想,深究于画学画理,一生奉献,笔耕不辍,似乎他也画得“很累”,当然,他最后达到了艺术追求的巅峰,笔墨浑厚华滋,品质刚正峻励。但是画家内心也有柔软的部分,有脆弱的部分,他们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并不是单一的,也许他觉得他苦心经营的山水画还不足以表达他内心世界的丰富性,于是他又借助花鸟画,打开了他心灵的另一扇门。宾翁的花鸟画画得非常随意,却非常好,敷色绝妙,非常纯正,水墨淋漓,娇妍绰约,天真烂漫。而且许多画不再像他的山水画一样题款,题一些枯燥的画理画论,也不盖章,为什么呢?他实际上是想表达,他的内心世界也是非常丰富的,不是人们认为的只有那一片“焦墨黑”,而是百花齐放,百花灿烂。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画家情趣的可贵。画家如果失去了的情趣关照,画面就失去了生动感,不管是多大的画还多小的画,也不管什么题材的画。富有情趣,这是郭峰非常有特色的一方面,也是作品能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所以他在绘画研习过程中,不断地创作一些不同题材的小品,在这个不断的创作过程中重温和培育他的情趣感。
关于期待
所谓期待,就是说通过对郭峰作品以及他系列展览的关注,对郭峰一路走来的艺术追求和对他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我觉得郭峰先生正走在创新、思辨、发展的探索路上,其艺术语言、艺术样式还没有完全定型,他所有的笔墨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诉求,还有他画面的这种目前的状态,我认为他还没有完成艺术心路历程的终极目标,艺术语言的凝练和打磨还没有模式定型,当然我们不要求画家囿于一定模式,创新和求变是画家终身无尽的追求和责任,但是最终要形成一个具有“标识”性的艺术风格。郭峰的艺术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很重,我们还很期待,他的探索空间还很大,发展的潜力也很大。他也有期待,这就是他自己所谓的“家乡有待”。也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家园有待”,这里面其实有两层涵义,一是对他所选取的绘画题材——“家园”本身意义的更深层次挖掘探索有所期待。二是如何形成水墨世界里他的“心灵家园”和“艺术家园”,我们始终期待。我们希望他所心怀的“期待”能取得成功,为我们陇西定西乃至甘肃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一定引航作用。
(文/许贵祥)
展览现场
(来源:陇西莫建成艺术馆)
画家简介
郭峰,甘肃陇西人。先后求学于天水师院、西北师大、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李宝峰工作室,陈钰铭水墨家园工作室。现为甘肃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甘肃画院国画院副院长,甘肃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西师大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美协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委员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