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又称莲花,本属自然界的一种水生植物,自然之荷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形貌未变。而文化之荷、艺术之荷在传承中内涵日臻丰厚,形象千变万化,蔚为大观。当莲花与佛结缘,释迦摩尼悟道成佛,脚踩莲花步入梵境之际,莲花便超凡脱俗成为佛的化身和象征。在中国古代文人眼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又赋予其高洁清雅的精神品性。民间喜莲蓬多籽,寓意连生贵子,多子多孙,好运连连之意。成为“文化符号”的荷花,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因时、因地、因人被不断衍化延展、千古流传、绵延不绝,代代皆有不同的荷花艺术形象丹青流芳。
《横塘秋色》144cm×376cm 2013年
不言而喻,画荷本身亦非易事,需艺术家面对文化传承做出一番自我的睿智判断和艺术实践上有所作为的突破。深谙文化之道内涵所在的王瑞青,多年潜心探究实验性的艺术实践,尤其他近几年执著于最具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水墨绘画,并以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去演绎阐释,取得引人注瞻的艺术成果,更突显出他对文化理解的独有见地。
《深秋图》46cm×181cm 2011年
王瑞青擅以荷花为题,墨彩合并,挥洒自如,画荷写意。古代中国绘画素有重彩、水墨两大体系分野,前者赋色明丽、细密典雅,后者“墨分五色”、浓淡相宜,更有大写意水墨愈臻纵逸,酣畅淋漓。现当代南有潘天寿为代表浓墨艳红的写意墨荷,北有黄永玉色彩绚丽,万千气象的彩墨荷花。独辟蹊径的王瑞青别开生面地将墨、色混搭,墨因色而愈显明丽灵动,色因墨愈至深沉浓重。墨、彩渗透,相得益彰,形成彩墨荷花独特的风格。
《凉暮》46cm×181cm 2011年
王瑞青画荷功底老道随机,眼光独道敏捷,手法洒脱自如。画荷意趣拟不在摇曳多姿的荷花,多见浓墨挥洒的荷叶铺满画面,荷茎疏密有致穿插排列期间,匠心独运。别有洞天的大面荷叶和线形荷茎,浓淡干湿对比分明相生,空间布局多变、构图经营考究,墨彩互衬相动,画面充满动人心魄的魅力,不经意间若隐若现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灵性。
《野秋》68cm×94cm 2013年
王瑞青画荷酷爱诸多技法并用,设色尤为大胆,金、银或青、绿与水、墨浸染润合,奇特鲜见的艺术效果自然天成,引人入胜。王瑞青全非笔墨作画的方式,承袭他多年致力于表现性和实验性的艺术实践,设计艺术、绘画艺术、金属艺术等多门类艺术亲力亲为的体验,使他获得超然于国画之外更多的独特感悟和感受,造就他的画作以表现性的张力,丰富的画面肌理和视知觉的审美,将传统的视觉元素,重构于新的审美框架和新的信息认知中,在实验性的各种可能尝试作用下,突破了中国水墨语言的经典范式,在实验性的各种可能尝试作用下,流溢更多当代信息的作品,愈趋关照当代的艺术语境。
《清韵》50cm×50cm 2011年
文化传承以推陈出新的方式不断积淀,证明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同时,又呈现出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创新相悖、互为作用的嬗变和积淀的变奏。凡成功者,多以艺术创新或建树为文化积淀注入新的价值,促进和影响发展而又有可能被纳入传承系统。因循守旧重复过去,难以构建新的积淀而终为文化所弃。充满变数的文化,着实令无数艺术家深陷困惑,难以自拔。“笔墨当随时代”显然不仅是一个命题,更是一条破题之道。王瑞青以自信、自律的艺术实践做出积极的回应,并以实验性的话语,引发同道分享、思考和借鉴。或许今日之小径,明日成大道。
(文/赵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导)
王瑞青作品欣赏
《晨》50cm×50cm 2011年
《夏》50cm×50cm 2011年
《仲夏》50cm×50cm 2011年
《深秋》50cm×50cm 2011年
《野秋》40cm×60cm 2011年
《秋荷四条屏》34cm×138cm×4 2013年
《相依》34×138cm 2013年
《秋塘疏雨》34cm×138cm 2013年
《清影残梦》34cm×138cm 2013年
《独立秋水》34cm×138cm 2013年
《荷花六联屏》34cm×138cm×6 2013年
《清晨》34cm×138cm 2013年
《仲夏》34cm×138cm 2013年
《荷香》34cm×138cm 2013年
《清韵》34cm×138cm 2013年
《深秋》34cm×138cm 2013年
《清秋》34cm×138cm 2013年
(来源:人民美术网)
画家简介
王瑞青,生于安徽淮北,先后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获硕士学位。
策展人,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策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属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壁画艺术研究院理事、研究员,曾担任山东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08年签约德国高尔卡画廊。作品入选第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入选第一、第二届中国壁画大展并获工艺成就奖,入选第七届中国体育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