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情申申·映像”艺术之家中国画创作展将于11月6日在漳州开展|王来文作序:俊华菁菁,承心传韵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11-01 09:21:13
听新闻

“情申申·映像”艺术之家中国画创作展将于11月6日在漳州开展|王来文作序:俊华菁菁,承心传韵

展览名称

“情申申·映像”艺术之家中国画创作展

主办单位

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

漳州市美术馆

协办单位

漳州市龙文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展览时间

2024.11.6-12.6

展览地点

漳州市美术馆


俊华菁菁 承心传韵

近年来,福建中国画创作呈现了许多鲜明的闽派美术地域特点,“闽人尚线”的学术观点、“闽人闽派”的美术创作、“闽人闽展”的美术展览等方面独具地域特色,也增强了“闽人画风”形成的文化自信。

福建漳州,是一片充满灵秀之气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从古至今,众多杰出的漳州籍书画名家如陈北溪、黄道周、沈瑶池、谢琯樵、马兆麟、沈耀初、沈柔坚、沈福文、周碧初、谢投八、沈锡纯等相继涌现。他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艺术底蕴卓然自立,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地方的文风、学风、文脉滋养着一个地方的家风,而家风、家学、家传对于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漳州作为书画之乡,每一位曾在此生活过的书画家,都不同程度受益于这里传统文脉的滋养熏陶。正是这样的文化沃土,孕育了林俊龙、李淑华和林任菁一家三杰的艺术梦想。林俊龙、李淑华、林任菁一家三杰凭借着他们的艺术成就,成功地走进中国美术界视野,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尊重。“情申申・映像——艺术之家中国画创作展”将很好地带领我们走进这个充满艺术魅力的中国画艺术之家。

关于一家三杰

林俊龙(1939-1990,享年51岁)、李淑华(1936-2018,享年82岁)、林任菁(1968生),林俊龙和李淑华是夫妻,林任菁是他们的女儿,皆是漳州土生土长的中国画艺术家。两代三人的艺术之路尽管所处时代不同,成长的社会背景不同,但也有不少奇缘是一致的,如:都毕业于漳州同一所小学,都是中国美协会员,都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总计4件),都拥有一级美术师职称,都是福建省画院专业画家,都是福建省美协理事或常务理事,都有作品入选多届全国美展(总计9件次)等,李淑华、林任菁还都是福建省“三八红旗手”。

两代三人创作了众多具有时代特征与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这个可贵的艺术之家不仅展现出卓越的艺术才华,更承载着时代的风采与艺术传承。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为数不多、在美术界颇具影响力的一家两代三人的“中国画艺术之家”之一,在美术界传为佳话。

20世纪30年代末,林俊龙、李淑华在漳州出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他们先后就读于漳州市崇正小学(后更名为漳州市第六小学、漳州市公园小学,现为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林俊龙和李淑华自小对美术怀有浓厚兴趣,他们在业余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相识相知并相爱,于1966年步入婚姻殿堂,1968年他们的女儿林任菁出生。

1955年,15岁的林俊龙创作的中国画《劝导》被全国保卫儿童委员会评为一等奖,并送往莫斯科参加中苏少年儿童画展。1962年起,林俊龙与李淑华合作的中国画、连环画、插图等组画作品陆续在《福建日报》《厦门日报》《漳州报》上发表,那年代是纸媒权威的年代,在党报上发表是非常不易且是甚高的荣誉。

1964年,两人合作的《龙江颂》以及李淑华与田颂合作的《山歌晚会》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其中《龙江颂》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72年林俊龙创作的《巡医又过大娘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3年夫妻二人一同调入福建省画院,调入省画院后他们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1984年,林俊龙与李淑华合作的《元宵圆》(中国画)、《水仙花的故事》(连环画)以及《周总理与邓大姐》(年画)三件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其中《水仙花的故事》(连环画)荣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以及全国第三届(1955-1984)年画评奖三等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9年林俊龙《世界很大又很小》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1994年李淑华《风声》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79年,11岁的林任菁创作的中国画《水仙花》被选送至秘鲁展出。1982年,14岁的林任菁考入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创入校生年龄最小记录。18岁毕业后首件作品获福建省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1994年底至调入福建省画院之后创作成果更加丰硕。荣获中国美协“2000全国中国画展”金奖。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美协、中国化研究院主办的“(1901-2000)百年中国画大展”,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为“97’中国画坛百杰”。作品入选第八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是省委宣传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作品《荷塘禽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三位画家的艺术成长年代跨度历经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0-1978.1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12-2012.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12至今)等不同历史时期。这恰好与新中国美术发展的75年相契合。林任菁的作品则体现了当代人对自然环境的珍视与反思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思考。时代的变化促使他们关注社会镜像和文化趋势,对人生、对社会进行深度思考。他们的许多作品,都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及他们的思想与观念,这些作品与时代同步,也在中国画艺术的长河中留下了宝贵的时代映像与时代印迹。

林俊龙、李淑华伉俪二人,作为福建美术界的重要人物,以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精湛技艺,奠定了这个家庭深厚的艺术根基与艺术地位。他们的女儿林任菁,在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下,自幼便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并在工笔花鸟画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位画家伴着新中国而成长,他们的艺术历程映照了新中国美术经历过的历程,同时也映照了福建美术走过的历程。三位画家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从不同的维度映像了这个家庭中国画创作的艺术特征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于林俊龙的艺术

林俊龙是一位漳州籍在中国画坛上留下深刻印记的画家。他自幼受民间美术熏陶,对美术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自小刻苦习画。1955年在漳州一中读初中时,业余时间跟黄士杰、汪海青二位老师学画。黄士杰是一位与徐悲鸿同期留法的油画家,在国画上也颇有造诣。汪海青毕业于国立杭州美专,诗文书画皆擅,是学养很深的国画家。林俊龙从西画入手,以素描、速写进行绘画基礎训练。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拮据,放弃到当时的中央美院华东分院附中学习的机会,到漳州工艺美术厂当学徒,跟随民间艺人徐年松学艺,后在工艺美术部门工作,这些经历为他积淀了良好的审美基础与艺术素养。中年后,他多作意笔,水墨人物画成就颇高。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1973年的代表作《巡医又过大娘家》在全国轰动一时,好评如潮,是上世纪70年代极具代表性的一件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画精品。全国报刊杂志相继刊载或作为封面,还出版了单张宣传画,《中国画人物画法》一书将此画作为范画赏析。这件作品还由国家选送日本、加拿大展出,获得了极高的艺术声誉,成为中国美术馆那一年代具有代表性的馆藏作品之一。《巡医又过大娘家》没有走当时的“高大全”、“红光亮”单一化、教条化之路,而是以小见大,以独特视角来表现,新颖别致,显示画家既有非常深入的生活体验,又有极强捕捉生活情景的能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林俊龙尤其重视以情感人,这种张扬人性的美好与纯粹的作品,其艺术感人的力量不会因为时光的淘洗而褪色。

2020年,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展览中,又展出了《巡医又过大娘家》这幅代表性作品,如今再观此作品,依然感人,依然有极强的艺术冲击力、感染力,具有经典的属性。

林俊龙的写意人物,笔意纵横跌宕,画风泼辣。于粗犷中见精炼,放纵中有严谨,有自己的品格。他勾、皴、擦、染、点并用,用笔、用墨空灵丰厚,线条遒劲有力,墨色浑厚华滋,自然生动,耐人寻味。墨块与线条交织富有节奏感、韵律感。他注重对人物情感神韵的表现,刻画深入,有生命张力。擅长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勾勒人物的形态和气质,用浓淡变化的墨色,营造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力度感。用精心安排的构图和对情感意境的深沉表达,创造出了许多具有高艺术价值和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笔墨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人物的庄重与威严,也能感受到现实人物的质朴与纯真。林俊龙以个人独特的理解,用墨色与色彩,把历史及生活的故事转换为艺术。既有个性风骨的表达、也有强悍气度的抒写,又有浪漫情怀的坦露。他把“宁拙勿巧”“大象无形”“返本归真”“和谐统一”作为艺术追求的境界,以心写象、以意传神、以情运法,达到了主客观和技法神遇而迹化的境界。这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也展示了他对中国画写意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至诚热爱。

林俊龙的艺术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题表达社会性强,情感细腻朴素真挚;后期则在风格和题材上有新的突破,既反映现实生活,又借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抒发内心情感。在不同时期,林俊龙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追求含道映物,与道同机,他是一位相对早熟的中国画艺术家。林俊龙的艺术成就,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上。同时对福建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在组织工作上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1979年底,时任福建省人大代表的他提交了《关于成立福建省画院建议》提案,这一提案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省文联的推动下,1982年3月,经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省画院正式成立。林俊龙的这一具有历史性行动,对推动福建美术事业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于李淑华的艺术

李淑华出生在漳州的一教师之家,毕业于龙溪师范。在漳州这一富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得到了良好的艺术启蒙,在工笔画领域表现出了良好的禀赋。她不仅在传统中国画的技法上深耕细作,同时也敏锐地吸收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她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完备的技艺而受到广泛赞誉,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李淑华擅长使用工整线条,每一笔线条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等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动态和情感。她的工笔人物画既有严谨的造型,亦不失灵动的韵味,细腻而唯美。在色彩运用方面,她善于运用鲜明而和谐的色彩组合,使画面色彩丰富而不繁杂,鲜艳而不失庄重。无论是年画还是工笔画,她都善于通过色彩的过渡和布局,营造出和谐美观的画面效果,作品富有装饰性美感。在工笔人物造型上严谨扎实,注重细节刻画,将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细致的描绘呈现出来。她不仅注重形似,更追求神韵,作品很好地体现出女性艺术家的细腻与温柔,情感的丰沛与委婉,既可以看到仕女的婉约与典雅,也能共鸣到现代人物的活力与情思。六十年代的代表作《庆丰收》是全国工笔人物画创作的精品,当时《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福建日报》都先后刊发了该作品,这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

李淑华的艺术生涯,贯穿了多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她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艺术语言,使作品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特点。她的年画作品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与社会内容。改革开放后,她逐渐吸收现代艺术元素,作品变得更加多元,并富有现代感,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现代社会的时代气质,这都是非常难得的。

关于林俊龙、李淑华的神合之作

林俊龙和李淑华伉俪是20世纪福建画坛的骨干人物,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作品代表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福建省的美术创作的水平,也是中国美术创作中的一个亮点。两位画家是夫妻,也是艺术上的伙伴,共同见证并参与了福建美术的发展。他们二位擅长合作,且能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长,通过共同的艺术语言和理念,创作了一系列精品,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界获得了高度评价,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64年,林俊龙与李淑华合作的《龙江颂》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龙江颂》是一组以写实的素描造型技术勾勒、融入传统工笔表现技法的连环画,共16张,作品巧妙地将写实性与纪实性相结合。显示出二位画家极强的人物造型能力,以及对于场景的铺叙与控制能力。与话剧《龙江颂》、现代京剧《龙江颂》一样,这幅作品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幅代表作,在现当代中国美术史中有着“碑性”的意义。

1984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林俊龙与李淑华两人有三幅作品入选,其中,年画精品《水仙花的故事》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在当时的全国、福建都极为罕见,引起了美术界广泛关注,产生了深远影响。《水仙花的故事》(挂历)一上市就很快售罄,在漳州引起轰动并成为许多市民的藏品。其中《水仙花的故事》(大型壁画)嵌在当时刚建成的漳州大酒店大堂壁上,让人记忆犹新。

2008年,时隔25年后,《水仙花的故事》作为馆藏年画精品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林俊龙、李淑华夫妻二人的合作艺术,在美术界留下了佳话。反映他们在艺术创作上艺术观点与审美理想的默契,也是夫妻二人情深意笃合二为一的最佳证言。

林俊龙和李淑华合作的《龙江颂》《元宵圆》《县委书记蹲点来》等作品,不仅在艺术技巧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将艺术创作与时代主题、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表现出艺术家对社会现实变化的敏锐观察与深刻理解,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关于林任菁的艺术

林任菁是福建省近二三十年来在工笔花鸟画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优秀女画家。作为林俊龙和李淑华的女儿,父母的为人处世、为艺态度、家传家教对林任菁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父母深厚的艺术修养为林任菁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多元的艺术视野和较开阔的艺术见识。林任菁并没有简单地继承父母的风格,而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融入了她对国画艺术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经福建工艺美校、福建师大、中国美院、中央美院专业学习之后,在不断艺术实践和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工笔花鸟画风格。

林任菁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上艺术语言多元丰富,在工笔花鸟画领域独树一帜。她“以工写意,以线写境”,注重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空间感、整体感。精到的线条勾勒、精准的线条运用、精致的描绘手法、独具匠心的构思、入微的层层渲染精细的赋色、设色,让作品细腻与丰富并存,厚重与明丽并存,清新与古雅并存,娴静与动感并存。作品不仅表现出物象完美精细的形态美,更传达出其内在的神韵与生机,充满神秘、诗意、细腻、委婉的审美意境,并含有几分禅意,能引发观者的心灵触动。能将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悟融合一体,精细的笔触和情感的表达使作品具有了很强烈的个人符号。芦花、小野花、曼草、残荷、昆虫、禽鸟、松萝等题材的作品都带有鲜明的“菁菁色彩”、“菁菁特色”,非常难能可贵。

林任菁的工笔花鸟画艺术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早期作品注重形态描绘和结构表达,风格清新自然;中期作品融入人文思考和对大自然的感悟,意境深远且细腻内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心的丰满,她逐渐融入了更多的哲思和人文关怀,作品的意境愈见深阔。近期,几次深入西藏体验生活后,她将现代构图理念融入传统工笔画中,使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富有现代感。她不同时期的作品不仅展现出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折射出当代中国画坛对工笔画的传承与创新态势。

传承与共性,出新与个性

林俊龙、李淑华作为上世纪火红年代我省美术界的优秀代表,受益于文艺“双百”方针,他们深入体验生活,深入反映现实,创作出了一批情感真挚、脍炙人口的佳作,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林任菁作为唯美新势力画家适逢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内省,观念多元,催生出了她自主又自我的艺术语汇,其成果同样令人刮目相看。

三位画家的作品皆追求高雅的格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林俊龙的写意人物画,墨色博雅,线条流畅,展现出了专业画家的文人气质和气度。李淑华的工笔人物画,色彩鲜艳而不俗,画面细腻而富有质感,体现了女性工笔画家的温柔与细腻。林任菁的工笔花鸟画,用色清新自然,画面意境简洁而富有诗意,有几分婉约的诗性词意。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将传统艺术精神与当代精神、个人情感与文化深思进行了较好的融合,不仅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还体现了闽地独特的文化风貌,更在艺术创新、个性表达与时代性的探索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位画家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艺术实践,在主题立意、艺术创新、个性表达与时代性的探索中思考与创造。他们都有很深厚的基本功,都有很丰富的绘画语言,都有很强的绘画能力。他们在传承与共性,出新与个性上有如下几个优长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其一、造型构物方面展现出了很高水准。林俊龙的写意人物画,无论是《李逵探母》中威武的李逵形象,还是《屈子行吟图》中孤高的屈原形象,都在造型上把握得恰到好处。人物形态自然真实,既不过分夸张,也不显得呆板,体现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李淑华的工笔人物画,在造型上刻画细腻入微。如《庆丰收》中的农民形象,不管是人物的面部特征,还是人物肢体动作的表现,皆展现出了扎实的造型能力。林任菁的工笔花鸟画,造型准确、形态生动,富有生机,如《踏秋》中的轻飘舞动的芦花、姿态优美的群鸟,源于自然又胜于自然。

其二、章法构图严谨并富张力。林俊龙的作品常常以简洁的构图突出主题,如《面壁图》《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黛玉葬花》画面中的人物与背景的布局与处理,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在《榕颂》中,将榕树作为画面主体,将人物作为点缀置于一片茂密的榕树林中。画面中的人物虽小却笔墨精炼,恰到好处。这种构图方式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使得作品内容更加丰富。李淑华的工笔人物画在构图上也非常注重细节的安排,《凤求凰》中人物的位置、姿态、周围的环境处理,展现出了浪漫唯美的画面效果。林任菁的工笔花鸟画则通过巧妙的布局,使花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如融系列之《绿之灵》中,枝干与松萝穿插缠绕,精心布局的西藏小红果,枝干与松萝间刚与柔、实与虚的对比。

其三、用笔、用墨、设色方面都有独特之处。林俊龙的写意人物画,用笔流畅有力,墨色浓淡相宜。在他的作品中,墨色的变化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物象的形态,更是用来传达情感和意境。例如,在《坪山秋韵》中,浓墨的农人、果筐、自行车、题款,淡墨的果林、枝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农人采撷丰收果实的生动场景。在《抱琴仕女》中,他用淡墨勾勒的芭蕉藤植,烘托出仕女的雅韵与宁静。这种对墨色的巧妙运用,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在情感上更能引发共鸣。李淑华的工笔人物画,用笔细腻、渲染不俗。

作者很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是人物的表情、动态的生动刻画,人物间的呼应顾盼自然妥帖,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觉,画面和谐统一,如其作品《竹喧归浣女》《风声》。林任菁的近期作品中更是大胆尝试了意笔手法,让人们看到了用笔、用墨在点线面、黑白灰中的新探索。画面色调的掌控、色彩冷暖的变化与搭配,色相、色阶的微差变化的美妙皆蕴藏着的独特丰富的艺术魅力。

关于情申申,映像之展览

作为女儿,林任菁是孝女,是位品德才艺双修的难得的好画家。她这三年放下手中的画笔,全身心投入到对父母的文献整理,艺术历程的梳理,这不仅有益于林俊龙、李淑华两位先生的艺术传播和历史定位,也是对福建美术文献的贡献,更是她情申申的一片孝心,此孝心可感天地也。

这次展览,林任菁特地为每幅作品撰写了文字说明,总计有6万多字。甚至作品标签卡文字都简要介绍了作品的创作风格、技法运用、趣闻轶事等,并从近20万字往来家书中撷摘家书片段,承心传韵、温情感人,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这个家庭艺术传承、情感纽带“情申申”的稽远钩沉。

展览极具特色,设有四个展区。展出作品的同时,还展出了两代三位画家的年表、照片、资料、证书以及发表作品及评论的报刊杂志等史料,尤其是从家书中摘录整理而成的“艺术杂谈”,使我们能够近距离见证这个艺术之家的成长与传承轨迹,深切感受到这一艺术家庭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

良好的家教和家风是这个艺术之家的可贵品质。“爱国爱乡、爱家爱亲”的情愫深深地融入到他们一家两代三人的艺术创作之中。林俊龙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社会现实以及家乡人事的关注;李淑华的作品蕴含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性的赞美;林任菁也将这种家庭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之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这是她对家庭所传递的爱与关怀的一种延伸与表达。这种家风所培养出的艺术情感和价值观,赋予了她的作品有着深层次的意义。

此展览将让观众领略他们一家三杰在中国画领域的艺术造诣,还能通过展览深入理解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家风文化,激发大家对艺术传承与艺术精神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谨以此文代为序言。以表敬意,以表祝贺!

——2024.10.7

文/王来文,来源:福建美协)


画家简介

“情申申·映像”艺术之家中国画创作展将于11月6日在漳州开展|王来文作序:俊华菁菁,承心传韵

王来文,画家,文化学人。福建漳州人。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育部首届中国画博士课程班进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联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长期担任全国美术展组委会委员、评委,福建省美术大展评委会主任,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百花文艺奖总评委等职。曾担任厦门大学兼职教授,福建师大硕士生导师。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